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稻机插秧的稻鸭共作技术要点及其应用初探

2021-11-29万叶红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秧田行距鸭子

万叶红

(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南京 211300)

稻鸭共作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以生产优质稻为中心,以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考虑到方便鸭子在稻田中活动,水稻栽插时需留有较大的栽插株行距,过去因缺乏相应的栽插机械,在稻鸭共作生产实践中,一直采用水育秧和人工栽秧的栽培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增加用工成本,而且难以保证水稻的移栽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稻鸭共作中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此,2020年笔者根据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要求,开展了稻鸭共作田块的机插水稻示范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仅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有所下降,而且水稻产量也有了一定提高。现笔者拟对基于水稻机插秧的稻鸭共作技术要点及示范应用成效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1 基于水稻机插秧的稻鸭共作技术要点

1.1 育秧前准备

1.1.1 机械准备

在稻鸭共作生产模式中,考虑到鸭子在田间的觅食活动,水稻栽插株行距要相对大些。因此,水稻机插株行距宜为30 cm×25 cm,可选用四轮乘坐式PZ60G井光插秧机(由东风井光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机插秧。

1.1.2 营养土的制备

冬前取土壤疏松、肥力较好的田园土,经冬季晒垡后,春季进行粉碎过筛,去除石块、草根,加适量菜籽饼进行发酵培肥后备用。

1.1.3 秧田准备

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就近供秧”的要求选择秧田,要求秧田排灌条件良好,并按秧田∶大田为1∶100~120的比例留足秧田。秧田在播种前10 d进行上水整地,并开沟作秧板,要求秧板宽130~140 cm,沟宽25 cm、深15 cm,且秧田四周要开好围沟,沟宽30 cm、深20 c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种前2 d对秧板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以确保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1.2 品种选用

选用食味优良品种“南粳46”,该品种为中熟晚粳稻,株高110 cm左右,株形紧凑,分蘖性中等偏强,穗型较大,植株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相较好,米质较优,加工的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

1.3 播种育苗

在播种前用石灰水拌种,晾干后即可播种,具体播种时间可根据机插时间而定。每个秧盘播干种100 g,播后用少量营养土覆盖,然后将秧盘放置于秧板上,并覆盖无纺布,四周用土压实,然后上水,48 h后排水,做到板面无积水、沟渠通畅,以后每隔2 d检查1次,如果发现盖土发白即上跑马水,10~11 d看苗情揭膜炼苗。

1.4 移栽机插

大田于4月中下旬进行第1次翻耕,翻耕前每667 m2施菜饼50 kg。插秧前7 d进行第2次翻耕,2 d后上水、耙平,插秧前排干田间积水,并人工拔除田内杂草。稻鸭共作田的水稻机插秧秧龄应掌握在30 d左右,栽插株行距为30 cm×25 cm,每667 m2栽插0.89万穴,每穴栽插2~3苗,确保每667 m2基本苗数为2.25万~2.70万苗。

1.5 鸭子放养

鸭子品种可选用“建湖麻鸭”。购买雏鸭后,在鸭舍内每2 h各喂食和喂水1次,待其长到7日龄开始试水(试水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10 d后即可放养到稻田内。一般在水稻栽插活棵后,于每天上午5:00前放鸭入稻田,每667 m2放养15只。在雏鸭放入稻田的最初10 d,要防止雏鸭扎堆,并保持田间温度相对稳定,防止忽冷忽热,且白天不宜喂食,晚上将鸭子赶回鸭舍后饲喂3~4次,饲料以小麦为主。18 d后逐步扩大鸭子活动范围,白天也不宜喂食,仅晚上将鸭子赶回鸭舍后饲喂2次,饲料仍以小麦为主。

1.6 水稻大田管理

1.6.1 水浆管理

依据水稻生长的需水规律,做到浅水移栽、深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分蘖后期分批搁田,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后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即机插秧时保持田间基本无水;插秧后当天即上薄水(要求水能盖住土面,利用水来压草);鸭子放养前保持田间薄水,鸭子入田后建立水层,水深5~10 cm,以利于鸭子在田间活动;分批搁田,水稻抽穗时保持水层;待稻谷蜡黄、鸭子离田后断水。

1.6.2 人工除草

在稻鸭共作田块中,对于鸭子不能除掉的杂草,需进行人工拔除。

1.6.3 虫害防治

在稻鸭共作的基础上,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虫害防治,可每6 666.67 m2安装1只杀虫灯,于每天晚上6:00到凌晨2:00开启。

1.7 鸭子离田和水稻收获

待水稻蜡黄时,鸭子即可离田上市。水稻在抽穗后45 d、95%稻谷成熟变黄时,即可收割。

2 技术示范应用成效

基于水稻机插秧的稻鸭共作技术于2020年在秋亚家庭农场开展了技术示范,示范面积为37.8 hm2。据水稻成熟期田间调查,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数14.85万穗,每穗总粒数162.46粒,结实率92.8%,千粒重25.8 g,每667 m2理论产量577.49 kg,每667 m2实收产量530 kg;与2019年人工移栽的稻鸭共作相比,示范区水稻实收产量每667 m2增加25 kg左右,按照优质稻谷收购价3.5元/kg计算,每667 m2稻谷收入1 855元,加工成有机稻米产品,每667 m2纯收入可达4 000~5 000元。同时,平均每667 m2放养鸭子15只,成活率80%左右,成鸭平均销售价100元/只,扣除养鸭成本,平均每667 m2养鸭净收入达600元左右。此外,水稻采用机插秧,一台插秧机每天可栽插3.33~4.00 hm2,平均每667 m2插秧成本仅50元左右,较人工移栽每667 m2减少用工成本约100元,且工效提高50倍左右。

3 技术分析

3.1 技术特点

稻鸭共作技术利用家鸭在水稻田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掉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同时,鸭的排泄物又是水稻优良的有机肥,可促使水稻健壮生长,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效果。近年来,江苏省把稻鸭共作技术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一项核心技术,在江苏水网地区进行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稻鸭共作中水稻栽培和常规水稻栽培有所不同,即在考虑水稻高产的同时,要兼顾鸭子在田间的觅食活动,故要适当扩大水稻的栽插株行距。在2020年的技术示范中,水稻机插株行距采用30 cm×25 cm,每667 m2栽插穴数较常规机插水稻低0.6万~1.0万穴。从生产实践来看,该株行距有利于鸭子的活动和水稻单株的生长,且水稻每667 m2产量仍能达500 kg以上。因此,在稻鸭共作生产中,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鸭子是在水稻机插后10 d左右放入稻田,故稻鸭共作中机插秧的秧龄和常规机插水稻有所不同,常规机插水稻的秧龄一般掌握在18~22 d,以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水稻返青活棵,而稻鸭共作的机插水稻宜培育大龄秧苗,秧龄应掌握在1个月左右。

3.2 技术缺陷及解决方法

基于水稻机插秧的稻鸭共作模式,多数是以生产有机稻米为目的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且根据有机水稻生产的相关要求,在水稻育秧基质中应多使用有机肥,避免使用化肥。而在2020年的技术示范中,秋亚家庭农场培肥营养土所使用的有机肥全部是菜籽饼,且由于准备不足,施入的菜籽饼未经充分腐熟,在育秧过程中出现了少量的“烧苗”现象。因此,育秧营养土的制备须提前完成,且所使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以免造成水稻烧苗。

猜你喜欢

秧田行距鸭子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种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感怀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鸭子
一头鸭子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