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

2021-09-15丰玲玲黄海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癌组肝血原发癌

杨 科,丰玲玲,黄海新

(广东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CT室 广东 梅州 514500)

临床中,肝脏占位性疾病属于常见肿瘤疾病之一,指的是正常肝脏B超回声均匀或CT密度均匀的基础上,肝实质中有异常回声区或密度区[1]。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是良性肿瘤,二是恶性肿瘤,其中以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以及肝脏转移瘤最为常见[2]。因在短时间内肿瘤疾病会发生病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需要予以重视,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使患者病死率降低,生存质量提升[3]。本文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56例肝脏疾病患者,分析对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6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其中20例原发性肝癌作为原发癌组,男女比例为12:8,年龄最大75岁,最小38岁,平均(56.88±2.70)岁,肿瘤直径最大12.0 cm,最小1.0 cm,平均(3.89±0.45)cm;18例肝脏转移癌作为转移癌组,男女比例为11:7,年龄最大70岁,最小49岁,平均(56.92±2.72)岁,肿瘤直径最大5.0 cm,最小2.0 cm,平均(3.88±0.44)cm;18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血管瘤组,男女比例为12:6,年龄最大65岁,最小29岁,平均(55.90±2.69)岁,肿瘤直径最大5.0 cm,最小1.0 cm,平均(1.88±0.45)cm;经统计学检验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意识清晰,对本次研究知晓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语言障碍,精神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配合度差的患者等。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通过多排螺旋CT机(Philips Brilliance)进行检查,受检者均选择平卧位、仰卧位,扫描层厚控制在5~8 mm,对整个肝脏区域进行扫描。先行常规平行扫描,之后注入对比剂实施增强扫描,对比剂选用碘海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96),注射剂量为80~100 mL,经注射器持续给药,注射速率为2.5~3.5 mL/s。扫描完成之后,由两名及以上高级医师对所获得影像学图片进行阅片,对肝脏形态与外观变化进行重点观察,并在灌注条件下对组织异常数量与位置进行观察,得出统一结果。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占位病灶实质灌注参数;(2)病灶附近实质灌注参数;(3)正常肝脏实质灌注参数。实质灌注参数主要包括肝血容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肝血流、通过时间以及肝动脉灌注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占位病灶实质灌注参数分析

在占位病灶中,转移癌组和血管瘤组的肝动脉灌注分数、肝血流、肝血容量均显著高于原发癌组,血管瘤组通过时间显著高于原发癌及转移癌组(P<0.05);三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占位病灶实质灌注参数分析(±s)

表1 占位病灶实质灌注参数分析(±s)

肝血流/(mL·100g-1·min)原发癌组 2032.8±1.341.7±13.5515.3±75.3转移癌组 1815.1±9.732.8±21.7198.2±84.7血管瘤组 1819.2±4.834.4±14.4162.8±56.8 t1/P1 7.680/0.0001.549/0.06712.142/0.000 t2/P2 11.643/0.0001.607/0.05916.387/0.000 t3/P3 1.607/0.0610.261/0.3981.473/0.076组别 例数肝血容量/(mL·100g-1)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

2.2 病灶附近实质灌注参数分析

在病灶附近,原发癌组和血管瘤组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肝血流显著低于转移癌组,原发癌组和转移癌组肝动脉灌注分数显著低于血管瘤组(P<0.05);三组通过时间、肝血容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病灶附近实质灌注参数分析(±s)

表2 病灶附近实质灌注参数分析(±s)

注:1为原发癌组与转移癌组各参数分析结果;2为原发癌组与血管瘤组各参数分析结果;3为转移癌组与血管瘤组各参数分析结果。

肝血容量/(mL·100g-1)组别 例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肝血流/(mL·100g-1·min)原发癌组 2019.3±5.923.3±11.2140.4±48.4转移癌组 1821.4±8.241.3±12.7201.7±56.8血管瘤组 1818.4±3.620.8±6.8122.2±40.9 t1/P1 0.897/0.1884.612/0.0003.561/0.001 t2/P2 0.574/0.2850.841/0.2031.256/0.109 t3/P3 1.421/0.0846.037/0.0004.819/0.000组别 例数 通过时间/s 肝动脉灌注分数/%原发癌组 2011.2±3.60.18±0.07转移癌组 1810.9±3.20.22±0.08血管瘤组 1812.3±3.80.39±0.13 t1/P1 0.272/0.3941.632/0.056 t2/P2 0.913/0.1846.103/0.000 t3/P3 1.196/0.1204.725/0.000

2.3 正常肝脏实质灌注参数分析

在正常肝脏中,转移癌组和血管瘤组的通过时间、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高于原发癌组,肝动脉灌注分数低于原发癌组(P<0.05);三组肝血容量、肝血流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正常肝脏实质灌注参数分析(±s)

表3 正常肝脏实质灌注参数分析(±s)

肝血流/(mL·100g-1·min)原发癌组 2012.2±5.430.2±10.1114.7±56.1转移癌组 1811.6±4.437.7±12.397.6±32.3血管瘤组 1813.6±3.336.2±10.4100.3±37.1 t1/P1 0.377/0.3542.041/0.0251.165/0.127 t2/P2 0.975/0.1691.800/0.0400.942/0.177 t3/P3 1.543/0.0670.395/0.3480.233/0.409组别 例数肝血容量/(mL·100g-1)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

表3 (续)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指出,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均为肝脏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同时也是海绵状血管瘤,如果血管瘤增加5cm以上,患者将会出现压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肿瘤将会发生恶变,通常是纤维组织上肝血窦无间隔作用,如果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则会导致肝脏代谢功能障碍,一旦发生破裂将会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以疾病情况为准实施对症治疗可以使预后效果得到改善,所以及时有效的诊断非常重要[4-5]。但这些疾病临床症状表现无特异性,所以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现象,对早期疾病诊断不利,延误治疗时机,所以需要对诊断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为后期治疗提供支持。有研究显示,多排螺旋CT在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诊断上具备可行性[6]。此种检查方式属于新型影像学技术,通过增强扫描可以对肝脏血管瘤动脉期进行观察,病变边缘将会出现云絮状或片状增强,并且肝脏动脉血管构造相对较粗,肝转移瘤基本凸显,无显著增强,通常是因血液供给不足而导致[7-8]。在占位病灶中,肝脏肿瘤患者有丰富血供,可以提供给肝动脉,使得肿瘤占据位置出现肝段粗大、肝叶粗大现象,如果血供更丰富则会使血流速度加快,使肿瘤血管更加丰富,可见动脉血流增加了静脉压力,对比剂可以快速通过血流进入静脉内部,通过时间缩短[9]。在病灶附近,受到肝动脉血供干扰,肿瘤处肝叶变得更加粗大,出现虹吸现象,肿瘤血供增加,使得肝段血供集中,减少了周围肝叶血供[10]。另外在正常肝脏中,肝脏肿瘤患者门静脉血供少,肝动脉血供多,肝脏总血供维持平衡,但原肝脏动脉血流增加,使肝脏血液总量不足,使得门静脉以及原有动脉血液灌注改变[11]。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可以对占位病灶、病灶附近、正常肝脏的灌注参数进行了解,方便对疾病类型进行判断[12]。多排螺旋CT检查可以对患者病情予以准确诊断,详细了解病灶情况,肝脏血管瘤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可以观察到动脉期病变边缘有片状以及云絮状增强,同时多排螺旋CT能够得到肝脏肿瘤、肝血管瘤的相关灌注参数,以便于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在肝血管瘤与肝脏肿瘤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以为后期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癌组肝血原发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彩超在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USP39、EZH2及Sox1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养生经典语录
PET/CT显像SUVmax值与乳腺癌病理分型及组织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多原发癌46例临床分析
胰腺和直肠同时性双原发癌伴肝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