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增强班级凝聚力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组间班级教学模式

孔 杰

(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山东 胶州 266300)

针对班级的现状和学生特点,从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增强学生自控能力入手,具体分析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确定探究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就是先将个人融入小集体,形成学习场;再由小团队延伸到大集体,最终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技能并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和活动。“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梯次递进,发自于内心驱动、形成于自然养成,培养了良好的学风和班级风气,培育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目标明确 准备充分

1.1 做好思想动员——小组建设前提。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倡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协作中竞争,竞争中协作。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心理,让每一位学生建立归属感,建立团队观念。

1.2 科学划分小组——小组建设原则。学生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如果搭配不当就会造成组间强弱过于分明。具体教学活动中个别学生就会玩或者是旁观者的身份,就会导致个别同学失去兴趣,甚至导致“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分组讨论和评价无法进行,组内交流成为空谈。因此,在分组时要充分评价学生个性的差异,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科学分组。为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打下基础。

科学建设学习小组的主要纬度和要素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成员搭配科学合理,分两排对桌而坐,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2.精细组织 科学实施

2.1 小组综合评价 全员参与。小组间竞争为课堂讨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小组中一些能力弱、不爱说话的同学常被抛弃、遗忘,造成一半同学当演员,而另一半同学却做观众、当看客、瞧热闹的两极分化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时对讨论小组进行计分制度,实行优势互补模式,优等生与潜力生,中等生与中等生,互帮互助,依照小组情况按参答率来计算,让学生们互相带动,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形成“爱问,爱答”的班风班貌。

对那些能力强、易激动的学生,希望他们为了集体的荣誉努力克制自己,能更多地想通过帮助其他同学来获取荣誉;同组成员友情提醒,热情鼓励,大家携手共进;把讨论中的发言情况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分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人人练习,互相评价;在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他们参与的热情、参与的过程进行评价,多给予弱势群体机会。

2.2 小组管理有依可循 实行量化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参照《中职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活动情况与操行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它是具体可行的一种约定,是每一位学生自我管理的准则,这样,老师便巧妙地把“要学生怎样做”变成了“学生要怎样做”。组长对组员每天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记录,每周小结,每月总结,分数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操行分是学生评选先进的重要参考依据。整个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推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3 重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还应提倡“组间合作”。通过实行组间合作,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的积极结果推广到整个班级中去,不仅增强了组内团结,而且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当一个小组完成了任务,由鼓励慢慢变成主动去帮助别的小组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3.“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3.1 深化学校改革,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通过“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小组评比制度,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也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自由展开讨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得到了真正的转变,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和团队意识,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实践,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学生努力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向上、团结一心争取小组获得优异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思想意识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集体的态度上,必将内化为每个学生素质品质。

4.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是至善至美的教学模式,也不能解决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新时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实践具有时代特色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中国制造2025》和实现“两个一百年”梦想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猜你喜欢

组间班级教学模式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班级“无课日”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初探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