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新儒学与茶文化的普及

2021-11-24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士大夫茶艺儒学

彭 博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0)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中国与邻国在进行政治、经济交往的同时,茶文化也随之传入日本与韩国。宋代新儒学的发展促进了茶文化在社会各级阶层的传播,宋代是茶文化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品茶、煮茶、斗茶、以茶为载体作词成为宋代文人雅士重要的社会活动。基于此,探讨宋代新儒学思想下茶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明确宋代新儒学与茶文化发展的相关性,加深对我国茶文化传统发展的了解。

宋代新儒学的发展不仅是新王朝统治者对旧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更兼具了儒佛道三家思想对人性、道德、修养的反思,强调了人作为主体应有的价值。新儒学的思想推动文人墨客对“格物致知”的追求,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茶叶本身和茶艺过程所展现的清雅沉静成为文人和政客身份地位、情操品格的象征。在新儒学的影响下,茶文化从政治中枢发展到社会各个阶层,茶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宋代新儒学在宋朝思想史上的地位

1.宋代新儒学的起源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著名的“陈桥兵变”之中,宋朝的士兵控制了后周的首都开封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也没有发生焚烧和抢劫这样的事情,新王朝的建立沿用了儒学治世的态度。宋朝后期,各势力、阶层之间矛盾不断激化,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也不能解决这些矛盾,此时需要一种新思想在精神上指引朝野百官和黎民百姓。而此时产生的新儒学,不仅有巩固政权、教化百姓的作用,还进一步发展为对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探讨,帮助宋朝统治阶级解决国内面临的困难与矛盾。

从北宋时期开始,新儒学充分吸收本土道教文化和外来佛教文化中的哲学理论,合理地论证了纲常礼教的永恒性与合理性,“新儒学打破汉唐儒学的束缚,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的理学体系——理学”[1]。精致完备的理学在思想文化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到了南宋末年,理学被采纳为官方哲学。“新儒学新在它的思辨性,新儒学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而上学本体论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哲学论证”[2]。这体现了新儒学家们的哲学智慧,宋代新儒学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制度,使人们服从于封建统治之下。新儒学包含着特殊的时代性特色,一方面启发人性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个性,激发人的行为目标和道德意识,同时又把儒学中的思想精华发扬光大。

2.宋代新儒学的发展

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促进了新儒学思想的推广。新儒学经典书目因此可以在民间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儒家思想市民性的转化,使儒家思想与市井气息沟通交融,为宋朝百姓独立个性的树立和主体意识的萌发打下基础。儒家经典融入市井,成为主导人们思想行为方式的主体,更深刻地影响了宋朝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这就形成一股有形的助力,引导宋朝的文化思想,使文人逐步增多,文化思想更为丰富,产生了文化争鸣的空前盛世。儒家思想在宋朝愈来愈贴合市井人情,在本质上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层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宋代新儒学促使茶文化日益普及

1.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中国茶历史的起源,众口纷纭,包括神农说、商周说、西汉说、三国说这四种说法”[3]。综合国内外专家对茶的考察结果,茶树已经有七八千年的漫长历史,但是茶的发现和利用却只有几千年。“中国在3000年前就有关于茶的记载。茶作为一种贡品献给周武王”[4],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在公元前11世纪创建,由此可见茶在周代已作为周天子的贡品,茶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2.新儒学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

宋朝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教育行业的发达,宋朝在民间兴办书院,不同于官学书院和私学书院,这些书院的思想高度活跃并且极具教育特色,为新儒学的普及和宣传带来更多途径。新儒学中儒佛道三家融合的思想主张,不仅仅是对旧儒学本身的继承与发展,更有对佛教、道教的反思,朱熹主张的“格物致知”达到的最终境界就是通达伦理道德从而成为至高至善的圣人。由此可见,宋朝以朱熹为代表的文人认识到道德修养对认识论的重要性与价值,并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为人性素养的培养做出贡献,并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之邦的文化思想,对人修身养性有积极作用,使市井百姓更加和谐。此时出现的诸多思想家,其目的均为确立一个能够稳定局势、教化百姓的新思想体系,以服务于宋朝,巩固宋朝的文化思想理论。在宋朝小说里也体现了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对市井百姓的影响,宋代新儒学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力量,从而在知识、手工、农业、政治、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这促成了宋朝科技上的发达、经济上的繁荣、市井邻里间的和谐、文学艺术上的造诣和思想观点上的丰腴。宋代新儒学思想使宋朝相比前朝显得更温和了,体现在市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接地气”“人情味”。也正是这样的儒家思想,推动了茶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宋朝文人、士大夫大力宣传茶文化,如王安石的《议茶法》,此外,大量诗词歌赋戏剧艺术中都能看到茶文化的痕迹,这体现了宋朝人文气息的浓郁,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对宋人创作意识和思维视野的推进。

在新儒学影响下,宋朝茶业发展十分繁荣,茶业的栽培面积比唐朝增加了三倍,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专业茶园和官营茶园。此时的制茶技术更加精细,出现了专做贡茶的龙图凤饼和普通百姓饮用的散茶、花茶。茶业的经营重心也转移至气候适宜的岭南、闽南地区,贡焙基地则由唐朝时期的顾诸移到了建安地区的北苑。宋朝建立了北苑贡焙,消费层次扩展到街头巷尾的百姓之中。至此,“新儒学的发展促使茶文化在士大夫中间日益流行,茶道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节节攀升”[5]。新儒学所倡导的思想使百姓逐渐认同与接受茶文化。

3.新儒学文人对撰写茶书的影响

沈冬梅的《宋代茶文化》中记载,与茶有关的书籍在宋朝书籍总数中占有重要的数量,宋代有26部茶书可知作者,共计24位作者,宋代茶书在中国历代茶业著作中极具特色,在茶史中占据一席之地。宋朝茶书大多自成体系,与唐朝茶书的形式、内容有较大差异,并且撰写茶书的作者大部分推崇新儒学的思想。

“宋朝的茶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宋朝茶书保存了极具特色的茶艺技术的介绍,介绍了宋朝的点茶、分茶技术,在唐代煮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却又完全不同于唐代煮茶法,体现了宋朝的茶艺达到了茶艺的巅峰。其二,众多身为官吏的文人大夫参与写作茶书,茶书内容大多是关于皇室较为关注的贡茶与茶艺,这体现了茶文化的地位有所上升,茶艺成为宋朝全社会接受的技术。其三,宋朝有关北苑贡茶的茶书中详细记载了北苑贡茶的品名、生产加工的具体过程及研磨、烘焙的具体技术、时间的要求、每个贡茶具体数量,等等。其四,宋朝茶书注重茶与社会文化整体的关系。”[6]306-307这体现了宋人将茶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来传播,茶文化在社会上有较高地位,并且北宋茶书著作多于南宋茶书著作,而北宋初年北苑官焙贡茶的出现为宋代茶书和茶艺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新的专门著作纷纷涌现,为北苑茶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及整个社会中的传播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茶书的作者大部分是身为官吏的文人士大夫,其在思想领域上更加推崇新儒学的整体性,在茶文化上推崇哲学化的儒学,儒学对茶文化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大部分的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茶艺与茶事,很多作者都来自福建或北苑茶乡。

三、新儒学思想与茶文化的融合

1.茶品雅韵与文人风雅的融合

宋朝的文人士大夫都喜欢品茶、感悟人生道理,在遇到人生挫折之时,选择品茶、饮茶,试图在茶的清净作用下获得新生。茶中之苦可以让人获得清醒,获得超越悲伤的力量。“北宋时期的大臣苏舜钦在《苏学士集》中卷十《答韩持国书》中曾经描绘了一幅宋朝文人生活的画面:静院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樽以自愉。逾月不迹公门,有兴则泛小舟……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消忧”[7]。由此可见,作为物质消费的茶饮,在琴棋书画的多种文化生活中,成为一种同样具有文化性的伴礼。这方面的文化生活在宋朝诗词中有所反映,茶则为文化的发展添了几分雅韵。

因为茶业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宋朝的文人更喜欢在词中寄情言志,与茶有关的词句在宋朝频频出现,宋朝文人是茶文化的重要传播者,这体现了宋朝文人对茶文化的重视与喜爱。

2.茶艺静心与儒学思辨的融合

宋朝的新儒学思想内涵就是要把“治国平天下”的帝王之学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结合起来,把建功立业与道德发展相结合,使人们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互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新儒学的发展又赋予士大夫较强的道义感,品茶之时的清净可以使士大夫在面对传统儒家的“兼济天下”的思想时更加理智,进一步认清社会的现实,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宋朝经济发展较快,宋人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新儒学的发展使宋朝成为一个理性思辨的时代,新儒学促使宋朝文人士大夫更加注重思考与议论时事。“宋朝的品茶活动是宋代士大夫诗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喝茶的同时,他们也在品尝自己的生活,在茶中思考解决困难的方法、寻找人生真谛”[8]。宋朝文人在发展新儒学的过程中,吸收了道、释的思维特点与认识方法,因此在观察宇宙与人生时,能够站在哲学思辨的高度返归虚静,客观地、从实际出发去观察事物。新儒学的思想使宋朝文人在遇到苦难时更多表现出从容淡定、优雅平静、不张扬痛苦与苦难、不惧怕困难的特点。

3.煮茶品茶与权势身份的融合

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百官权力分散,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实行优待文人士大夫的政策。文人士大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并热衷于饮茶、探讨煮茶技艺、写作与茶相关的书籍。“此外,外国使节来到宋朝京城时,宋朝政府通常会派官员在城门外用茶和酒来接待他们”[6]207。进入宋朝京城后,皇帝令其饮茶,在其回国时,还会赠送与茶有关的礼品。契丹使臣入宋,宴会之日及离行之日,宋朝皇帝都会亲自到场,酒食之余常传宣酒茶,受赐使臣拜谢茶酒。

四、结语

思想文化的力量是巨大且细致的,其从政治中枢逐渐发展到社会各个阶级,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较大的冲击。从茶文化的发展中可以了解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宋朝政府曾颁布了一项法令:官员与普通百姓共享同样的苦难,在贫困时期禁止喝茶。可见“从皇帝到贵族再到普通百姓,茶已经成为所有阶层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5]。宋朝的茶文化是新儒家社会发展的文化体现。宋代新儒学思想中的融合、格物致知等理念赋予茶文化更多的时代内涵。

猜你喜欢

士大夫茶艺儒学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中山君有感于礼
应用儒学的兴起
——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校园茶艺飘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