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1-10-15张杨

职教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数量已占全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与普通本科学校同样肩负着“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新时代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在促进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教师队伍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还未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有待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体系,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等路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张杨,女,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与金融学、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9-0028-06

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将“立德树人”综合教育理念落实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断在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初心使命的同时,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课程思政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首要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立德树人”之源、全员育人之要、高校立身之本。当前高职院校数量已占全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与普通本科学校同样肩负着“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深远。在新时代,深刻把握和努力探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这对做好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促进国家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当今世界所处的发展环境深刻变化,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大,大国博弈愈加复杂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根本问题。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需求,同时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之举。

(一)促进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高等教育要解决好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构建起“三全”育人新格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国育才”的政治逻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的首要逻辑,这既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2],更是正面回应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因此,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培养一批又一批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一代又一代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继任者,这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推进教师队伍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3]高职院校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实践的主体,课程思政建设不是附加任务,而是补全职能,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争做师德师风表率,要牢记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担当,要力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龙慧老师认为,作为专业课教师,要真正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真正产生“传薪火于课堂,引清泉入心田”的实际效果,结合课程特点,将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与学科体系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三)滿足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新动向,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空前活跃,思想复杂多变,社会意识更加多元,最需要精心培育、启发和引导他们开好头、起好步。大学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键期,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根据时代特征、社会变革、文化特点,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学生能乐于接受、充分认同、真心喜爱,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潜能,引导他们各成其才。

二、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国高校开启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多年来,虽然各地各高校在注重整体推进、协同联动、教师参与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是纵观各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进程和实际效果,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还未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突出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还未充分发挥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包含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是课时极少,伴随高职院校学生三年学习过程的大多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明显不足,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还未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忽视价值目标的引领,因此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自然会被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主要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承担,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主要由专业院系承担,两类教师若没有业务交叉,根本不会主动交流沟通,两者在各自课程教学上往往是各自为阵、互不了解,因为没有沟通交流,导致了两种教育逐渐分化,呈现“两张皮”现象。表面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类课程体系协同育人育才的作用发挥不够,实际上却是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尚未完善,课程思政并非只是口号,而应该是落地生根的有力举措,尤其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渗透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

(二)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成才应该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未对课程思政的育人路径进行顶层化设计、常态化推进和系统化改进。高职院校部分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立德树人”的价值共识与“三全育人”的价值理念,深刻践行“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但是部分承担理科、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教师,由于之前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缺乏利用专业课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少同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教师主观上认为无法有效结合两种教育,这是主观认识不到位的原因,目前更多的情况还是教师主观是想施行课程思政,但不知道如何做好,这部分教师大多缺乏将课程思想纳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协同能力。具体而言,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理解不够深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与人才培养总体定位之间的衔接;对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不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片面化;教学方法上融合力不足,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形成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上尚未形成有效闭环。

(三)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为了能使学生在未来就业中谋得一席之地,往往将教学目标窄化为职业发展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努力将学生打造成为合格且精致的社会工作人,不断扩张学生的工具人格,这种扩张使得学生过度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对价值观的领悟,尤其对“为什么而学习”的终极价值把握不定。高职院校学生是学校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与工具理性认识及有效参与关乎课程思政开展的顺利与否。学生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知不足、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深与学校课程体系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推进速度和建设效果。这其中既有学生主观上学习态度的原因,也有授课教师还没有将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融合课程教学的原因。一方面,学生主观上认为课程学习就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以此获得工作的“敲门砖”;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少数课程存在一定的“凑学分”现象,少数课程的授课质量不高,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式地开展一张PPT加一支粉笔式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全面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处于低层次水平。学生在学习中认识不到专业课程还有塑造个人社会价值的育人功能,无法形成倒逼高职院校和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

三、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必备内容,也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必然要求[4]。因此,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深化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性质、实施路径等方面的认识,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内核,悟透跟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规律,紧紧抓住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主体。这个过程既需要高职院校的积极作为,也需要全体师生的亲力亲为。

(一)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

高职院校要不断增强政治自觉、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党委要强化主体责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尤其要不遗余力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起课程思政“大格局”。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积极支持、部门协调联动、院系落实推进、教师主动参与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管理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训体系和社会实践体系。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高职院校要把思政元素是否融入课程教学作为核心要素,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及“育德效果”,这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和支持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内涵建设要求和人才培养特色,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出台相应的制度和举措,积极引导和鼓励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无私奉献等思政核心元素有机融入到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以及专业实践课程中去,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高职院校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为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水平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经验和样板。教师本人也要将育德能力提升纳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和“四个引路人”的標准和要求,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形成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

(二)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度发掘各类课程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要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这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大学课程不仅仅是追问其学科专业内容的解释之学,更是规范人思想政治行为的价值之学,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把知识讲解、能力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建设的重点在“思政”,“要以课程为载体,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5]。高职院校应把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政元素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执行和考核之中;高职院校教师应把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专业课程、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师生血脉,让学生在各类课程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的洗礼。为此,高职院校要着眼于青年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注重在课堂讲授和教学活动中、在课堂训练和作业试题中、在课堂教学延伸活动和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渗透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要立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特点、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特别是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生为本,育德为先,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要考虑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未来工作性质和要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同频共振,重视探究、启发、互动、拓展的教育方式。课程思政不是在课程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而是将课程中发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以说故事、引案例、讲道理等形式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3]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和深层设计,从学科、专业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探究每一门课程潜在的思政资源,充分提炼其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效发挥各类课程所承载的思政功能。

(三)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

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主导性、基础性作用,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關系到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培养教师自觉增强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协同能力。首先,教师要自觉增进自身的育德意识。“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意识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6]广大教师必须深化对课程思政重要意义的认识,课程思政不是附加任务,而是补全职能,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履行好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岗位初心,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其次,教师要自觉增进自身的育德能力。教师不仅要有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自觉,还应该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水平和能力,即“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7]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追求,从制度建设、实施运行、反馈调整等多个方面完成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从学校、院系、学生的多主体、多视角出发,应认真探索高职院校破除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还未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现实困境,真正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开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新局面,实现课程思政“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8]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高〔2020〕3号,2020-05-28.

[2]陈亮,石定芳.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97-106.

[3]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04.

[4]张雪雁.深刻认识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2018-10-08(1).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08-14.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

[7]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责任编辑    秦   涛]

The Value Implication, Practical Dilemma and Path Choice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ZHANG Ya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and they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s general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rich value implication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promoting teachers to practice the original mission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meeting the inevitable need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Howeve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faces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not been brought into full play, the educational patter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formed, and the value guid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constructing the "large patter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building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grasping the "main force" of teacher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implication; realistic dilemma; path choice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