APP下载

提升美育素养 培育时代少年
——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的美育创新实践

2021-12-02樊彩英

中小学德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品行美育美的

◎樊彩英

对小学生而言,敏锐的审美耳目、充沛的审美情感和健康的审美灵魂需要培养和陶冶,而美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清晰界定了学校美育在学生成长中的意义和价值。[1]近年来,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遵循“爱相伴,美相随”办学理念,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将美育工作和特色建设紧密结合,坚持探索与实践“让美听得见、让美看得到、让美用得上、让美留得住、让美带得走”的美育实施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美育素养,有效引领学生成为具有“才情美、体格美、智能美、品行美、创造美”五种美育特质的新时代少年。

一、让美听得见,培养学生才情美

为了培育学生对美的生命直觉,用美来温润孩子的感官和心灵,在2016年建校之初的美育工作研讨会上,学校行政团队就提出了以“让美听得见”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美育工作实施思路。每天清晨,校园广播里都会在第一时间播放清新优美的音乐欢迎同学们的到来,而彰显学生才艺的器乐演奏、歌唱和朗诵之声等也会在小舞台上徐徐响起。之后,热情洋溢的问好声、中英文兼有的朗朗读书声、文明有礼的交流声、列队肃立的指挥声、课间浸润民族文化的粤语童谣与民歌小调,还有课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授课声、上下课独具特色的铃声和放学时的口令与歌声等,在校园里轮番上演,交融荟萃。这有序动人的“交响乐”在彰显校园声音美的同时,无不令人心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留恋并难忘这种独属校园的“特殊音响”。

当上述这种“听得见的美”往高层次发展时,则体现为师生交流时蕴藏在声音里的美的词句、美的情绪、美的思维、美的思想、美的肢体表达等等,这就促使学生“自觉”产生对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情趣、创意表达等能力的“内在需求”,同时促使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对学生进行各种“美”的引领示范,焕发美育的时代能量,带领学生摆脱庸常与狭隘,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情操,切实增进学生才情之美。

二、让美看得到,展示学生体格美

健康是美的第一要素。据此,学校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努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精神与文化;在深入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中,学校着意安排了广东省非遗项目太虚拳的推广学习,让中华传统体育运动在校园绽放光彩。与此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还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有1个小时参与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与课程安排,让学生体格越来越健美,精神面貌越来越昂扬,逐渐养成了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让美用得上,发展学生智能美

由于小学各科课程皆蕴藏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科技之美、实验之美、推理之美、图形之美等众多美育元素,因此学校通过用心挖掘各学科中丰富的美育资源,有机整合各学科中的知识美、逻辑美、自然美、科技美、技术美等,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不同角度多层次实施美育;还注重构建多元化、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共创的美育生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各时段的校园生活场景之中,让学校师生员工都拥有多元化的审美体验,都成为践行美育的主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美是一种内在体验,只停留在感官愉悦和外形的美感上,并不是最有价值的审美享受。[2]因此学校强调美不能“纸上谈兵”般只停留在文字和音像影画层面,而需要通过我们的理解、感悟让美“用得上”,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价值。当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鉴别有了一定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自然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进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与此同时,当学生的知识越丰富,智能的发展越快,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也会相应地越来越深刻。

四、让美带得走,强化学生品行美

好的品行习惯,能影响和带动学生进行优质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学校美育不仅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品行,更要让学生终身受用,让美“带得走”。为此,必须让学生在“品行美”中浸润成长,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的先进思想来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思想和性格,让“品行美”在学生身上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逐步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

学校致力让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进行学习,把美体现在学习、生活、劳动和其他活动中,培养他们主动探索、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同时提升他们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能力,建立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带给别人美好的能力等。如此即使学生从学校毕业了,也能将品行美延续下去,贯彻始终,令其人生之旅充满自信、阳光,充满情趣而富有活力。

五、让美留得住,提升学生创造美

对美好事物兴趣盎然的学生,总会信心十足地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美的作品。于是,“让美留得住,提升学生创造美”就成了学校美育的又一路径。基于此,学校艺术科组的教师们齐心致力,将歌唱、舞蹈、演奏、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引发孩子们创造美的兴趣与行动。老师们还在各班级和艺术教室里提供尽量广阔的创造空间和尽量丰富的创造材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美”的表现和创造。

爱因斯坦说:“真与美比较,美更重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美更富于创造性,或者说审美最富有想象性。”[3]基于此,学校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如美术学科通过启发学生讲故事配画、歌配画、创意小手工、“变废为宝”环保用品创作等,扩大学生联想范围,启迪学生开启思维;音乐学科则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创编节奏、旋律、歌词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学校还开辟了“涂鸦天地”和“自由空间”,允许孩子适度地“释放情绪”“乱涂乱画”,以此发现与发展孩子天性,引导孩子主动创造,并留住孩子们创造美的印记。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进行这些创造性活动时,总是非常投入,他们会充分地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尽情表达自己的才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通过上述多种美育路径的实施,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已形成了“崇尚美,创造美”的美育浓厚氛围,师生在文明和谐的校园中茁壮成长,“以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与成效日渐显现。

猜你喜欢

品行美育美的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好品行是底色
优良品行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不耻下问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