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粳稻“紫祥优26”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1-29张喜娟周继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粳稻杂交田间

胡 杰 程 灿 张喜娟 周继华 张 洁 袁 勤,

(1上海弘辉种业有限公司,上海 201323;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 201403)

目前,上海市主推的杂交粳稻品种为“花优14”和“秋优金丰”,但长期种植这两个品种后,发现其存在产量优势不明显、生育期偏长、适宜种植范围小等问题。由上海弘辉种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联合选育的杂交粳稻“紫祥优26”,不仅继承了“花优14”和“秋优金丰”的抗倒性强、米质好等优点,更是弥补了两者的不足。例如,“紫祥优26”的全生育期比“花优14”和“秋优金丰”短3~5 d,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故更具推广应用价值。同时,经过几年的种植试验,“紫祥优26”的高产制种及栽培技术也已趋于成熟。因此,上海市于202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紫祥优26”,2020年制种面积达6.67 hm2,在上海市推广种植面积达666.67 hm2,2021年预计制种面积为16 hm2,计划在上海、江苏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达1 666.67 hm2。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种植户和更大范围地推广种植“紫祥优26”,笔者拟对“紫祥优26”的品种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说明,以供种植户参考。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紫祥优26”是以BT型不育系“紫祥A”和强优势粳稻恢复系“申恢26”配组而成。其中,母本不育系“紫祥A”为BT型杂交粳稻不育系,是由“秀水03”经田间自然变异系选稳定单株“03-87”与BT型粳稻不育系“寒丰A”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田间种植群体一致,经济性状好,株高80 cm左右,感光性较强,株型紧凑,叶色深,青秆活熟,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为100%,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颖花开颖角度大,异交结实率达40%以上;父本恢复系“申恢26”是以“P28”与“繁9”杂交后,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2014年恢复系基本稳定,株高105 cm,播始历期105 d左右,株型紧凑,穗密集,二次枝粳聚集,叶色绿,分蘖力较强,灌浆速度快,青秆活熟,后期熟相清秀,千粒重27 g左右,开花习性好,花粉量大,易于制种。2016年推荐“紫祥优26”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2018年“紫祥优26”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沪审稻2018003)。

2 品种特征特性

“紫祥优26”全生育期164 d左右,株高100 cm左右,植株较矮,抗倒性强,株型紧凑,叶色绿,成熟期转色较好,分蘖力强,穗型中等,成穗率高,每667 m2有效穗数18万~20万穗,每穗总粒数160~19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约26 g,品质优良,食味品质好。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紫祥优26”糙米率84.2%、精米率75.1%、整精米率71.8%、透明度1级、碱消值7级、直链淀粉含量16.2%、胶稠度79 mm,主要米质指标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

3 品种产量表现

“紫祥优26”于2016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06.6 kg,比对照“花优14”增产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参加区试续试,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69.0 kg,比对照“花优14”增产12.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35.8 kg,比对照“花优14”增产12.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17年“紫祥优26”在奉贤潘垫、市农科院庄行试验站、上实集团、浦东弘辉祝桥基地,以及在浙江、安徽等地进行多点鉴定示范种植,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47.4 kg,比对照“花优14”增产14.6%;2018年在浦东祝桥示范种植,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65.9 kg,比生产上主推品种“花优14”增产5.6%,且早熟4 d;2019—2020年“紫祥优26”在上海浦东、金山、嘉定、崇明及江苏等地进行新品种推广种植,经专家现场割产验收,浦东点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22.5 kg,江苏点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70 kg。

4 高产栽培技术

“紫祥优26”适合在上海、苏南、浙北、皖南等地作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可直播栽培,也可育秧移栽,但种植时均要注意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用肥、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4.1 适时、适量播种

“紫祥优26”抗倒性强,可作直播栽培,也可作育秧移栽,且适时早播有利于其获得高产。若采用育秧机插栽培,宜在5月中旬播种,每盘播干谷120 g,每667 m2大田育秧16盘,每667 m2用种量为2 kg(若晚播用种量则适当增加),待秧龄为18~20 d、叶龄为3.5叶时,选用行距30 cm的插秧机进行移栽,种植株距14 cm,每667 m2栽1.6万穴左右,每穴栽3~4株,确保每667 m2基本苗数为4.8万~6.4万苗。若采用直播栽培,播种前需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氰烯菌酯2 000倍液浸种60 h,催芽至露白后拌驱鸟剂防止雀害;然后选用行距25 cm的精量穴直播机于5月中下旬播种,穴距16 cm,每穴播种3~5粒,每667 m2用种量为2.25~2.50 kg。

4.2 水肥管理

大田每667 m2施用纯氮总量在20 kg左右,N∶P∶K为1∶0.5∶0.75。具体为:每667 m2施水稻专用复合肥40 kg作底肥,秧苗移栽后5~7 d或直播后10~13 d每667 m2施尿素15 kg促分蘖,间隔7~10 d后再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作分蘖肥,7月20日前若田间缺肥较重,每667 m2可再补施尿素5.0~7.5 kg,8月上旬每667 m2施复合肥7.5 kg作穗肥。

水浆管理:分蘖期坚持浅水灌溉,干湿交替,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8月底停水晒田,以脚踩田面不陷、田块轻度开裂为宜;孕穗扬花期和灌浆期田间保持浅水层;收割前7~10 d完全断水,做到青秆活熟。值得注意的是,若采用直播栽培,播种后至秧苗3叶期前禁止灌水,以促根系下扎。

4.3 病虫草害防治

采用直播栽培,播种后3 d要及时用乙草胺或苄嘧丙草胺等水稻芽后除草剂进行封田除草,水稻4~5叶后再用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灭草松等除草剂灭杀田间杂草;采用移栽栽培,移栽前3 d用噁草酮对秧田进行封闭除草,移栽后7 d结合施用尿素,用苄嘧磺隆·丙草胺进行第2次杂草封杀。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依据病虫害预测预报,严格科学地使用农药。要特别注意对稻瘟病的防治,应于秧苗4叶期、孕穗中后期(叶枕平)、破口期分别用三环唑、春雷霉素、稻瘟灵等防治叶瘟病和穗瘟病,并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性。其他病虫害参照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进行防治。

4.4 适时收获

待95%籽粒黄熟后,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收获。收获后的稻谷要及时晒干或烘干,直至稻谷水分含量降至16%以下。值得注意的是,烘干时降水速度应控制在1.5%以下,以减少爆腰率。

猜你喜欢

粳稻杂交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田间地头“惠”果农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