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空间集聚及经济溢出效应研究

2021-09-0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效应

张 欣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宿州 234000)

一、问题的提出

商贸流通业是连通生产与消费的中间部门,其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下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商贸流通业也面临行业细化的要求,多业态、协调化发展成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地理经济学角度来看,商贸流通业受到区域异质性影响呈现出发展差异,而这种差异性会反馈到经济溢出的过程中,进而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经济影响。

从现有研究来看,商贸流通业空间集聚与溢出性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刘志成、唐也基于线性面板模型分析了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影响,认为商贸流通业的经济作用存在区域差异。[1]黄海琳指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且随着集聚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的经济作用逐渐增强。[2]张望舒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指出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尤其在成本约束的影响下,商贸流通业的经济集聚会产生相对较高的行业利润,而处于市场边缘的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3]程洁认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东部为行业集聚的主要区域,受经济基础的影响,西部商贸流通业的空间布局表现出一定的分散性,且经济效应相对较低。[4]以往研究对商贸流通业的空间异质性问题进行了一定探讨,部分学者对行业集聚现象给予肯定;然而,商贸流通业包含多个行业部门,所以关于不同部门空间集聚现象及省际表现形式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在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从多业态视角出发,利用Moran’I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对商贸流通业五大部门的空间集聚现象及经济外溢性进行实证分析,为商贸流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实证参考。

二、研究假设、模型方法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假设

从地理经济学视角来看,商贸流通业发展之所以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其原因是:规模经济促进了成本降低。通常情况下,同质行业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而空间集聚是要素流动与行业布局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存在着行业竞争,同时也会加快行业间的淘汰和整合速度,这也意味着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且从中心区的地理位置中获得价格信息、交通运输等优势条件,而位于边缘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据此提出假设1。

假设1:商贸流通业存在着空间集聚现象。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外部溢出存在双向可能性。一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周边地区产生示范作用,进而促进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二是本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会对邻近区域产生掠夺效应,尤其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为了节约社会成本,商贸流通资源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为了更好的提升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通常会牺牲经济效率较低区域的现有利益,从而促进区域整体利益的提升。据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存在着外部溢出性。

(二)模型方法

空间计量模型通常包括对自变量、因变量与误差项空间溢出性的检验,本文重点考察商贸流通业的外部溢出性,从空间地理层面来看,即检验商贸流通业对邻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溢出性。因此,本文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对这一效应进行检验,空间杜宾模型用于判断自变量对邻近区域因变量的溢出效应,[5]一般的模型构建形式如下:

Y=δWY+αTN+βX+θWX+ε

(1)

公式(1)中,Y表示以GDP为参考指标的经济发展水平,X表示以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与仓储运输业等五大部门为主的商贸流通水平,δ表示临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滞后对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WY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滞后影响,aTN表示将资本、劳动、技术、出口、消费与财政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分别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15~64岁人口占比、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投入、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与一般财政支出指标量化。β表示相邻区域间的空间自回归系数。θ表示邻近地区商贸流通水平空间滞后对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WX表示商贸流通水平空间滞后影响,ε表示模型残差且满足标准正态分布。

(三)数据说明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实用性考虑,文中采用了我国2008—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邻接矩阵,即当第i省与j省相邻时,两者的空间距离即为1,反之,当两者不相邻时,空间距离记为0。

三、商贸流通业空间集聚水平分析

行业的空间集聚是用于检验行业分布是否具有非随机性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我国商贸流通业五大部门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分析,用于判断各行业空间分布是否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Moran’I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其经济含义是:当Moran’I指数取值大于0时,随着取值的增大,具有相似属性的特征集聚现象则更加明显;当Moran’I指数的取值小于0时,随着取值的减小,具有相似属性特征的扩散现象则更加明显;当Moran’I指数的取值为0时,则不存在空间相关性。[6]

本文基于Moran’I指数对商贸流通业五大部门经济水平的全局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整体分析。在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基础上,给出2013—2018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五大部门的Moran’I指数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流通效率与电子商务的Moran’I检验结果

表1中,2008—2018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五大主要部门的Moran’I指数统计值均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并且Moran’I值均为正值,即意味着各部门内部存在着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商贸流通业的分布结构存在着空间集聚的现象。具体来看,批发业的Moran’I值呈现出下降趋势,而零售业、餐饮业与住宿业的Moran’I值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均表现出扁平“U”的变化趋势,在2012—2014年先后进入了缓慢上升阶段,仓储运输业的Moran’I值呈现出多个阶段的变化状态,2008—2013年呈现出较为剧烈的波动状态,2013年后趋于平稳。从这一结果来看,商贸流通业各部门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不过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四、商贸流通业经济外溢性分析

根据公式(1)对2008—2018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外溢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空间杜宾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由表2知,关键参数rho的统计量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商贸流通业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经济溢出性。从估计结果看到,除了劳动与消费外,其他变量对经济发展均表现出显著影响作用,只有批发业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显著抑制作用。而从空间变量的估计系数情况来看,只有餐饮与住宿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别在10%与5%水平上达到显著。此外,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中同时包含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这也导致上述估计结果存在一定偏性,为了弥补此种缺陷,本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偏微分方法对商贸流通业的经济溢出性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包含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三部分,直接效应即商贸流通业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间接效应为本地商贸流通业对邻近区域的经济溢出性,总效应为上述两者之和(见表3)。

由表3可知,在直接效应的检验中,除了餐饮业外,其他行业对经济发展均表现出显著影响作用,其中,批发业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零售业、住宿业与仓储运输业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比各行业系数值发现,住宿业影响作用最大,其次为仓储运输业,而餐饮业影响作用最小。从这一结果来看,商贸流通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而间接效应,只有零售业与住宿业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经济溢出效应,批发业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负外部性,餐饮业与仓储运输业不存在显著的经济溢出性。

对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系数值来看,批发业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邻近地区的负外部性较大;零售业存在较高的经济溢出性,销售总额的对数值每提升1个百分点会对邻近地区人均GDP的对数值产生0.085个百分点的正向溢出;餐饮业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小于其对邻近地区的影响;住宿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溢出性显著高于其对当地的经济促进作用,营业额的对数值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邻近地区人均GDP对数值增长0.609个百分点;仓储运输业对本地与邻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呈现出相反性,只对当地经济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著存在的,具体到行业部门,这种积极作用的表现具有一定的行业差异;拓展到空间层面,商贸流通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溢出性,但只表现在零售与住宿两大行业,而批发业的经济负外部性更加明显,餐饮与仓储运输业的外部溢出性并不显著。

五、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Moran’I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空间集聚问题与外部溢出性,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商贸流通业五大部门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东部省份空间集聚水平相对较高,区域差异较小;中部省份空间集聚水平存在一定的整体差异,不过与邻近省份的差异性相对较低;西部省份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区域差异也处于较低水平。(2)商贸流通业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且存在明显的经济溢出性,具体到行业类别层面,批发业对本地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存在显著负外部性;餐饮业的经济促进作用与溢出性均不明显;零售与住宿业的经济促进作用与溢出效应显著存在,而仓储运输业对本地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但呈现出不显著的负外部性。

综上得到如下启示:一是要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我国区域发展的异质性问题较为突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距,要科学评估各地区在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的市场环境,提高政策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的均衡发展。[7]二是要从行业空间布局的现实情况出发,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提升资源集聚的规模经济,为行业生产成本的总体下降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提升行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8]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效应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懒马效应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画像即墨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