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

2021-08-19张佳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枳实白芍疏肝

张佳河 李 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1]是一种功能性肠胃病,临床以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根据罗马Ⅳ标准分为四个亚型: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和不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2]以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和次数减少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便秘”“气秘”“腹痛”的范畴,主要证素有肝实、脾虚、阴亏、湿热等,与肝、胃、脾、肾、大肠密切相关,其中“肝郁脾虚,气机失调”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IBS-C在IBS患病人群中可占36.5%,其影响因素较多,常迁延不愈,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3]。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IBS-C有着较大的优势,在临床上取得可观疗效,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总结中医药治疗IBS-C的用药规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中医药”“中药”为检索词,检索中国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0年1月到2020年3月有关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逐篇下载,进行人工筛选,最后符合要求的文献共94篇。

1.2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②治疗组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③临床有效率在75%以上;④拥有完整的中医处方。

1.3 排除标准 ①联合针灸、外治、西药的文献;②无明确处方、相同处方的文献(取其中一篇);③Meta分析、综述、动物研究、作用机制研究类等文献。

1.4 统计方法 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4]对药物名称进行统一化,如生甘草、炙甘草统一为甘草。对94篇符合要求文献中所用中药的药物类别、四气、五味、归经,采用二分类的量化处理,按“存在=1,不存在=0”进行赋值,录入2016版Microsoft 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两人同时录入,录入完成后采用函数对比两表格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运用Excel药物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其中“所占处方百分比” =出现频次/总处方数;再用Clementine 12.0软件中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为10%,最小置信度为80%,提升度≥1.2,其中支持度表示前项和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表示后项出现的情况下前项出现概率;最后运用IBM SPSS23.0软件中Ward法进行系统聚类。

2 结果

2.1 单味中药的频次分析 总共使用115味中药,总频次为916次,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24味,累计频次为669,占总频次的73.03%。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五位中药为甘草、白术、白芍、柴胡、枳实。见表1。

表1 治疗IBS-C高频中药(频次≥10)的药物

2.2 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类别频次分析 将频次≥5的中药进行归类,共分为13类。其中,出现频次在前三的中药类别为补气药、理气药、解表药。药物四气按频次排列为:温、寒、平、热;五味按频次排列为:苦、辛、甘、酸、咸;归经按频次排列前5为:脾、胃、肺、肝、大肠。见表 2、3。

表2 治疗IBS-C频次≥5的41味中药类别和归经分布

2.3 关联规则分析 数据显示支持度较高的几组药物为:甘草-白芍、白术-陈皮、甘草-枳实-柴胡-白芍、甘草-党参-白术。见表4。

续表2

表3 治疗IBS-C频次≥5的41味四气五味分布

表4 关联规则分析表

2.4 聚类分析 由图1可知,研究可分为八类。A类:厚朴、枳壳;B类:木香、茯苓、槟榔;C类:白术、当归;D类:甘草、白芍、柴胡;E类:枳实;F类:麦冬、玄参、生地、大黄、火麻仁、杏仁;G类:党参、黄芪、陈皮;H类:川楝子、延胡索、瓜蒌仁、栀子、半夏、沉香、乌药、桃仁、全瓜蒌、决明子、肉苁蓉、郁李仁、郁金、莱菔子、黄连、干姜、生首乌、太子参、香附、合欢皮、酸枣仁。

使用Ward联接的谱系图重新标度的距离聚类组合

3 讨论

录入的94首方剂中,频次≥10次的药物共24种,药物类别分为补虚药和理气药两大类,归经中脾、胃经频次最高,体现了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要治法。其中,补虚药频次最高的为甘草,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之功,可用炙甘草配白芍酸甘助阴,柔肝缓急止痛,对腹痛、便秘疗效明显,张锡纯盛赞“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味近人参,大能滋养脾阴”。药理研究表明[5],芍药甘草汤主要成分为芍药苷和甘草酸,具有解痉、镇静作用,两药协同作用明显。其次是白术味甘,性温,可振奋脾阳,燥湿利水,“本能滋津液,万无伤阴之虑”,《本草求真》称之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当归、茯苓,党参共用,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作用,用之以培土固本。结合所述,补虚药以补气健脾药为主,针对IBS-C脾虚之本。

理气药中频次最高为枳实,其味苦、辛、酸、性微寒,专入脾胃,能破气消积散痞,为脾胃气滞之要药,与枳壳作用类似。现代研究显示[6],枳实能促进胃排空,并缩短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Ⅰ相时程,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和运动增强。此外,木香、陈皮均为行气调中之佳品;柴胡虽为解表药,但临床常用以疏肝解郁,同时配伍白芍养血柔肝,以顺肝性。《神农本草经》中所言:“味苦平,主心腹,去胃肠中结气,饮食积聚,推陈致新”,肝失疏泄是IBS-C的主要病机之一,肝主一身气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柴胡为风药代表之一[7],风药属木入肝,其性主动,疏肝行气,助气血流通;其性升散,升脾之清阳,浊邪下行,推陈致新,研究表明[8]柴胡能明显影响小鼠小肠推动功能,且随药物的用量增加而增强。

中药五味以苦,辛,甘为主。苦能泄能燥能坚,有泻火,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的作用。苦味药如白术、陈皮等,入脾经,能燥湿健脾。患IBS-C日久,伤及脾阳,形成水湿、痰浊等病理产物,用苦味药能燥湿利水,沉降浊邪。苦味药中如大黄,能泻火通腑逐瘀,能治便秘之标。辛“能散能行”,治疗IBS-C以枳实、枳壳、木香为代表。苦,辛,甘味药相辅相成,苦寒败胃,日久更伤正气,辛味药走散耗气,可用甘味药以固本保胃,因甘“能补能缓”,入脾胃,制约苦寒走散之性,使脾土健运。苦、辛、甘的配合,肝气得疏,脾土得健,浊邪得祛,因此临床药物性味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出常用的核心药对和核心中药,大致可分为补气类,滋阴类,理气类,活血类这四大类。肝脾不和可用“白芍-枳实-柴胡-甘草”疏肝理脾,即为四逆散,IBS的发病机制[9]与生活压力等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IBS患者有更高的焦虑、抑郁得分,从而使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失调。研究[10]表明四逆散无论从单味药、药对(柴胡-白芍)还是从复方还是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腹痛明显用“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气血亏虚可用“甘草-白术-黄芪-当归”“甘草-党参-白术”补益气血;胃肠燥热,大肠津亏可用“生地-麦冬-火麻仁”滋阴润燥通便;脾胃气滞可用“槟榔-乌药-白芍”“木香-槟榔-当归-柴胡”疏肝行气消积;“白术-陈皮”可健脾燥湿,标本兼治;“白术-大黄-甘草”通便而不伤正,兼能活血祛瘀,改善肠道功能。

聚类分析结果中,A~D类最终可分为一大类,为主聚类群,可作为治疗IBS-C的主药,即主药为甘草、白芍、柴胡、白术、当归、木香、茯苓、槟榔、厚朴、枳壳,起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之功。其他E~H类作为副聚类群,可作为辅药针对兼症或加强对主症的治疗,其中“麦冬-玄参-生地-大黄-火麻仁-杏仁”内寓增液承气汤之意,可增水行舟,泄热通便,加火麻仁、杏仁润肠力更强,提壶揭盖,以助通便。“川楝子-延胡索-瓜蒌仁-栀子-半夏”内涵金铃子散,可疏肝泄火,用于肝郁日久化火,炼液成痰之证。加强疏肝活血润肠之力加用“酸枣仁-合欢皮-香附-太子参-生首乌”,“郁金-郁李仁”“肉苁蓉-决明子-瓜蒌-桃仁”其中酸枣仁、合欢皮,共入心、肝经,可养心解郁安神;肉苁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可用于肾虚型IBS-C;腹胀气逆明显可加“乌药-沉香”行气降逆,可组成四磨汤,为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基础方。研究显示[11],四磨汤能抑制小鼠大肠埃希菌和乳酸菌增殖,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心下痞满不适可加“干姜-黄连”辛开苦降,祛痰除痞。动物实验证明[12]黄连和干姜配伍对大鼠小肠推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调节失衡的胃泌素水平。综合可提炼出四个基础方,为四逆散、金铃子散,四磨汤、增液承气汤,供临床选择使用。

综上,研究认为“健脾疏肝”以治其本,“清热祛瘀、化痰消积”以治其标的方法治疗IBS-C。且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IBS-C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提高治疗此病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和参考,但存在不全面的缺点,应观其脉证,四诊合参,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枳实白芍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花开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