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01赵明楠李雨阳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网球赛网球赛事

赵明楠,李雨阳

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赵明楠,李雨阳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采用文献法、空间定位法、重心模型法,对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显示:(1)在空间格局变化上,赛事的洲际分布变化呈现北美洲向亚洲转移,但北美洲顶级赛事数量并未减少;(2)在城市分布上,女子职业网球赛事长期集中在世界一线城市,世界四线城市在2016年后承办赛事数量升高;(3)在空间集聚上,东亚集聚增强,原有的西欧、美国、澳大利亚三大集聚中心逐步演变为“四大满贯+年终总决赛”影响下的四大集聚中心;(4)在空间重心上,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重心呈现“经度变动,维度恒定”,在2004-2013年期间移动距离不远,2013年后出现显著的向东移动趋势。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亚太发展战略”与“中国职业化道路”互融、“李娜效应”与“群体效应”相生、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产业调整影响、城市实力支撑与城市形象塑造需求。

世界女子网球赛事;空间格局;演变;影响因素

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隶属于女子职业网球协会(WTA),除四大满贯赛事独立运营外,各单项女子职业巡回赛和年终总决赛均由WTA负责。伴随2019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赛程出炉,赛程的调整再一次聚焦在中国。近年来,中国女子职业网球赛事增多,中国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深受其益,在职业赛事中积累大量比赛经验、斩获较多排名积分。体育赛事的“东道主”优势涵盖了运动员备战和参赛环节[1],职业赛事的空间格局更是运动员积累经验、提升排名的关键要素。正因此,世界各国纷纷申报赛事,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空间格局不断演化。对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把握空间格局演变的机理具有深刻意义。学界对网球职业赛事的研究多集中在组织竞赛管理[2]、赛事品牌赞助[3]以及网球职业赛事的发展策略上[4],对赛事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仅有少量的研究指出职业网球赛事体系的地域结构呈现“欧、亚、美”三足鼎立的特征[5],而对职业网球赛事空间格局在时间这一纵向研究更是稀缺。通过对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格局纵向演变的研究,把握世界女子网球赛事举办地空间重心变化轨迹,探寻影响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为我国合理化规划女子网球职业赛事提供实践依据,同时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网球职业赛事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有关“女子网球职业赛事”、“赛事空间格局演变”等相关文献,浏览WTA官方网站赛事数据库、中国网球协会官方网站赛事数据库、新浪网球赛事数据库,查阅有关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新闻报道、档案资料,阅读有关地理学、竞赛组织学、体育科研方法等相关专业书籍,为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 空间定位法

运用谷歌地图,对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举办地的所属市级行政单位进行确定,运用“24Timezone时差与经纬度查询网站(www.24timezone.com)”“世界城市查询网站(zh.db-city.com)”“世界区时与经纬度查询网站(time.51240.com)”对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举办地的几何中心进行定位。由于经纬度误差极小,本文对数据误差采用中位数法[6]。

1.3 重心模型法

采用几何重心法计算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重心,重心模型公式为:

式中:(X,Y)为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重心坐标;(xi,yi)为i城市的地理中心坐标;Ti为各城市举办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数量[7]。

在计算各年度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重心的基础上,进行空间重心年际移动距离计算,重心空间年际变化公式为:

式中:Di-j表示从第j年到第i年重心移动的距离(km);(Xi,Y)i与(Xj,Y)j分别表示第i年重心移动的距离(km);(Xi,Yi)与(Xj,Yj)分别表示第i年和第j年的重心地理坐标;在纬线方向上的单位经度长度是变化的,但由于重心移动的距离往往不是特别大,本文对此忽略,R取常数111.13,表示地表面球经纬度坐标转化为平面距离的系数[8]。

2 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格局演变

2.1 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基于“新浪女子网球职业赛事数据库”,依据举办年份、所在大洲,将2004-2019年共计948场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对应落入(图1)。总体而言,亚洲赛事由少增多,欧洲赛事趋于稳定,北美洲赛事由多减少,南美洲赛事“昙花一现”,大洋洲基本稳定,非洲恒定为1场赛事。

图1 2004-2019年各大洲举办女子职业网球赛事

2004-2013年亚洲赛事保持在13场左右,2014年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联合会“亚太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元年,亚洲赛事数量出现“拐点”,自此至2019年亚洲赛事稳定在17场左右;欧洲赛事数量在21场到26场之间波动,2007年举办赛事最多,由于里约奥运会的举办,南美洲系列赛事增多,故欧洲赛事数量在2014、2015两年跌至最低点;北美洲赛事自2005年的最高峰17场后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后锐减至11场;南美洲国家承办赛事数量在2013-2016年间逐渐增多,伴随里约奥运会的落幕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出现停办;随着2007年堪培拉国际赛退出后,大洋洲赛事从7场降至6场;非洲赛事恒定在1场,每年在摩洛哥举办。

为进一步分析世界女子网球赛事空间格局变化,依据2009年WTA赛事改制前“大满贯赛、年终总决赛、四级公开赛”标准和2009年改制后“大满贯赛、年终总决赛、顶级巡回赛、国际巡回赛、挑战赛”标准[5]对2004-2019年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进行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筛选,根据“顶级巡回赛为改制前的一级、二级赛事”的改制标准,提炼出2004-2008年世界女子网球大满贯赛、年终总决赛、一级赛、二级赛举办地(见表1);2009-2019年世界女子网球大满贯赛、年终总决赛、皇冠赛、超五巡回赛、顶级巡回赛举办地(见表2)。

表1 2004-2008年WTA顶级赛事分布格局变化

注:多伦多与蒙特利尔每年交替举办罗杰斯杯男女组别。

表2 2009-2019年WTA顶级赛事分布格局变化

注:东京为泛太平洋公开赛;多哈与迪拜每年互换赛事级别

改制前,一级、二级赛事共122场,欧洲赛事50场,占比41.0%;北美洲赛事45场,占比36.9%;亚洲赛事22场,占比18.0%;大洋洲赛事5场,占比4.1%。改制后,顶级赛共222场赛事,欧洲赛事77场,占比34.7%,北美洲赛事82场,占比36.9%,亚洲赛事44场,占比19.8%,大洋洲赛事19场,占比8.6%;在皇冠赛和超五巡回赛中,欧洲共计22场,占比9.9%;北美洲44场,占比19.8%;亚洲33场,占比14.9%,大洋洲0场,占比0%。南美洲与非洲赛事级别较低,未在此范围内。

从顶级赛事格局演变来看,欧洲赛事急剧减少,北美洲赛事保持平稳,亚洲、大洋洲赛事略有增加。欧洲赛事的锐减主要出现在原一级赛事向皇冠赛事和超五赛事的转型中,数量占比由改制前的18.9%骤降至9.9%。欧洲国家在改制前承办柏林、罗马、苏黎世、莫斯科、巴黎5站一级赛事,而改制后仅有马德里1站皇冠赛和罗马1站超五巡回赛。与此同时,欧洲赛事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2009-2019年间两个赛事3次易主,巴黎(2009-2014)-安特卫普(2015)-圣彼得堡(2016-2019),华沙(2009-2011)-布鲁塞尔(2012、2013)-伯明翰(2014-2019)。北美洲同样发生斯坦福(2009-2017)-圣何塞(2018-2019)、洛杉矶(2009)-圣迭戈(2010-2012)-卡尔斯塔德(2013)的赛事易主状况。亚洲赛事仅发生东京(2009-2013)-武汉(2014-2019)1次易主,大洋洲赛事更是从未发生过举办地易主。举办地易主的明显标志为年终总决赛,2004-2019年16站年终总决赛举办城市包括洛杉矶、马德里、多哈、伊斯坦布尔、新加坡、深圳6地,举办地从北美开始,经欧洲、西亚、东南亚,最终转移至东亚。

2.2 空间集聚变化特征

利用ARCGIS10.2软件对2004-2019年948场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举办国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的空间数据与世界地图进行叠加,沿时间轴进行推进,以探讨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空间集聚变化特征。2004-2013年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空间集聚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2014-2019年集聚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东亚。2004-2013年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集聚地区均为大满贯赛事举办地,高水平赛事的“溢出效应”[9]为周边地区提供丰富资源,以年终总决赛和超级精英赛为核心赛事的亚太地区系列赛在其影响下迅速增多,区域集聚由此增强。

为进一步了解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联赛主要承办国的空间集聚变化特征,继而对2004-2019年女子网球职业赛事承办量进行纵向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在2004-2008年集聚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2009-2013年美国的集聚程度降低,向加拿大、墨西哥“溢出”,但仍集聚在这4个国家;2014-2019年中国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集聚中心。

2.3 空间重心变化特征

基于2004-2019年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举办地的空间位置数据,利用重心模型公式、空间重心年际移动距离公式计算出其空间重心、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从表3可知,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举办地的空间重心由15°00′00″E,30°00′00″N附近地区向30°00′00″E,30°00′00″N附近地区转移。转移过程中维度变化不大而经度变化较大。从空间重心移动轨迹来看,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在2004-2008年间呈现向东移动,2009-2012年向西移动,2013年后大幅度向东移动。在移动距离方面,除2013-2014年向东南移动了1794.750km外,其余各年份之间的波动不大。移动方向整体呈现西北向东南趋势,但由于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大陆稀少,因此向南移动幅度不大,空间重心主要是向东移动。

表3 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重心与重心偏移趋势

2.4 城市分布变化特征

世界城市名册是由拉夫堡大学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不定期向世界发布的全球关于世界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权威排名,每一个级别再次细化为不同级别。将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举办城市按照各年份世界城市名册中的等级进行分组(见表4),以观测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举办城市的变化特征。

表4 2004-2019年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举办城市演变

研究发现,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长期集中在一线城市,且集聚趋势更加明显。二线城市举办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的热度出现下滑,三线城市几乎很少举办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四线城市在2017年后举办数量出现增多。一线一二级城市共有伦敦、纽约、香港、北京、新加坡、上海、悉尼、巴黎、迪拜、东京10座,除上海外,其余9座城市均曾举办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唯一未承办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上海则承办了男子网球大师赛,世界职业网球赛事在世界著名城市的集聚显而易见。大型赛事虽申办周期较长,但赛事可以快速提升城市形象,部分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因此落户四线城市。世界职业体育赛事的城市影响力与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无法相比,在进入世界三线城市后,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的影响力难以单方面继续提升城市形象,世界三线城市办赛热情不高。而对部分综合实力较强、发展速度较快的世界三线城市而言,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的举办犹如锦上添花。

3 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3.1 “亚太发展战略”与“中国职业化道路”互融

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呈现出“亚洲增多,北美缩减”的态势,这与世界女子网球协会的“亚太发展战略”密不可分。自2014年“亚太区域女子网球发展战略”全面实行以来,亚洲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市场被不断开拓,2014-2018年终总决赛举办权落户新加坡,同时在天津、武汉、香港、高雄、珠海、南昌等地相继办赛,形成了独特的由南至北、周周有赛事的“中国赛季”[10]。“中国赛季”的出现来源于中国网球协会对女子职业化道路的探索。2002年“兵败釜山”后,中国网球协会本着“多参赛-赚积分-进奥运”的奥运争光目标,大量引入国际性女子网球赛事,国内排名赛被国际巡回赛所替代[10]。在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继续深入,国内举办的国际级职业网球赛事得到升级,低级别赛事举办力度得到增强,形成了以中国网球公开赛为核心,深圳、武汉、天津、珠海、广州、南昌公开赛为主体,众多低级别挑战赛为补充的中国女子网球职业赛事框架体系。

除中国外,卡塔尔、阿联酋、泰国等亚洲国家纷纷对国内女子网球职业赛事进行升级,构成了以中国网球公开赛、多哈/迪拜公开赛、东京-武汉公开赛为顶级赛事,众多国际巡回赛和国际挑战赛为补充的亚洲网球职业赛事主体框架。在亚太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亚洲女子职业网球赛事过度扩张,亚洲赛季的出现使得赛季时间拉长。频繁的赛程与顶级球员缩短赛季、减少强制赛事、延长休赛间隔时间的诉求相矛盾,因此国际女子职业网球联合会对北美赛事进行精简。北美赛事数量出现锐减,但顶级赛事数量并未下滑,顶尖赛事的空间集聚继续在北美保持。

3.2 “李娜效应”与“群体效应”相生

2013年李娜法国夺冠为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注入一针强心剂,大力发展职业体育,无疑可以成为中国体育的又一突破口[11]。短暂的历史性突破带来的兴奋刺激着社会各界纷纷投入,网球项目呈现“大跃进”式的快速扩张,各级各类赛事越来越多,各地场馆建设如火如荼,网球人口不断扩大,网球从业人员快速增长[12]。

李娜两夺大满贯女单冠军标志着亚洲女子职业网球开始接轨世界,“李娜效应”[13]的影响下,彭帅、谢淑薇、张帅、大阪直美等亚洲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再夺大满贯单双打冠军,王蔷、王雅繁等中国球员也跻身世界前列。“练是无法培养出优秀的网球选手的,只有通过大量赛事积累,通过与国际优秀选手不断交流,才能培养出在国际网坛有竞争力的选手”[14],国家网球竞技实力与国家网球赛事结构之间存在中度相关[15],中国赛事的增多为中国运动员获取更多积分提供了便捷。高排位球员在赛事中的表现进一步提升观众和赞助商对赛事的关注度[4],赛事对推动城市影响力的作用得到彰显。

3.3 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产业调整影响

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国际女子职业网球不但没有陷入寒冬,反而提升了赛事奖金额度。国际女子职业网球联合会的商业运营模式调整对举办地的经济实力储备提出更高要求。冗杂的北美赛事中,深陷经济危机中心的北美球迷和赞助商难以对比赛质量无法保证的袖珍赛事保持专注,大量袖珍比赛被迫做出搬迁或停办的抉择。

与美国在2008年深陷经济危机泥潭不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出现在2016年,在此之前,中国已在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对国家产业重心进行调整。中国体育产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也得到充分挖掘。进入“后李娜时代”,国民对网球的关注不减,而国内职业网球赛事数量稀缺。利益相关诉求之下,政府、运营者、球员、球迷对国内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举办需求达成共识,利益驱动之下,国内女子网球职业赛事数量出现蹿升。

3.4 城市实力支撑与城市形象塑造需求

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的举办城市集中分布在一线城市,城市实力对办赛能力的支撑不言而喻。伦敦、纽约、北京、东京、悉尼、巴黎均曾承办过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赛事的承接提供了质量保证。同时,这些城市完备的网球场馆群、精细化的运营、高规格的接待以及高素质的志愿者团队都是其它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一线城市毕竟有限,而体育赛事和城市影响力在城市等级评价标准中又尤为关键。国际性职业赛事申报周期短,通过申报国际性职业赛事,短期内提升城市影响力成为众望所归。因为李娜、彭帅、张帅、王蔷等一众知名网球运动员,武汉、天津等城市的形象被网球所塑造,与之相匹配的女子职业网球赛事顺势被打造成为“城市名片”。此外,赛事底蕴是赛事申办的关键要素,南昌、深圳、武汉等城市持续主办ITF网球赛事多年,早期的ITF挑战赛的筹办经验为后期举办高级别职业赛事奠定基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助推了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与城市的融合。

4 结 论

2004-2019年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的空间格局未发生显著改变,但在空间集聚上,美国低级别赛事锐减,中国的国际巡回赛激增,造成了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空间重心大幅东移。影响世界女子网球赛事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在政策、经济、明星、城市四大方面。国际女子职业网球联合会的“亚太发展战略”和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同步进行,使得中国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发展迅速;李娜作为女子职业网坛巨星,全方位促进了亚洲女子职业网球的发展,拉近了与世界女子职业网球的距离;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与体育产业调整为承办世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奠定基础;坚实的城市硬实力是申报赛事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孕育出深厚网球底蕴的城市理应将职业网球赛事打造成亮丽的“城市名片”。以世界女子网球职业赛事的空间格局演变为借鉴,促成中国女子网球职业赛事品质升级,培育中国男子网球职业赛事和青少年网球赛事,得以优化我国网球职业赛事的空间布局。

[1] 王佳宾,骆玉峰. 北京奥运会网球项目主场优势、主场劣势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06):55~58.

[2] 梁高亮.职业网球赛事供需协同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116~120.

[3] 李承龙.国内外职业网球赛事赞助品牌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0):52~57.

[4] 徐祥峰.ITF、ATP、WTA赛事体系与中国职业网球赛事发展战略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02):72~76.

[5] 张亮亮. 职业网球赛事体系的结构特征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02):200~204.

[6] 从湖平.体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22.

[7] 陈昆仑,郭宇琪,许红梅,等. 中国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6):40~45.

[8] 宋毅林,朱玉霞,黄华明,等. 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空间格局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04):82~86.

[9] 苏 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间动态与空间格局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8.

[10] 王 翼. 我国竞技网球竞赛体制接轨国际职业化网球竞赛体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4,24.

[11] 曹 竞.李娜再夺冠倒逼中国体育改革[N]. 中国青年报,2014-01-26(001).

[12] 蒋宏伟,尹树来.对中国职业网球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02):83~86.

[13] 姜富生,刘 亚.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及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启示[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0):53~56.

[14] 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等.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06):830~833.

[15] 周玉成.职业网球赛事结构与国家女子网球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05):193~197.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World Women’s Tennis Professional Events

ZHAO Mingnan, LI Yuy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orld women’s tennis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s by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spatia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center of gravity model metho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 intercontinental distribution of events is transfering from North America to Asia in terms of th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but the number of premier tournaments in North America has not decreased; (2) With regard to urban distribution, women’s professional tennis events have long been concentrated in the world first-tier cities, however, the number of the world's fourth-tier cities holding events has been increasing since 2016; (3) In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East Asia has increased, and there’s a trend that the three centers which consists of Western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is gradually evolving into the four centers which is influenced by four Slam Grands and WTA Season-ending Championships; (4) In the focus of space, the space focus of the world women’s tennis professional events is not far between 2004 and 2013, which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of variable longitude but constant latitude. Bu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trend of moving eastward after 2013.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women’s professional tennis competition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China Professionalization Path, the interpromoting relation of the “Lina Effect” and the “Group Effect”, the impact of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and China's Industrial Adjustment, and the urban power support and urban image moulding.

World women’s tennis tournament;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G845

A

1007―6891(2021)06―0072―05

10.13932/j.cnki.sctykx.2021.06.17

2020-03-13

2020-03-30

猜你喜欢

网球赛网球赛事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网球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