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蒙古族民歌风格元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传承

2021-11-26马德望齐齐哈尔大学

艺术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蒙古族民歌声乐

□马德望 齐齐哈尔大学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国少数民族也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民族文化,为了不让民族文化淹没在历史潮流中,很多艺术学校依然坚持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展现出了各个民族不同的精神气质。蒙古族民歌就是将广阔的草原文化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描述了蒙古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对人们的心灵和精神都有一定的熏陶作用。为了弘扬蒙古族特色文化,建立当代人对传统特色文化的文化自信,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蒙古族民歌风格元素的应用和传承,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一、蒙古族民歌呈现出的不同风格特征

受内蒙古地区地理位置及蒙古族人民豪放热情性格的影响,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比较多样,表现的内容比较丰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蒙古族民歌有长调和短调之分。长调民歌受蒙古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气息比较宽广、节奏比较自由、旋律比较悠长,演唱技巧也较为复杂。短调民歌体现的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常态,演奏过程中有固定的节奏,演奏技巧比较简单。蒙古族民歌在旋律方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驼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种旋律更能表现出蒙古族人民马背上的生活和民族气质[1]。当然,蒙古族民歌的形成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它不仅体现了蒙古族特有的音乐元素,也将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展现了出来。

其二,蒙古族民歌演唱风格。演唱者在演唱蒙古族民歌过程中会将声腔、气息和情感进行有效融合,在保持气息流畅的情况下采用自然的发声将自己的情感与民歌结合起来,从而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民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演唱蒙古族民歌过程中,演唱者一般会采用蒙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形式。采用蒙语演唱的民歌更能体现出蒙古族原生态的文化特色,可以让人们领略到蒙古族原汁原味的语言特点。而采用汉语演唱的蒙古族民歌,体现出的是一种别样的民族风格,符合大众的口味,也能让人们更加直接地感受蒙古族民歌特有的魅力,从而促进蒙古族传统文化无障碍地传承和发扬。

二、民族声乐教学中对蒙古族民歌风格元素进行有效传承的策略

(一)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将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创作民歌有效结合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形成与发展,还要让学生对蒙古族民歌进行传承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蒙古族民歌元素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蒙古族的传统民歌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蒙古族的风貌和特点,但是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涉及的传统民歌内容比较少,忽略了传统民歌的重要性,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蒙古族民歌元素的学习和创新。为了推动民歌创作的长远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传统民歌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民歌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民歌演唱技巧,为他们更好地进行民歌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诺恩吉雅》是比较古老的一首蒙古族民歌,其历史久远,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有独特的意蕴,当前,有人在《诺恩吉雅》的基础上创作了交响曲《诺恩吉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民歌与交响曲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对比,对蒙古族民歌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蒙古族民歌

在蒙古族民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为歌曲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从更深层面来了解歌曲,掌握作者创作歌曲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使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的情绪有效融合。

其一,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蕴含的情感。首先,学生要掌握歌曲创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所处的环境。其次,学生要掌握歌曲表达的内容。大多数蒙古族民歌是以美丽的草原景色、牧民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文化等内容为主,学生掌握了歌曲内容,有助于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感受民歌的情绪变化和情感变化。

其二,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歌词和歌谱进行深入学习。民歌通过歌词反映出所要传达的主要内容,并且歌词也反映了创作者的心理变化,对歌词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歌曲的方式,并不断积累民歌创作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创作民歌积累丰富的经验。此外,学生要学习民歌的歌谱,因为歌谱可以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曲调和节奏,进而促使学生将演唱、歌词与歌谱进行完美结合。

其三,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音乐与语言充分结合起来。大部分蒙古族民歌可以采用朗诵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对蒙古语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很多蒙古族民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和情绪主要是通过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以不同的语调和语气表达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欣赏蒙古族民歌的时候要认真感受歌唱者不同的语调和语气,从而提高自己在民歌演唱中的节奏感[2]。例如,蒙古族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是歌颂保卫边疆的英雄们,具有开朗的曲调、悠长的节奏、深厚的气息,旋律的跳跃性较强,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就要抓住它的节奏感,体会歌曲所表现出的蒙古草原别样的风情。

(三)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民歌技巧的训练

蒙古族民歌以其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和演唱风格在各类歌曲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也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熟练掌握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在演唱蒙古族民歌时,才能充分体现出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和品质。

其一,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民歌的音色。音色在民歌创作及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在演唱中将歌曲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学生就必须正确掌握歌曲的音色。此外,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民歌的不同音色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民歌。例如,蒙古族著名民歌《达那巴拉》主要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也反映了当时蒙古族的社会背景。演唱这首民歌需要低沉的音色,这样才能准确地将歌曲中所描绘的凄美爱情故事表达出来。

其二,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要完美地演唱蒙古族民歌,演唱者需要与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统一,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样才可以让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将创作者的情绪变化准确地表达出来。要达成这样的演唱目标,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歌曲的创作背景当中,与作者感同身受,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使自己演唱的民歌具有感情和思想[3]。例如,演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时,学生要想象自己处于广阔的大草原,蓝蓝的白云、洁白的羊群,接下来想象草原被大火烧毁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家园的热爱及失去家园的悲痛之情。

(四)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开展民族声乐教学

蒙古族民歌是以蒙古族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创作主题的,民歌的旋律犹如内蒙古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一般跌宕起伏,其曲调犹如草原上流淌的河流一样曲折连环,歌词体现的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品质。在声乐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有深度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到内蒙古地区真实地感受蓝天白云下辽阔的草原,体会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蒙古族民歌的创作环境,从而深刻体会蒙古族民歌所体现的情感。此外,在声乐教学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首蒙古族民歌,学生积极思考、自由发言,在讨论中相互取长补短,对民歌的旋律、风格、主题、思想等都会有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会对他们的演唱有很大的帮助。

结 语

蒙古族民歌作为蒙古族人民精神和生活的寄托,凭借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唱风格传唱至今,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蒙古族民歌的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效掌握蒙古族民歌中的不同风格元素,正确把握歌曲的音色、音调、旋律,并结合民歌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来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学习、探究,从而将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元素进行有效传承,充分体现声乐教学的价值,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蒙古族民歌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