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场对抗性项目赛场冲突的原因与管控对策

2021-12-01史曙生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对抗性同场赛场

傅 星,史曙生

同场对抗性项目赛场冲突的原因与管控对策

傅 星,史曙生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同场对抗性项目因其对抗激烈、身体接触频繁,具有高度的观赏性。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攻防转换节奏的加快,比赛精彩程度显著提高的同时赛场冲突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同场对抗性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发现赛场冲突产生的原因与管控对策。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生理心理的变化,职业道德水平较低,比赛过程中技战术运用不当,裁判员执裁水平不足,观众素质整体偏低,缺乏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是导致赛场冲突频发的主要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以下管控对策:加强赛场内外对运动员个体的管控、转变运动员培养方式,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强化裁判业务能力,提高执裁水平、建立看台文化,加强观众秩序管理、完善奖惩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同场对抗性项目;赛场冲突;管控对策

双方选手在同一块场地上追逐争夺,以将球射投入对方特定网区中得分的项目称为同场对抗性项目[1]。赛场暴力是指运动员或观众完全不顾自己和他人健康基础上的身体攻击,或者是倾向于伤害其他人或毁伤财产的身体攻击[2]。同场对抗性项目的显著特点是对抗强度大,身体接触频繁,对于空间与球权的争夺异常激烈。在提高了竞技运动观赏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比赛带来了冲突与暴力。比如冰球比赛中明确规定,比赛过程中若发生争执,允许争执双方通过一对一打架的方式解决矛盾,每支冰球队中都有专门负责打架的角色,其任务就是负责挑衅、冲撞对方明星球员,而冰球赛场中的冲突已经成为冰球运动的看点之一。篮球、足球、冰球等作为同场对抗性项目的代表,虽然针对赛场冲突现象出台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处理措施,但随着各项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比赛节奏的加快,运动员之间的身体对抗级别上升到新的高度,赛场冲突事件仍然屡见不鲜。作为同场对抗性项目,赛场冲突现象伴随着其几十年的发展,几乎成为比赛的一部分,想完全避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赛场冲突的出现对体育的竞技精神产生消极影响,并有悖于和谐体育、文明体育的精神。应找到产生赛场冲突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大程度降低赛场冲突事件的发生频率。

1 赛场冲突的类型

1.1 以冲突对象划分

1.1.1 运动员之间的冲突 运动员是比赛的主体,双方运动员直接进行对抗以期获得比赛的胜利。由于竞技过程的激烈性和双方运动员对胜利的渴求,难免会出现矛盾与争执,当矛盾无法及时解决,事态会进一步升级,导致赛场冲突的发生。同场对抗类项目中场上队员不可避免地发生肢体摩擦,故运动员之间的冲突就成为常见的冲突之一。

1.1.2 运动员或教练与裁判的冲突 裁判的职责是监督运动员以符合规则的行为与动作进行比赛,保障比赛的规范性与公平性。当裁判做出的判罚与运动员、教练的想法产生分歧,或出现明显的错判漏判对比赛走势产生影响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争执。轻则指责、呵斥,重则辱骂、威胁,更甚至对裁判员进行人身攻击。

1.1.3 客队运动员、裁判与现场观众的冲突 观众是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存在使得竞技氛围更加浓厚,甚至有球迷不远万里来到现场给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当主队处于不利局面,裁判做出对主队不利的判罚,许多观众不理智的行为会成为赛场冲突的导火线。

1.2 以冲突地点划分

1.2.1 场内冲突 场内冲突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冲突事件,是赛场冲突最常见的形式,构成比赛的各个要素均为潜在的冲突对象。运动员违反体育道德的动作,裁判员有失水准的判罚,现场观众不理智的行为,都会成为场内冲突的诱因。

1.2.2 场外冲突 场外冲突是指比赛结束后发生在赛场外的冲突事件,是场内冲突的延续。当场内冲突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失败方的负面情绪不断累加,这种消极影响可能会由场内延续至场外。通常比赛结束后,双方运动员都会握手致意,但现场观众并不会因为比赛的终止而停止言语攻击,体育媒体已数次报道过赛后球员与球迷互殴的现象。

2 赛场冲突的原因

2.1 运动员的生理心理水平出现波动

为夺取最后的比赛胜利,同场对抗性项目在比赛过程中充斥着身体对抗。较强的身体素质是同场对抗性项目所必须具备的要求,该项目技术特点:强对抗(必然现象)→强身体对抗(必然要求)→身体对抗技术(必然要求)[3]。频繁的身体接触、比赛中被动的局面、裁判的不利判罚等因素共同作用于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导致运动员动作幅度加大,许多超出规则限制的行为如抱摔、锁喉、肘击等野蛮动作出现在赛场中。通过调查,足球比赛中,激动这种赛场消极情绪反应约占所有消极情绪反映的21.5%左右,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有巨大影响,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比赛中的行为[4]。

2.2 比赛过程中技战术运用不当

训练水平和竞技状态是影响技战术发挥的重要因素,不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发挥会有较大差异。随着技战术方式愈发复杂,对抗强度日趋激烈,比赛过程中技战术发挥不当也成为导致赛场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大多数运动员的比赛初衷是为了展现自己强硬的作风,帮助队伍取得胜利,并无恶意伤人的动机。但部分运动员由于训练水平不足导致技战术掌握不佳,进攻或防守的动作不规范;或因高强度的比赛导致机体产生运动疲劳,动作变形影响技战术发挥,在比赛过程中会意外导致对方运动员受伤。此时若对方运动员的情绪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加之队友受到严重的身体侵犯,极可能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报复,从而引发大规模的赛场冲突。

2.3 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道德

个体的行为与其成长环境和文化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多数运动员从小在体校接受专业训练,长期被灌输胜负观念,严重缺乏文化知识教育,导致职业运动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职业道德流失。少部分运动员甚至为了取胜,不惜采取一些极度恶劣的手段,对对方核心球员做出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如故意将脚置于起跳球员的落点处,旨在使其受伤离场,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冲突。所以,在身体对抗强烈的运动项目比赛时,有些队员被安排为“攻击实施者”。他们的职责就是恫吓和激怒对方技术最好的运动员,目的是让其无法专注于比赛。大多数联赛允许使用外籍运动员,其薪水远高于本土球员,外籍运动员的流动性较大,自我约束力较差,肢体语言较多,又因为文化和语言沟通上的差异,大大增加了场上冲突的几率[5]。

2.4 裁判员执裁水平不足

在比赛过程中尤其是决胜阶段,一些关键性的判罚往往成为决定比赛的胜负,误判、漏判令球员头疼不已。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飞速提高,现代竞技运动的攻防转换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以NBA比赛为例,01-02赛季各支球队每48min回合数为90.7个回合,而到18-19赛季这个数字提升到100.3,这无疑给裁判的判罚增加了巨大的难度。同时“明星哨”“主场哨”等有失公正的执裁现象,也成为赛场冲突现象的幕后推手。由于判罚结果与运动员的期望出现偏差,再加上运动员求胜心切,导致裁判与运动员之间爆发言语冲突,若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甚至会上升到肢体层面。

2.5 观众过于情绪化,缺少管控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体育爱好者为满足自身的享受需求,更倾向于去现场观看体育比赛。他们作为比赛的一部分,本应给主队加油助威,调动运动员的比赛状态。现如今,由于观众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越来越多赛场冲突事件的起因是观众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多的出现现场观赛球迷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用粗鄙、下流的口号对客队球员及教练进行攻击的场面。观众会随着比赛的走势变得非常情绪化,当主队处于不利局面或对裁判的判罚不满意,观众会爆发出铺天盖地的谩骂,对客队运动员、教练员和当值裁判进行人身攻击,更有甚者会向场地内投掷杂物,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赛后客队球员堆积在心中的怒火与不满无处释放,进而引发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冲突。

2.6 缺乏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

对于频繁发生的赛场冲突现象,各项赛事的管理机构大多都采取罚款、禁赛的方式对参与冲突的运动员或教练员进行处罚。众所周知,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薪水是非常高昂的,加之商业代言与社会活动的收入[6],2-3场的禁赛场次并不会对其职业生涯造成影响,所以单从这两方面进行处罚显然缺少一定的威慑力,不足以起到警示和约束其行为的作用。长此以往,运动员无法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还会因为对处罚的报复心理而变本加厉,形成恶性循环。对于球迷的不理智行为,管理机构仅仅是在一定时间内禁止到现场观看比赛,因为观众是体育比赛最大的消费者,也是各联赛盈利的首要途径。短暂的禁止观赛处罚无法对观众产生实质上的影响,一旦度过处罚期,便恢复了去现场观赛的权力。

3 赛场冲突发生的机制

图1 赛场冲突的发生机制

如图1所示,赛场冲突的诱因不是单一的,它的发生是许多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赛的不利局面和裁判的不利判罚使运动员的心态产生变化,出现急躁、挫败等心理,而挫败感会给运动员带来多重负面影响,如焦躁、愤恨。挫折理论认为,攻击行为属于非人类天性的行为,绝大多数攻击行为是由于遭受的挫折不断累积引起的[7]。同时观众的过激行为也会受到比赛走势和裁判判罚的影响,进一步作用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受到多重刺激,处于非常不稳定的态势,如果这时恰好出现了易于暴力发生的催化剂,则运动员极有可能采取暴力行为。所以说,赛场冲突是在多个元素共同催化下产生的。

4 赛场冲突的管控对策

4.1 加强赛场内外对运动员个体的管控

运动员是绝大多数赛场冲突事件的参与者,加强对运动员个体的管控才能从根源上实现对赛场冲突行为的控制,从源头上切断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大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严格监督运动员的行为动作,及时制止暴力冲突苗头,避免矛盾升级。对任何有悖于体育精神和故意伤人的行为实施“零容忍”原则,杜绝恶性行为的出现。通过倡导健康的运动伦理观念,引导运动员文明竞赛,建立和谐的比赛环境。运动员在赛场外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自身形象,更关乎体育联赛的形象,同时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虽然运动员的形象越来越趋于公众化,但是公众形象的塑造和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是运动员自身的形象和自身的素养[8]。部分品德败坏的运动员仰仗其强壮的体魄,在娱乐场所中与他人发生斗殴、冲突的事件屡见不鲜。各项赛事的有关部门应在赛场外积极监督运动员的社会行为,定期对运动员赛场外的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危害他人或社会的现象进行严格管控并严厉惩罚,造成恶劣影响的运动员应取消其比赛资格。管控运动员的日常行为、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念有助于规范运动员在赛场中的表现。

4.2 转变运动员培养方式,加强职业道德培训

在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应打破传统上只注重体育而忽略智育和德育的培养惯式。一方面要注重运动员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另一方面要严格督促运动员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必要的挫折教育对运动员的心态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每场比赛都不会一帆风顺,运动员的自身状态也会出现起落,正视挫折与逆境能够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情绪控制能力。使运动员接受体育、智育和德育的全面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自身的素质,更能解决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的问题。提高运动员职业道德是降低赛场冲突发生频率的重要措施,当运动员为某一俱乐部效力过程中,俱乐部有责任定期开展培训以提高运动员职业道德,也可以通过组织运动员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区回馈球迷,形成健康的风气。

4.3 强化裁判业务能力,提高执裁水平

同场对抗性比赛能否顺利进行与裁判的执裁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裁判的执裁水平,尽可能减少错判漏判的出现,重新树立裁判权威;培养视频助理裁判的业务能力,出现超出人眼识别范围的情况时主裁无法做出判罚,视频助理裁判应及时调取录像回放,协助主裁判准确的完成判罚。设立专门的监管平台,加大对裁判的监管力度,对出现“黑哨”“假球”等违反体育道德的情况严惩不贷,终身取消其执裁权力,净化比赛环境。冲突论认为外群体的冲突有助于内群体的整合,对此,加快裁判的职业化,提高裁判执裁能力,树立裁判的公信力迫在眉睫[9]。

4.4 建立看台文化,加强观众的秩序管理

看台文化是由物质的看台建筑、观众守则、观众心态和行为等构成的文化统一体,是体育文化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10]。体育比赛没有固定的观众群体,人员流动性非常强,很难做到像球员、裁判一样定期开展素质培训。应加大建设看台文化的投入力度,在球场内通过设立文明标语、播放与文明有关的视频改善观赛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在观看比赛时的心态,对观众进行软约束;增加现场工作人员数量保证观赛过程的组织有序,针对现场观众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口头劝诫,对观众进行硬管控。加强对现场主持人的管理,应使用正确的方式和恰当的语言对现场观众进行引导,通过合理但不失激情的途径为主队加油助威。观众在进入场馆前需接受全面检查,严禁随身携带钝物、锐器进入场馆。

4.5 完善奖惩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是保障规章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措施[11]。应设立有关运动员职业道德的奖项,激励运动员在赛场内文明竞赛,赛场外积极回馈社会。如NBA联赛的体育道德风尚奖,颁给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运动员,对其赛场内外的表现进行宣传,鼓励全联盟的球员效仿并超越。由于惩罚力度不足,导致赛场冲突无法得到有效的管控。对于运动员,应根据赛场冲突的严重程度给予更大力度的惩罚,必要时扣除全年的薪水并无限期停赛;任何干扰比赛、恶意引发冲突的观众,应终身禁止进入体育场馆观看比赛。奖罚分明责权对等,有效减少赛场冲突的发生。

5 结 语

在同场对抗性项目发展的数十年中,始终伴随着赛场冲突的发生,由于其对抗激烈、身体接触频繁的特点,导致赛场冲突不可能完全避免。赛场冲突的管控不是一蹴而就的,各项赛事已经针对赛场冲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从效果上看仍有些差强人意。通过分析,导致同场对抗性项目赛场冲突频发的原因主要有技战术运用不当,运动员生理心理的变化,职业道德水平较低,裁判员执裁水平不足,观众素质整体偏低,缺乏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针对这些问题,主要管控措施有加强对运动员个体的管控,转变运动员培养方式,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强化裁判业务能力、提高执裁水平,建立看台文化、加强观众秩序管理,完善奖惩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王晨宇.运动员暴力的发生机制及控制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1(05):147~149.

[3] 韩衍金,吉学武,刘 洋.学校运动项目项群分类体系的构建——兼论运动项目功能教育的项群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02):115~118.

[4] 成 功.足球比赛中消极情绪及其调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5] 李 冲,史曙生.CBA赛场暴力冲突频发成因及管控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05):77~82.

[6] 胡 宣,覃雪梅,史曙生,等.我国运动员商业代言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9):79~83.

[7] 王 强.体育赛场暴力产生的原因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5):147~148+151.

[8] 徐洪兵.新媒体背景下优秀运动员形象管理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02):49~51+62.

[9] 何 鹏.冲突论视阈下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赛场冲突研判[J].运动,2016(23):37~38+130.

[10] 韩 丹.论运动看台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0,14(03):25.

[11] 李 龙.法制视阈下我国体育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J].体育科技,2014,35(06):7~9.

Causes and Control of Conflict in Same-field Confrontational Projects

FU Xing, SHI Shushe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The same-field confrontational project is highly ornamental due to its fierce confrontation and frequent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thletes'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rhythm of the game, the excitement of the game will increase and the frequency of field conflicts will increase.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e field adversarial items in order to find the causes and contro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in athletes'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improper use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low professional ethics, inadequate referee ruling level, low overall audience quality, and lack of effective punishment measures are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frequent conflicts in the stadium.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the following control measures are proposed: Control of individual athletes, transforming athlete train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ethics training, strengthening referee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improve ruling levels, establishing stand culture, strengthening audience order management, improving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s, and increasing punishment.

Same-field confrontational project; Conflict; Control measures

G80-3

A

1007―6891(2021)06―0012―03

10.13932/j.cnki.sctykx.2021.06.03

2020-02-28

2020-03-22

猜你喜欢

对抗性同场赛场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胡须大赛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的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