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语法中的结构主义思想

2021-09-08陈华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结构主义句法语言学

陈华明

(集美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引言

自从1957年乔姆斯基的博士论文《句法结构》在荷兰出版以来,其语言学思想开始在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界引起重视。[1](P55-56)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生成语法已经成为了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语法理论之一。句法研究也成为了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多年来,对于生成语法和结构主义的关系问题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生成语法与结构主义是一种决裂,其对语言研究具有革命性影响。[2]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生成语法仅仅是结构主义内部的一次宫廷政变,两者是一种传承关系。[3]生成语法对结构主义是一种革命还是继承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两者之间在哪些方面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而在哪些方面是一致的。通过对两者的差异考察可以促进我们对生成语法以及语言结构的认识。

二、生成语法对结构主义思想的批判

生成语法被誉为语言学领域甚至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在A Review of B.F.Skinner’s Verbal Behavior一文中,乔姆斯基对结构主义的语言观提出了深刻的批评。[4]这些批评后来也成为了生成语法的基础。乔姆斯基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获得的。以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的观点。其主张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是不依赖于个体最终的社会规约。个人的因素被排除在了语言学研究之外。语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后天获得的。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人脑在学习语言之前是处于白板状态。类似的语言交际过程也是刺激反应的过程。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是生成语法学家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区别。乔姆斯基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他提出小孩可以在五六岁时就掌握母语。这个阶段其智力还不够发达,不能够掌握其他知识比如物理化学等。小孩的语言具有创造性,其可以说出没有学习过的话语。此外,小孩在语言学习上不像其他技能那样表现出天赋上的差异。这些都说明人脑之中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即语言是是人类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语言天赋说(innate hypothesis)也是生成语法的基础。

语言研究的目的是描写还是解释。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尤其是美国早期的语言学家如博尔思、布龙菲尔德等都以描写语言结构为己任。[5](P168)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人类学或者文化学研究出身。当时美洲大陆大量土著语言和文化正在消失,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记录和整理美洲大陆的大量语言,并且对这些语言进行描述。[6]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描写学派(descriptivist)。一方面,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语言研究的宏观问题上,比如语言与种族、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上的关系。另外一方面,他们需要从语音、句法等层面进行记录和切分。在这研究过程中,为实现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其逐步建立了语言学研究的严格步骤,又称“Discovery procedure”。因此,结构主义在音系分析、句法成分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成语法研究语言学研究以解释人类语言能力,揭示语言的普遍性原则为目的。研究对象以人的内部语言(Internal language)为主,因此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要达到观察的充分性、描写的充分性和解释的充分性三个原则。

从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成语法和结构主义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性质、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等方面。生成语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引发了语言学研究中的认知转向,把学者的注意力从观察语言外面现象,引向了人类的语言生成的内在机制之上。

三、生成语法中的结构思想

乔姆斯基的老师哈里斯(Harris)是后布龙菲尔德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之一。在哈里斯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形式主义趋势。哈里斯已经区分了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确定了语言学研究的形式化标准。[7](P383)这些观念在生成语法早期都有一定的反映。总的来看,生成语法对于结构主义思想的继承主要表现在成分分析思想、二分思想、转换思想等方面。

(一)成分分析思想

要对语言成分进行记录和描写,首要的前提是确定语言包含哪些成分,这些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此,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主张对语言成分不断进行切分,发现其内部所包含的成分和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语音层面,语法被划出音位、音素等成分。而在句法层面,则被划分出句子、短语、词、语素的成分。比如说The boys hit the boy,首先可以切分成一个名词短语(NP)和一个动词短语(VP),名词短语又可切分成限定词(Det)和名词(N),动词短语又可切分成动词(V)和名词短语(NP)。而短语的性质由中心词决定。NP的中心词“N”决定了其为名词短语,而VP的中心语“V”决定了动词短语的性质。

生成语法分析从大的方面来看,语言被分成了句法、语义和语音三个部分。而在句法内部,生成语法学家又分出了功能性成分和词汇性成分、显性成分和隐性成分。纵观生成语法的历程,每次新的句法成分的发现,都标志着生成语法新的突破。在早期的生成语法中,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主义对句子成分的切分基本一致。句子的成分基本是被切分成了句子、短语、词几个层级。到了原则和参数阶段,结构主义对语言学分析的贡献还在于其发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确定句子成分方法。这些方法对分析句法内部有哪些成分,这些成分的地位是什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尤其是句法分析的基础。现代句法分析中,成分确定的方法很多都是起源于结构主义,比较常见的有替代法、并列法、话题法等方法,这些方法也被生成语法学家所采用,成为了句法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转换(transformation)思想

在对语言结构的切分中,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发现仅仅把句子切分为不同的成分并且确定成分之间的关系还是不够,不足以解释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比如在词汇层面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形式,比如说“have”就有“has、had、have、having”等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对于这一现象,成分分析法显得有点束手无策。同样在句子层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

A.小李打了小王。

B.小李把小王打了。

C.小王被小李打了。

D.打小王的是小李。

在该例子中,多个句子表达了同一个事件,即小李打了小王。也就是说这些句子表达的命题意义是相同的。然而这些却有不同的句法形式,这些不同形式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成分分析法是无法解释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因此提出了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的区分。这些句子都是表层结构,他们是由共同的底层结构转换生成的。根据这种观点,语言中一些句子是核心句,底层结构是通过这些核心句构成的,而其他句子则是由这些核心句转换生成的。这些核心句成了句法分析的基础。

句子表层结构由底层结构转换生成这种思想也在早期的生成语法中得以继承,成为早期生成语法操作的核心思想之一,这也是生成语法在早期都被称为转换生成语法的重要原因。在短语结构阶段和原则与参数阶段,句法的基础是短语规则和词汇信息。词库中的句法信息按照句法规则句法分析分为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表层级结构是通过底层结构转换所生成。近年来,在最简方案中,底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区分已经取消。句法操作已经简化为合并(merge)和移位(movement)两大类,但是关于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的区分思想仍然在句法分析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二分(Binary)思想

二分法是结构主义语法中的重要思想。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语言学研究中提出了一些二元对立观念,比如能指与所指、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语、组合和聚合关系等。[8]这些二元对立思想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句法分析必须严格按照二分的原则分析。一个句子通过不断二元切分来确定出更小的成分。尽管,对句子进行二分也存在一些问题,受到了一些质疑,比如一些句子无法确定其二分的成分。但是,二分作为直接成分分析的根本原则没有受到动摇。这是因为与多分法相比二分法具有许多天然的优势。其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有利于识别成分分析的分歧和发现句子歧义的根源。

二分法的思想也在生成语法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在早期生成语法阶段,成分分析是二分还是多分还没有进入学者的视野。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成分的确定还是三分甚至是多分的。图1是一个典型的句子的结构,一个句子是由“NP”“AUX”和“VP”三部分构成。

图1

随着句法分析的深入,学者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于结构的切分是二分还是多分产生了一些分歧甚至是争论。比较著名的公开辩论有浙江大学程工教授和Timothy Osborne教授的辩论。①在这个辩论中,程工教授指出,二分法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二分支结构是短语结构树的基础;其次,二分支结构符合孩子习得语言的模式;最后,二分法可以解释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比如双宾语等。而Timothy Osborne教授则认为,如果没有多分支结构,很多句子的树图都无法绘制,二分法画出来的句法结构通过成分检测是不准确的,多分法具有更简化等优势。通过这些辩论,两个方法的优劣逐渐被大家所了解。

随着生成语法发展和对句法认识的深入,三分或者多分法逐渐被学者所抛弃,二分法(binarity)和中心语(headedness)原则已经成为一个句法操作的基本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在最简方法之中,句法结构分析与句子生成过程变成了统一过程。句子的生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合并(merge)过程。由于一个新的结构只能通过两个成分合并生成,这样二分法变成了一种句法分析的结果,而不是划分句子内部结构的基本操作。

(四)层次(hierarchy)思想

确立了句法的层级结构是结构主义在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句子不用一系列的词或语素的线性排列,而且是由处于不同层级的结构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高层级的成分有层级的构成。在句法层面,语素与语素结合形成词,词与词结合形成短语,短语与短语结合形成句子,句子与句子结合构成复句。在音系层面,音素和音素结合形成音节,音节和音节结合形成了单词。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句子成分的确定打破了传统语法的主语、谓语、宾语的划分,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了句法分析的基础。在生成语法中,语言也是一个层级系统。不同的层级由不同的中心语投射生成。各个层级之间又是通过成分统治(c-command)、约束(binding)、管辖(government)等原则制约。从高到低,形成了一个以不同类型的短语为基础的层级结构。随着句法研究的深入,在句法层级中,虽然不断有新的短语出现,但是这些处于句法不同层级的思想是不变的。到目前为止,句法结构可以分为标句层、曲折层和词汇层三个层的思想已经成为句法分析中的一种普遍的做法。

四、结语

生成语法是在结构主义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生成语法对语言学的革命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因而其难免会带有一些结构主义的色彩。尽管乔姆斯基对结构主义中的一些思想进行了批判,但并不是说生成语法和结构主义之间进行了决裂。要正确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的考察两者之间在哪些方面是一致的,而在哪些方面又存在根本性的分歧。生成语法学家虽然在语言的本质、语言研究的目的和结构主义上产生分歧,但后期的结构主义内部已经出现了分化,提出了一些形式主义分析的方法,已经强调句法分析在语言学研究中核心地位的主张。这些思想与生成语法的形式主义在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上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成语法的分析继承了句法分析中的成分思想、层次思想、二分思想以及转换思想。其中二分思想是在生成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的,承认这一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结构主义传统对语言学发展的贡献,也有助于我们对生成语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注释:

①详细讨论参阅浙江大学网站http://www.sis.zju.edu.cn/sischinese/2015/0529/c17923a799243/page.htm.

猜你喜欢

结构主义句法语言学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句法二题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