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博导
——安丘科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

2021-11-26廖正定吴子键谢岳月冯天从张炜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科夫师范大学

□廖正定 余 炜 吴子键 谢岳月 冯天从 张炜健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近年来,在高等师范艺术教育领域,我们根据观察和经验发现,不仅是我国师范院校在关于艺术教育教学的体制、模式、措施等方面具有改革的主张和实践,一向以遵循传统著称的大多数俄罗斯师范类高等院校也在对此进行着种种尝试,其中的一些措施已经成为目前俄罗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

基于对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艺术院系史的研究,我们认为,俄罗斯院校的教学措施革新具有教职人才主导的特点。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为例,具体表现为通过教职团队的改组、职务的再分配以及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等因素而产生了能够适应其目前状况的艺术教学理念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我们认为,基于俄罗斯院校重要教职人才的培养与其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当今教学环境等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可应用于师范类艺术教育的教学思想,是一个对于国外当代高等教育研究来说有意义的对象。在方法上,通过一种教育史人物志的方式对关于俄罗斯师范类艺术教育中的人才与教学措施改进的联系进行记录与叙述,能够为我们日后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因此,本文以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艺术学与教育科学教学中有卓越贡献的安丘科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教授为讨论主体,叙述他的教育工作经历与教学理念。

一、安丘科夫教授的教育工作经历

1954 年,安丘科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教授出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1977 年,他在开始参加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进入列宁格勒国立教育学院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强调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于1982 年毕业于该学院图形艺术系(现为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获得艺术学专家认证(苏联五年专家学制,相当于我国的硕士学位)。安丘科夫教授在列宁格勒国立教育学院图形艺术系学习并从事教育工作的一段时间内,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校志资料来看,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末,不包括苏联解体后的管理混乱时期,图形艺术系主要由艺术史博士柳波芙·米哈伊洛夫娜·马萨洛娃教授与教育学博士维雅切斯拉夫·巴里索维奇·叶日林科教授相继领导,前者曾获受人尊敬的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荣誉称号。那段时间,他们主张进行通才式的师范型艺术教育,同时进行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探索。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安丘科夫教授之后的研究方向与教育思想[1]。

马萨洛娃教授当时强调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对艺术的理解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他认为,图形艺术系作为师范类大学的组成部分,应当重点关注艺术在学校文化教育与美育方向的研究工作。因此其提出了对年轻教师或有潜力的学生进行艺术理论或教育理论方面培养的计划。现在看来,这与同时代欧美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与“通才式高等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人才培养方面,马萨洛娃教授主张院校自主对需要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的方式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安丘科夫教授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获得艺术学专家学位后开始进行教育学方向的深造学习。此外,马萨洛娃教授基于对文化艺术的充分理解,也敏锐地感受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并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例如,当时同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欧洲国家的一些综合师范类院校建立了艺术教育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关系。这在当时来说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探索,也改变了安丘科夫教授此后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态度。从安丘科夫教授目前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兼任外国留学生事务院长助理的职务可以看出,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是非常热心的,也通过各种方式与我国的师范类院校进行艺术教育研究领域的交流活动。例如,在2019 年,安丘科夫教授与库兹米乔娃教授曾代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访问了江西师范大学,商讨两校间进行广泛合作的诸多事项。

安丘科夫教授在1982年之后继续一边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一边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以教育学为方向进行学习。1995年,他再次顺利毕业于教育管理学院,并取得了硕士学位(此时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已进行了学制改革),成为当时教师群体中少有的同时具有艺术学与教育学学位的艺术教育专家。在他从事教育学研究期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由叶日林科教授所主导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实验探索性质的教学改革,其中包括“世界艺术文化”教研室及以此为方向的艺术人文相关的课程。虽然在2000 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内部的学科整合工作中,这个教研室被转移到了人文哲学学院,但在造型艺术系内关于艺术、人文与教育相关的课程部分被保留了下来,并长期由当时刚进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任职的安丘科夫教授负责讲授。

安丘科夫教授于1999 年获得教育学副博士学位(等同于我国的Ph.D 博士学位),由于一直在从事学校教育与艺术教育研究工作,由于他的工作做得很好,于2000 年正式入职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并于2008 年成为教育科学正博士。在此期间,为了响应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门融入欧洲“博洛尼亚体系”的号召,安丘科夫教授参与了部分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的改革工作。2012 年,基于安丘科夫教授在教育工作上的贡献,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向其授予了荣誉称号和证书。至今,安丘科夫教授依然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任教并从事着对国内外研究生进行艺术文化与教育管理的指导工作,他执着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的教育国际化教学发展[2]。

二、安丘科夫教授的教育思想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上,安丘科夫教授至今都坚定地相信随着经济生产的全球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会是一个主要的趋势。由于他同时具有艺术学与教育学领域的专业素养,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与教育传统保持包容的心态并进行着审慎的研究,因此,他并不像苏联时代的艺术专业门类教师那样强调俄罗斯艺术教学中的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部分。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安丘科夫教授反对俄罗斯的艺术教育传统。相反地,他尊重俄罗斯艺术教育中科学而严谨的部分。他在为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编写的教育史课程的教科书《艺术教育的历史和理论》中谈及未来艺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目前仅存在于形式上,但在未来不排除拓展到内容上的可能性,可以明确的是,理念国际化并不是脱离民族艺术传统的同质化,艺术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在于在保留各自传统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与艺术进行理解、欣赏与适应,主要是要增强学生对所不熟悉的主题、情感、要素与风格的联想、分析、解释与判断的能力[3]。

近年来,由于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得到发展,在俄罗斯师范大学接受各层次教育的我国留学生也逐渐增多。在造型艺术系,安丘科夫教授在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等方面对我国各层次留学生提供了很多帮助,特别是在他本人所擅长的艺术理论与教育科学上,他凭借近年来与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交流获得的丰富经验,从专业的角度帮助我国留学生适应俄罗斯的学科研究语境,同时在学术文献的写作上融合东西方学术风格的规范与指导。我们走访调查发现,安丘科夫教授在我国的留学生群体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教职人员群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且在我国高校从事艺术专业教学的工作者认为,安丘科夫教授所教授的俄罗斯艺术学术传统有益于他们目前的专业和科学活动。有些在我国从事高等教育行政工作的毕业生也认为,安丘科夫教授的课程帮助他们理解了艺术教学方法论和俄罗斯经典艺术的基础知识,也帮助他们与丰富的俄罗斯文化生活接壤,这些都对他们现在所从事的教育与国际交流事业有积极的影响。在学术交流上,安丘科夫教授也帮助我国高层次留学生在俄罗斯的艺术学与教育科学领域写成了一些具有中俄学术交流价值的文章与书籍。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主任库兹米乔夫评价安丘科夫教授与国际学生之间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其同时表示,安丘科夫教授在教学上,特别是在存在显著文化思想差异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辅导极有耐心,并且在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学术习惯与沟通技巧上的学习与适应能力优秀,是个富有创造力的教育者。安丘科夫教授认为,在面对国际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目前没有办法采取固定的方法,因为在面对不同的由国际与本土学生组成班级时,其客观文化环境往往是多变的,他主张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观察与沟通来决定采用何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另外,安丘科夫教授认为,在目前中俄的国际教育中,沟通的质量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概念上,需要了解对方教育体系中对此的阐述方式与学术研究习惯及范式,最好能够进行具象的描述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俄罗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上,安丘科夫教授在总结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一系列教学课程改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方向的定位问题,对曾经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在课程设置中关于教育科学的课程设置不够全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体现了他重视艺术的专业性与教育的学术性相结合的师范类艺术教育原则。此外,安丘科夫教授也强调之前文化艺术课程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只有在理解当代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接受学术层面的教育与引导,才能够适应未来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对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来说,安丘科夫教授的主张促进造型艺术系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从上文我国毕业生对其的评价来看,安丘科夫教授的主张对于近年来我国到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艺术方向高层次留学生来说也大有裨益,具体表现为有很多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毕业的我国高层次人才进入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事业的中坚力量。

此外,安丘科夫教授在具体课程的评价方式上主张采用综合多元化的评价工具,这不仅适用于与师范专业相关的课程,也适用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的各专业门类课程。他曾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表现性课程评价形式不太符合师范类艺术教育中的专业门类课程,即师范类艺术教育应当更重视学生对各种概念的掌握与形式效果的理解,以往的做法虽然能够在专业门类的语境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准确评价,但考虑到师范类艺术教育的目的性,这种方式与工具在专业门类以外的方面难以做到客观的定性定量评价。对此,安丘科夫教授主张并运用“作业—工作簿—问答”的综合评价方法,学生除了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外,还需要出示在工作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手稿与思考笔记,并以师生问答的方式来确定学生是否扎实地掌握了作品与手稿笔记中的相关艺术概念,以此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在当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问题上,安丘科夫教授也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基于数字与网络媒介在形式上的创新与配套培训教材的开发。目前,他在积极地将他所教授课程的教育视频、电子课程、视频研讨会等基于新型媒体的教学形式融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自主开发的Moodle 远程教育系统中,这也在当前俄罗斯的疫情环境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具体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结 语

综上所述,安丘科夫教授作为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重要的教育专家,在新时代的教学条件与环境下富有创造力地在国际化教学、教学评价与新媒介的应用上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不仅丰富了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俄罗斯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从安丘科夫教授的学习工作经历与教学思想中得到启发,为适应未来国际化环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当地考虑避免人才专业能力的过度单一化与教职人员定向培养的常态化问题。另外,在涉及国际教育的教学活动中,由于课堂文化环境的多元化,我们也应当避免照搬我国本土教学措施的固定模式与引进范例,充分考虑文化与学术环境的特殊条件,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科夫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彩版作品(1)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选
巫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艺术探究
纤变墨画
申红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