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

2021-07-08王邹璐琪李立煌李丹阳艾超超孙本强

食品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层析配体纸条

王邹璐琪,李立煌,李丹阳,艾超超,任 磊,*,孙本强*

(1.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5)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菌株代谢产生的天然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出十几种类型[1-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latoxin 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AFG1)和黄曲霉毒素G2(aflatoxin G2,AFG2)列为人类致癌物。其中AFB1对于人类和动物而言毒性最强,具有肝毒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损害[3-5]。AFB1广泛存在于发霉的粮食谷物中,微量的AFB1存在就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6-7]。因此开发一种快速检测AFB1的方法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根据GB 5009.22—201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检测AFB1的色谱法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等。虽然色谱法能定量检测AFB1,但处理样本过程较为复杂,检测时间长且不能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因此色谱法的使用范围受限[8-12]。检测AFB1的免疫分析法即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相比于色谱法,具有样本处理简单、能同时检测多个样品、高特异性等优点[13-14]。然而,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中使用的抗体价格昂贵,限制了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在现场检测AFB1方面的应用[15]。

核酸适配体是一段DNA或RNA的寡核苷酸,能够通过分子内相互作用折叠成独特的三级构象,与靶向分子特异性结合[16]。与抗体相比,核酸适配体具有易于制备、成本低、可重复使用、不受物理或化学不稳定性及潜在免疫原性的困扰等优势,在免疫层析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7-18]。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以免疫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及荧光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免疫检测技术[19-21]。该技术不仅结合了免疫分析技术与色谱分析技术的优势,还结合了荧光技术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并缩短了检测时间,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食品药品监控等领域[22]。

稀土掺杂的下转换荧光纳米颗粒(down-conversion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DCNPs)相比于传统的荧光材料具有发光稳定、毒性低、耐光化学降解、荧光寿命长等优势,因而在免疫层析检测领域具有应用潜力[23]。由于DCNPs具有长的荧光寿命特点,可通过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区别低检测限的生物标记物如抗原和核酸,有效消除背景荧光的干扰[24]。因此利用DCNPs作为免疫层析检测的标记探针,能够显著提高对待测物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特异性。

为此,本研究将DCNPs与AFB1核酸适配体相结合,构建一种具有低成本、快速、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的新型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以期实现对AFB1的快速痕量精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散装花生 厦门市新华都超市厦大店;食用油中粮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面条 河北金沙河集团。

六水合氯化铕(EuCl3·6H2O)、油酸钠(NaOA)、六水合氯化钇(YCl3·6H2O)、氟化铵(NH4F)、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 美国Sigma公司;N-羟基琥珀酰亚胺(N-hydroxysuccinimide,NHS)、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EDC) 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玻璃纤维素膜(NC膜)、吸水垫、样品垫、PVC板 厦门信德科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FB1标准品、链霉亲和素、AFB1偶联抗原(AFB1-BSA)、AFB1适配体、适配体互补DNA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实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氨基修饰的AFB1适配体序列:5’-NH2-TT TTT TTT TTT TTT GTT GGG CAC GTG TTG TCTC TCT GTG TCT CGT GCC CTT CGC TAG GCC CACA-3’;生物素修饰在DNA末端,DNA探针序列:5’-AAA AAA AAA AAA AA-3’。

1.2 仪器与设备

FLS980荧光光谱仪 爱丁堡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EM2100型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日本JEOL公司;Is10红外光谱仪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免疫荧光分析仪 厦门信德科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适配体偶联荧光纳米颗粒的制备

参考文献[25],通过高温溶剂热法制备油相DCNPs。制备过程如下:在超纯水、无水乙醇和正己烷体积比为3∶4∶7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比为1∶3的EuCl3·6H2O与NaOA,1 000 r/min快速搅拌下升温至70 ℃,冷凝回流4 h。待反应自然冷却后,静置过夜,收集上清液通过旋蒸法获得前驱体油酸铒Eu(OA)3。用Y3Cl·6H2O替换Eu3Cl·6H2O,依据相同操作获得前驱体油酸钇Y(OA)3。在体积比为3∶7的油酸(oleic acid,OA)与1-十八烯(1-octadecene,ODE)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比为0.2∶0.3∶0.125∶2的Eu(OA)3、Y(OA)3、NaOH及NH4F,在N2氛围下升温至300 ℃,反应1 h。将生成的油相DCNPs在12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溶于甲苯中并配制为10 mg/mL备用。

参考文献[26]方法,通过配体交换法使用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置换掉DCNPs表面OA配体,从而获得羧基化水相DCNPs。制备过程如下:取体积比为8∶1的二乙二醇与PAA混合溶液在N2氛围下加热至80 ℃,再加入1 mL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溶于甲苯的NaYF4∶Eu纳米颗粒。将溶液升温至240 ℃,反应1 h。反应结束后以12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样品,并用纯水离心清洗3 遍,将样品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中并配制为0.1 mg/mL溶液置于4 ℃保存备用。

采用经典的EDC/NHS法将羧基化修饰的DCNPs与氨基修饰的AFB1适配体进行偶联。取5 mL质量浓度为0.1 mg/mL溶有DCNPs的PBS,避光条件下加入10 mg的EDC和10 mg的NHS进行活化,1 h后加入0.3 mg氨基修饰的AFB1适配体,反应24 h,12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产物,并置于4 ℃冰箱内备用。

1.3.2 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构建

取400 μL的PBS溶液、50 μL的0.3 mg/mL生物素修饰的DNA及50 μL的2 mg/mL链霉亲和素,在室温下共孵育1 h。以12 000 r/min离心30 min,去除未反应的生物素修饰的DNA,将产物溶于500 μL的PBS,置于4 ℃冰箱内备用。

取质量浓度为0.8 mg/mL的AFB1-BSA溶液和上述制备的链霉亲和素偶联溶液,通过划线机以0.8 cm的间距分别喷涂到NC膜上形成T/C线。待T/C线构建后,将NC膜、吸水垫和样品垫按图1的顺序组装在PVC底板,并切成8 cm的长条,放置于干燥处保存备用。

图1 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fabrication of down-conversion fluorescence-aptamer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

1.3.3 AFB1的检测

将AFB1标准品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溶液,将其与等体积AFB1适配体DNA修饰的DCNPs共孵育10 min。取50 μL滴加在样品垫上,待试纸条晾干后,用荧光免疫分析仪读取T/C线的荧光信号。每次独立实验进行5 次平行实验,所得数据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1.3.4 实际样品的检测

称取实际样品(花生、食用油、面条、发霉花生)2 g,研磨粉碎并加入2 mL的70%甲醇溶液,振荡5 min后以4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超纯水。将实际样品提取物与等体积AFB1适配体DNA修饰的DCNPs共孵育10 min,并用所构建的AFB1试纸条进行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DCNPs的表征

基于高温溶剂热法制备了DCNP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HRTEM)以及选区电子衍射(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SAED)表征(图2a~c)可以看出,DCNPs对应(100)晶面的晶格间距为0.51 nm。由计算可得,晶面衍射环分别对应(100)、(110)、(111)及(211)晶面。从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表征(图2d)可看出,DCNPs与NaYF4的标准晶体衍射峰(JCPDS∶28-1192)一致,因此DCNPs与NaYF4晶体有相同晶格,且无其他晶体产生。由DCNPs的制备过程可知,可能有杂质NaCl产生,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分析结果(图2e)可知,并无Cl元素产生,表明所制备的DCNPs中无其他杂质生成。

图2 DCNPs的表征Fig.2 Characterization of DCNPs

通过配体交换以及EDC/NHS法制备了适配体DNA修饰的DCNPs,用于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AFB1。通过TEM表征(图2a、3a、3b)可以看出,在经过PAA及DNA配体修饰后的纳米颗粒(DCNPs/PAA/DNA)的粒径略有增加,这与水合粒径表征一致(图3c)。DCNPs表面电位为20.6 mV,随着PAA和适配体DNA修饰后变为-23.5 mV和0 mV(图3c),较强的表面负电位有利于粒子在溶液中单分散,因此在TEM图中,PAA修饰后的荧光纳米颗粒(DCNPs/PAA)分散性最好。从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表征结果(图3d)可以看出,在经过PAA配体交换后,DCNPs/PAA显示出归属于PAA在1 732 cm-1处的C=O特征吸收峰,表明经配体交换后,其表面带有羧基(—COOH),DCNPs成功转变为水溶性的DCNPs/PAA;AFB1的DNA适配体连接后(DCNPs/PAA/DNA),C=O特征峰发生红移,出现了N—H伸缩振动吸收峰(3 387 cm-1)及O—H伸缩振动吸收峰(3 504 cm-1),主要与DNA的结构有关,表明其成功地被适配体DNA修饰。此外,从紫外-可见(ultravioletvisible,UV-vis)吸收光谱可以看出,经过适配体DNA修饰后,DCNPs/PAA/DNA在275 nm波长处显示出典型的适配体DNA吸收峰(图3e)。这些结果表明PAA成功将DCNPs表面的OA配体进行有效置换,并且成功将适配体DNA修饰于DCNPs/PAA上。DCNPs/PAA/DNA相比DNCPs和DCNPs/PAA在615 nm波长处的荧光强度衰减仅为8.1%和3.4%(图3f),表明经PAA配体交换后及适配体DNA修饰后的DCNPs/PAA/DNA仍保持较高的荧光特性,有利于AFB1的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此外,所构建的DCNPs/PAA/DNA在615 nm波长处的荧光寿命可达到5.58 ms(图3g),对比传统的半导体荧光量子点(CdS、ZnSe等)的荧光寿命仅为15~50 ns[27-29]。DCNPs较长的荧光寿命可用于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技术领域,从而有效降低生物背景荧光的干扰,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

图3 DCNPs、DCNPs/PAA和DCNPs/PAA/DNA的材料表征Fig.3 Characterization of DCNPs, DCNPs/PAA and DCNPs/PAA/DNA

2.2 基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AFB1

构建的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原理如图4所示。取适配体DNA修饰的DCNPs与检测样本共混,若检测样本中没有AFB1,则该适配体DNA修饰的DCNPs随着层析向右移动到检测区后,表面的AFB1适配体与T线上的AFB1-BSA特异性识别从而可以被检出检测荧光峰(FT)。当适配体DNA修饰的DCNPs层析到质控区后,表面修饰的适配体DNA末端的T14与C线上的生物素修饰的DNA与链霉亲和素偶联的复合物(SA-A14)识别并结合,从而截留在上面可以被检出质控荧光峰(FC)。即两条线均显示出荧光信号时,结果为阴性。若检测样本中存在AFB1时,DCNPs适配体先与AFB1识别形成DCNPs-AFB1复合结构,随着样本中AFB1含量的增加,DCNPs与T线的结合量逐渐减少,导致检出FT值降低。而在质控区识别的机制与AFB1质量浓度无关,因此所检出的FC值较为稳定。根据FT和FC的比值,即FT/FC,可以实现对AFB1的检测同时较大程度消除背景噪声信号及不同批次实验间的干扰。检测样本的AFB1质量浓度越大,T线检出的FT值越弱,对应的FT/FC也越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在一定区间内获得荧光信号与AFB1质量浓度依赖的线性关系,从而应用于对AFB1含量的精确检测。

图4 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AFB1原理Fig.4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principle of down-conversion fluorescent-aptamer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 for detecting AFB1

2.3 检测条件的优化

2.3.1 样品溶液pH值对试纸条检测的影响

样品溶液pH值对适配体DNA修饰的DCNPs解离平衡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因此有必要对样品溶液的pH值进行研究(图5)。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当样品溶液为酸性时,FT/FC值较小;当样品溶液为中性时,FT/FC值较样品溶液为酸性时高;当样品溶液为碱性且pH 8时,FT/FC值达最大,在此条件下,最有利于检测的灵敏度。因此,选择pH 8的样品溶液进行AFB1的检测。

图5 AFB1溶液pH值对试纸条的影响Fig.5 Effect of p H of AFB1 solution on test strip performance

2.3.2 样品溶液甲醇体积分数对试纸条检测的影响

AFB1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甲醇是AFB1的常用溶剂,探究样品溶液中甲醇含量对于AFB1实际样品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如图6所示,甲醇体积分数为15%时获得最大的FT/FC值,表明该体积分数下最有利于检测的灵敏度。因此,选择含有15%体积分数甲醇的样品溶液。

图6 AFB1溶液中甲醇体积分数对试纸条的影响Fig.6 Effect of methanol addition to AFB1 solution on test strip performance

2.4 AFB1的线性检测

配制含有不同质量浓度AFB1的标准品溶液(甲醇体积分数15%、pH 8),利用构建的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检测,再利用式(1)进行线性拟合可得,在AFB1质量浓度为1~40 ng/mL范围内与荧光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检测限的计算以AFB1质量浓度为0时所检测到的(B0-B)/B0值加上3 倍的标准误差下对应的质量浓度,经计算可得检测限为0.287 ng/mL,高于GB 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对于AFB1的检测限(20 ng/mL),表明构建的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于AFB1具有高灵敏检测作用。

式中:B0为空白样品中的FT/FC;B为含有AFB1标准品时的FT/FC;x为AFB1的质量浓度;a为响应因子;b为误差因子。

2.5 试纸条检测的准确性与特异性

为了验证构建的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在检测中的准确性,选取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样品AFB1进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由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AFB1质量浓度与标准样品AFB1质量浓度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

表1 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AFB1的结果Table 1Results of AFB1 detection by test strip

为验证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在检测中的特异性,分别选取AFB1、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及T-2毒素,配制成10 ng/mL的溶液,分别使用试纸条对其进行检测。由图7可知,试纸条只对AFB1检测才有明显的结果。因此,该试纸条有优良的特异性。

图7 试纸条的特异性Fig.7 Specificity of test strip

2.6 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为了验证构建的下转换荧光-适配体免疫层析试纸条在食品检测中的适用性,选取食用油、花生、面条以及发霉花生作为实际样品用于AFB1的检测。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发霉花生样品中的(B0-B)/B0值明显高于食用油、花生、面条等样品,针对发霉花生中的AFB1检测质量浓度为(9.4±2.1)ng/mL。整个检测过程用时不超过15 min,操作简便。因此,该试纸条适用于实际样品中AFB1的高效快速定量检测。

图8 实际样品中AFB1检测结果Fig.8 Detection of AFB1 in actual samples

3 结 论

本实验利用下转换荧光-适配体构建检测AFB1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该检测体系对于AFB1质量浓度在1~4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检测结果,相关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0.287 ng/mL,高于国家标准中AFB1检测限。此外,该检测试纸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优良的特异性,能够有效针对食品中的AFB1进行检测,并且操作过程简单、耗时短,具有较高的普适性。

猜你喜欢

层析配体纸条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地震折射层析法在红壤关键带地层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全波形反演与断控层析反演联合速度建模——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例
含季铵盐的芳酰腙配体的铜 (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体外DNA键合和核酸酶活性
五张纸条
一个氢键构筑的基于偶氮二羧酸和吡啶酰胺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层析复性技术研究进展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方法的低毒优化
基于[2,2]对环芳烷骨架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