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

2021-10-31王雅楠宋殿荣张崴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小板血栓

王雅楠,宋殿荣,张崴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可以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及其他型,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病率最高,临床早期诊断意义重大[1]。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发现凝血功能的变化在EMs 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2],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凝血功能的检测可以反映体内凝血系统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水平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及分期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3 年5 月—2017 年5 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为观察组(164 例),单纯卵巢囊肿患者为对照组(176 例)。记录2 组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身高、体质量。根据美国生殖学会修订r-AFS 分期标准对卵巢EMs 患者进行评分,1~5 分为Ⅰ期,6~15 分为Ⅱ期,16~40 分为Ⅲ期,>40 分为Ⅳ期。

1.2 纳入标准①超声检查卵巢部位囊肿,并行腹腔镜检查和(或)治疗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者;②育龄女性,不伴有妇科急性炎症或妇科其他良恶性肿瘤者;③月经周期正常且术前6 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治疗者;④病例资料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内分泌、代谢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影响炎症因子水平者;②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和凝血功能障碍者。

1.4 观察指标①入院后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计数(P-L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R)、血浆D-二聚体,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②记录术后第2 天的PLT、PCT、MPV、PDW、P-LCR。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 检验。术前2 组患者的CA125 水平与血小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164 例,其中r-AFS 分期Ⅰ、Ⅱ期42 例,Ⅲ、Ⅳ期122 例;对照组176 例。2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

表1 2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

注:BMI 体质量指数。

2.2 术前2 组患者及观察组不同期别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2.2.1 术前2 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前PLT、PCT 高于对照组,PDW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MPV、P-L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前2 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比较()

表2 术前2 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比较()

2.2.2 术前观察组不同期别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比较观察组Ⅲ、Ⅳ期患者术前的PLT、PCT、MPV 高于Ⅰ、Ⅱ期患者,PDW、P-LCR 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前观察组不同期别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比较()

表3 术前观察组不同期别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比较()

2.2.3 术前2 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APT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 组PT、TT、FIB、IN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前2 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表4 术前2 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2.2.4 术前观察组不同期别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Ⅲ、Ⅳ期患者的APTT 低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PT、TT、FIB、IN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术前观察组不同期别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表5 术前观察组不同期别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2.2.5 术前2 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血清CA125水平比较 术前2 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清CA125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 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CA125 水平比较()

表6 2 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CA125 水平比较()

2.2.6 术前2 组患者的CA125 水平与血小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观察组CA125 与MPV 呈正相关,与PDW、P-LCR 呈中度负相关(均P<0.05);对照组的血清CA125 水平与血小板各项指标均不相关。见表7。

表7 术前2 组患者的CA125 水平与血小板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2.3 2 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PLT、PCT、MPV 均较术前降低,PDW、P-LCR 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的各项血小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2 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指标比较()

表8 2 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指标比较()

3 讨论

EMs 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可以提高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含雌激素的药物可增加凝血因子Ⅶ活性,降低血FIB 活性,影响凝血功能[3-4]。血小板是止血、炎症和免疫反应过程中一种高反应性细胞成份,通过黏附、聚集、释放凝血因子发挥止血作用,在肿瘤生成和转移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EMs 患者因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损,促凝物质释放增多,抗凝物质释放减少,从而增加了血小板的黏性和聚集形成血栓[5-6]。血小板被激活后释放多种缩血管和促凝物质,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造成血栓[7]。D-二聚体是FIB 的降解产物,可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APTT 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APTT 缩短主要发生在凝血因子Ⅷ、X 活性增高、血小板增多症、高凝状态及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凝期、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心肌梗死、肺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其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EMs 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但尚未形成血栓。

PLT、PCT 功能对于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平高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研究中这些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以Ⅲ、Ⅳ期最为明显。EMs 患者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存在缺陷,MPV 是反应血小板活化及功能的潜在标志物,血小板体积升高提示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8-10],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凝血-纤溶系统处于平衡的状态。本研究发现,观察组APTT较对照组短,且Ⅲ、Ⅳ期较Ⅰ、Ⅱ期更短。APTT 的缩短与凝血系统的激活有关,如凝血酶原片段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等的氧化应激[11],且与卵巢囊肿中含有的游离铁、活性氧簇及促溶解酶等有关[12]。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D-二聚体是体内特异性的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其水平增高提示机体纤溶性增高,既有血栓形成倾向,又有纤溶亢进,处于一种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状态[13]。本研究2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似,说明EMs 患者的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尚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CA125 是由卵巢癌上皮、胎儿及成人支气管上皮分泌,EMs 患者的血清CA125 明显升高,主要是由于EMs 导致子宫表面的腹膜受损失去了屏障,腹腔中的CA125 大量进入血液,可作为诊断EMs 的一个重要依据。本研究中观察组CA125 的水平较对照组高,且血小板各项指标中MPV、PDW、P-LCR 与其相关,说明MPV、PDW、P-LCR 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研究发现术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指标较术前有明显的差异,而对照组不存在这样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手术去除病灶后其体内的凝血状态得到改善。故认为EMs 患者术前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去除病灶后其状态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血小板相关指数对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小板血栓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孕产妇分娩前后D-二聚体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