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对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9-14谭春婷梁彩珠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活动度膝关节关节

谭春婷 梁彩珠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江门 529100

膝关节手术是治疗多种膝关节损伤的常用方法,手术效果良好,对患者膝关节结构无明显创伤性,耗时少,且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高,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膝关节手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仅与主治医师手术能力有关,也会受到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为尽快促进膝关节手术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预防关节僵硬或关节痉挛等并发症,为其尽早开展功能康复锻炼至关重要。传统康复训练耗时较长,而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则是更高效的康复锻炼措施,为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19年1—11月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关节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共78例分组进行不同模式康复护理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1月在我院进行关节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7例,年龄25~64岁,平均(45.5±3.2)岁,病程1~4年,平均(2.1±1.5)年;手术部位:左膝20例,右膝19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4例,年龄24~67岁,平均(46.2±3.5)岁,病程最短0.5~5年,平均(2.3±1.7)年;手术部位:左膝23例,右膝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膝关节屈伸时可闻及弹响声,患者告知膝关节受伤时有响声及撕裂感,关节肿胀且有剧痛,正常屈伸及活动功能受限,膝关节间隙有压痛,无法过屈或过深,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关节损伤[2];有关节手术指征,认知功能和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既往有膝关节手术治疗史患者;合并肢体残疾患者;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脑损伤或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遵医嘱为患者开展用药干预,并告知其正确的自主锻炼方法,叮嘱患者在锻炼期间若有无法忍受的疼痛等症状应暂停锻炼。术后第一天患者拔除引流管且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进行锻炼,在床上患者呈平卧位并伸直患肢,使其抬离床面约5 s,后根据其适应能力逐渐增加抬离床面的时间。当患者患肢可自主抬起时,需保证其患足跟贴近床面并伸屈膝关节,每次需锻炼30 min,每天锻炼3次,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关节屈伸度。患者术后第3天鼓励其自行下床进行活动。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提前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持续被动运动锻炼仪的速度和角度等参数进行设置,在患者术后24 h,其手术创口止血后开始训练,一般需要训练10 d。患者呈平卧位或半卧位,并将其患肢放置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仪上,通过固定带对胫骨近端、足背和足跟等处进行缠绑固定,避免患者的小腿旋转。患者下肢应处于轻度外展状态,避免持续被动运动锻炼仪和对侧肢体有摩擦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应从0°~30°开始并循序渐进的增加角度,通常每日可增加5°~10°,以患者耐受度为准,术后7 d患者持续被动运动锻炼仪角度应达到90°,初期运动频率为2~5 min为1个伸屈周期,后循序渐进增加到1 min为1个运动周期,移动速度在每秒3~5 mm左右,循环周期控制在3~5 min。运动时间为每次持续1~2 h,每天锻炼2~3次,指导患者膝关节屈伸达到最大角度。停止使用持续被动运动锻炼仪后开始进行主动运动锻炼。两组患者均需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KSS)和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康复优良率。KSS包括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两个维度[3]:临床评分包括疼痛50分、稳定性25分、活动范围25分,功能评分包括行走情况50分、上楼梯情况50分,最高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术后康复优良效果评定标准参考KSS评分,优:85~100分、良:70~84分、可:60~69分,差:<60分[4]。优良率计算方式为恢复效果评定为优、良患者在该组患者中的占比。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三项,每项评分最低0分,最高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完成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研究记录,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SS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手术患者KSS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KSS)、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KSS、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康复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患者康复优良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患者因为交通意外致伤或运动致伤,会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健康造成影响,需要及时开展有效治疗[6]。以往临床中针对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以传统开放式手术为主,该种术式具有较大的机体创伤性,且术中有较多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风险高,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差[7-9]。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关节手术因具有无明显创伤,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和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等优势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关节手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开放式手术的不足,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已成为膝关节损伤患者首选治疗方法[10-12]。有研究显示,膝关节手术会导致患者术后患肢长期制动,可造成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进而引发关节僵硬,或周围软组织粘连、痉挛等并发症,这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膝关节手术后为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锻炼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13-15]。传统康复锻炼会使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疲惫感,以及肌肉牵拉所致的疼痛感,加之康复锻炼比较枯燥,且需要长期坚持导致患者易产生消极心理,康复效果并不理想。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关节伸展、关节屈曲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后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膝关节手术患者开展持续被动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其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恢复,并提升其治疗效果。

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利用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可排出关节腔内滞留的积液积血,降低阻力进而增加关节活动度,同时能够对膝关节周围微循环进行改善,减轻疼痛和关节肿胀程度,并且可促进滑液经关节扩散至软骨组织,促进滑膜分泌和吸收,改善关节僵硬[16-18]。此外该种锻炼方法可增加抗原抗体复合物清除量,促进关节液代谢进而改善肿胀症状,并对软骨细胞代谢有改善作用,对有双重分化功能的细胞产生刺激使其转化为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另外该种康复方法能够维持关节平稳活动并对痛觉信号传输进行阻断,减轻疼痛症状;患者摆动运动期间能够温和持续性对肌肉、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等组织进行牵伸,避免关节粘连,增强患者肌力,对其关节功能康复有积极影响,可对患者受损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良好改善,提升患者恢复优良率以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膝关节损伤关节手术治疗患者行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提升术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以使更多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活动度膝关节关节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