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

2021-09-15杨元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卵泡积液肿块

杨元芬

(新泰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新泰 271200)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thecoma,OT)是来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组织的肿瘤,占卵巢肿瘤的0.5~1.0%,多见良性,罕见恶性,临床较少见[1]。MRI能反映OT的组织学的特性,将肿块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清晰[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OT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 月—2020年7月本院24例经手术且组织病理证实OT患者,年龄32~76岁,绝经后患者19例,无临床表现14例;急性腹疼1例;表现为下腹部包块、腹胀、尿急、尿频4例,5例表现绝经后阴道流血。1例检测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升高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3例合并单纯子宫内膜增生,6例合并子宫肌瘤。15例伴少量盆腔积液。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 MR扫描仪,8通道体部线圈。平扫序列包括矢状面T1WI序列(TR 360 ms、TE 11 ms)、T2WI序列(TR 6000 ms、TE 103 ms),横断面T2WI及T2WI抑 脂 序 列、DWI序 列(b值=800,TR 3700 ms、TE 80 ms)。12例行横断面T1WI抑脂序列增强扫描,对比剂钆特酸葡胺,其用量0.2 ml/kg。层厚4 mm,层间距1.2 mm,视野260 mm×260 mm,矩阵 256×256。

1.3 病理检查

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标本,石蜡包埋切片,行HE 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1.4 图像分析

影像资料由1名副主任医师及工作10年以上1名主治医师双盲法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及增强特点、病变有无囊变、腹水、子宫内膜增厚等。

2 结果

2.1 OT的MRI表现

24例病例共27个卵巢肿块,21例单侧,3例双侧,左侧附件区16个、右侧附件区11个;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病灶大小3.1 cm×1.5 cm×1.9 cm~10.8 cm×10.5 cm×12.3 cm;实性肿块18个,囊实性肿块9个,肿块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以子宫肌层信号作为等信号参照,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图1a);T2WI肿瘤实体部分呈低信号10个、呈高低混杂信号17个(图1b),肿瘤实体信号不均匀,部分病灶呈中心结节状,结节间可见线状分隔;DWI(b=800)肿瘤实体低信号12个、高低混杂信号15个(图1c)。14个卵巢肿块行MRI增强扫描示病灶实体部分呈轻度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略增加(图1d);15例子宫直肠陷窝见少量积液。

2.2 OT的病理表现

27个卵泡膜细胞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质硬,可见完整包膜,肿瘤剖面26个呈灰白色或黄白相间,1个呈紫红色。镜下所见: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互相交叉,并由不同程度玻璃样变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将肿瘤细胞分隔,部分区域疏松水肿(图1e、1f)。

图1 患者双侧卵巢OT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OT是来自卵巢性索间质的特殊间胚叶组织向卵泡膜细胞分化形成的肿瘤[3]。其包含了卵泡膜细胞、黄体素细胞和不同数量的成纤维细胞[4]。OT多为单发,本组病例中有3例为双侧,单侧占87.5%。OT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本组最小发病年龄32岁,20例(83.3%)为绝经后与文献[5]相似;肿瘤较大时压迫膀胱、子宫和直肠等,可引起尿急、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肿瘤偶尔也可分泌雄激素,出现男性化体征。文献报道激素分泌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6]。本组有5例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3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厚,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部分OT患者可出现CA125水平增高及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即麦格综合征[7],本组15例伴少量盆腔积液,1例CA125水平增高。

3.2 MRI表现

OT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一般肿瘤体积较大,单侧较多见。本组27个OT,其中21例单侧单发,3例为双侧,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本组OT瘤细胞呈T1WI均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肿瘤实体部分多呈明显低信号,其中整个肿瘤实体呈明显低信号10个,高低混杂信号17个,高低混杂信号肿瘤实体内均可见明显低信号区。OT肿瘤细胞为成纤维样梭形细胞,互相交叉排列,细胞束间由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分隔;胶原纤维含水分较少,因此在T1WI、T2WI上信号较低,这是OT特征性表现[8]。本组有12例行增强扫描检查,14个OT实体部分呈轻度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略增加。因为肿瘤内部结构致密、乏血供,对比剂不能很快弥散决定其呈慢进慢出的弱强化方式[9]。也有文献[2]报道肿瘤可呈斑片样明显强化,其不同的强化特点可能与肿瘤纤维组织的含量不同有关:其含卵泡膜细胞比例越高,T2WI病灶高信号越明显,增强强化越明显;含纤维成分越多T2WI低信号越明显,强化相对越弱[10]。本组对14个MRI增强的OT,T2WI信号越高,增强强化越明显,这可能与肿瘤含卵泡膜细胞比例越高有关。

3.3 鉴别诊断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根据MRI和临床特点可作出明确诊断,但需与浆膜下或阔韧带子宫肌瘤和卵巢来源的其他肿瘤鉴别:1)子宫浆膜下或阔韧带子宫肌瘤。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下,其MRI信号特点与卵泡膜细胞瘤相似,平扫不易鉴别,但肌瘤强化显著,有时可见流空的供血动脉。2)纤维瘤或卵泡膜纤维瘤:同属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肿瘤组织成分相似,质地较坚硬,平扫MRI信号与增强后强化程度差异均不明显,鉴别诊断困难,需要依靠病理诊断辅助鉴别。3)卵巢癌: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无包膜,常伴大量腹水和CA125显著升高,T2WI呈高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特征,易与卵泡膜瘤区别。

综上所述,O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T2WI肿瘤实体含明显低信号,部分可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延迟强化程度增加。根据OT的MRI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下一步诊疗。

猜你喜欢

卵泡积液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