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脉冲与全程疗法干预核苷类似物经治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2021-09-14杨智娟易海宁李耀才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核苷低水平类似物

杨智娟 易海宁 占 玮 李耀才 陈 春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广东茂名 525000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以母婴垂直传播、家族性传播为主[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恶心、畏食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易引发肝硬化、肝癌等[2-3]。有研究指出单一核苷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效果欠佳,对肝纤维化改善效果不明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复常率较低,普遍存在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4],而干扰素(rh-IFNγ,IFN)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降低HBsAg水平[5]。本研究以IFN作为突破点,改用脉冲与全程疗法联合核苷类似物对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干预,选择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治疗的40例低水平HBsAg慢性乙肝患者,分两组予以不同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治疗的40例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女1例,男19例;年龄24~56岁,平均(40.26±3.44)岁;病程1~5年,平均(3.26±0.13)年。参照组女1例,男19例;年龄25~54岁,平均(40.22±3.41)岁;病程2~4年,平均(3.28±0.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满足《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6]中关于“慢性乙肝”诊断标准。②年龄≥18周岁。③HBsAg在1000 IU/ml以下。④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阴 性。⑤HBV-DNA在5×102copies/ml以下,且持续至少12个月。⑥均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甲状腺功能异常者。②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癌等疾病者。③中途退出此项研究者。④处于哺乳及妊娠期女性。⑤合并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者。⑥近期服用影响肝功能药物者。⑦合并严重营养不良、重度贫血者。⑧合并帕金森、人格分裂症者。⑨近期存在重大手术史、创伤史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规格:0.5 mg×7 片;国药准字H20130031,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每次0.5 mg,口服,每日1次,或给予替诺福韦[规格:300 mg×30 片;注册证号 H20153090;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共治疗6个月。试验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的用法、用量、用时等均与参照组一致,给予180 µg聚乙二醇IFNa-2b[规格:135 µg:0.5 ml(50万U) 预充式;国药准字S20174006;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皮下注射,每日1次;其中第1~12周、第25~36周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b)[Interferon A (2B) IFNa-2b]治疗,在第13~24周、第37~48周聚乙二醇IFNa-2b停用。对于注射24周后仍旧停留在极低水平HbsAg状态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延长至48周,最长不可超过96周。

抽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以3200 r/min离心速率、10 cm离心半径,离心处理10 min,分离血清,以型号为i2000sr免疫发光分析仪(美国雅培)检测IV型胶原(collagenType Ⅳ,CIV)、Ⅲ型前胶原蛋白肽(propeptidetype Ⅲ,Ⅲ of procollagen PIIIP)、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均在治疗6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①肝纤维化指标:包括CIV、PIIIP、LN、HA,其中CIV的正常值<75 µg/L,PIIIP的正常值<18µg/L,LN的正常值20~80 µg/L,HA的正常值0~120 µg/L。②ALT复常率:ALT在40 U/L以下判定为复常。HBsAg转阴率:HBsAg参考区间上限是0.41 IU/ml,HBsAg低于20 IU/ml即可判定为HBsAg转阴[7]。③HBV DNA应答率:高度:HBV DNA消失(定量<1.0×103拷贝/ml),HBeAg转阴。中度:上述两项,仅达到一项为中度。轻度:上述两项中任何一项都未达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两组CIV、PⅢP、LN、HA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μg/L)

表1 肝纤维化指标比较(±s,μg/L)

?

2.2 ALT复常率、HBsAg转阴率比较

试 验 组 治 疗12周、24周、48周ALT复 常 率(60.00%、70.00%、85.00%)、HBsAg转阴率(55.00%、75.00%、85.00%)均高于参照组ALT复常率(25.00%、35.00%、55.00%)、HBsAg转阴率(20.00%、35.0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LT复常率、HBsAg转阴率比较[n(%)]

2.3 HBV DNA应答率比较

试验组HBV DNA高度应答率(70.00%)高于参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 DNA中度、轻度应答率(20.00%、10.00%)与参照组(40.00%、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HBV DNA应答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经过我国的长期采用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在逐步降低[8]。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HBV所致,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黄疸、食欲不佳、肝区疼痛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9-10]。肝纤维化是指由多种致病因子引发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也是造成患者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大量沉淀的病理过程[11]。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之后的一种愈合反应,此阶段可以发挥肝脏的代偿功能,维持生理需求,阻断肝纤维化发展,也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12]。既往有研究表明: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通过抑制HBV,达到延缓肝组织坏死、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和目的[13]。

目前随着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延缓了肝纤维化发展,但仍旧有部分患者由于免疫耐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HBsAg、HBV DNA低水平复制的情况,疾病仍在慢性进行性发展,故肝纤维化的诊断一直是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的关键。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虽然病毒DNA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容易出现耐药突变,或停药之后病情易复发,且目前关于核苷类似物的用药疗程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CIV、PⅢP、LN、HA水平均低于参照组,表明IFN脉冲与全程疗法在改善经核苷类似物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方面效果显著。与罗颖敏等[14]研究基本一致。

IFN是当前唯一一种可以持久将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清除的药物,主要通过将自身细胞免疫激活发挥一定的抗病毒作用。IFN脉冲与全程疗法可以取得与全程使用IFN的效果,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吞噬了HBV感染的干细胞,进而达到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的作用和目的。Hiroki N 等[15]认为HBsAg定量可对机体CCCDNA水平做出准确的反映,CCCDNA水平与HBsAg定量呈正相关。由表2~3可见,试验组治疗12周、24周、48周ALT复常率、HBsAg转阴率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HBV DNA高中低度应答率均高于参照组,提示IFN脉冲与全程疗法可有效降低经核苷类似物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促进ALT复常、HBsAg清除。分析如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处于免疫激活的状态,IFN脉冲与全程疗法可以利用自身免疫激活的作用,在有效的疗程内发挥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及时逆转聚合酶逆转录酶,终止HBV DNA合成,稳定病情,延缓肝硬化进程。在袁桂才等[16]研究中,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对照组ALT复常率是45.45%,接受聚乙醇干扰素治疗的实验组ALT复常率为80.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接近。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如研究时限较短、样本容量较小,对结果的普遍性、一般性有所影响,故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延长研究时限,为评估IFN脉冲在经核苷类似物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经核苷类似物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纳IFN脉冲与全程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肝脏纤维化,降低HBsAg水平,提高ALT复常率、HBsAg转阴率。

猜你喜欢

核苷低水平类似物
Hepatology Research|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何时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及停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一测多评法测定混合核苷片中核糖核苷含量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一新型他达拉非类似物的含量
低水平HBsAg血清学模式及其临床价值*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
口服降糖药联合不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新课标下中低水平学生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植物样品中低水平铀同位素分析
以杆菌肽为模板的金簇制备及其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