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引思 以思引问
——学生自主阅读提问策略探析

2021-06-29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孙海彧

青年心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学会课文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 孙海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很少关注到学生的提问,更多的是由自己的提问来推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就导致学生自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有所缺失,所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问的习惯至关重要。

一、培养阅读习惯,引导有效阅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知识的一大手段,同时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一方面学会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打开知识视野,感知文学的魅力,对丰富学生生活和品质形成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阅读、主动阅读并乐于阅读,让课堂阅读活动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的一大乐事。

所以,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长期稳定和有效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课文的阅读中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够掌握有效阅读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写景类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并摘抄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在写人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这三方面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并通过对文章结构、逻辑的分析,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总而言之,在不同体裁的课文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掌握不同课文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

二、掌握提问技巧,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新版语文教材十分注意单元的整体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整个单元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课标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掌握教学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拔苗助长。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教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也应该是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可将问题简化,从学生的角度多加考虑,开展更加有效的课堂提问,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如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里就可以引导学生能够针对文章局部和整体来大胆提问。在这篇文章的提问要求中,难度较低能够简单实现。针对这两个角度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为什么随着豌豆的生长小女孩逐渐好了起来?”“为什么拥有远大理想的豌豆结局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女孩亲吻了豌豆的这一天像是一个节日?”……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不同,但是每个人都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能说出自己是针对文章的部分内容还是整体来提问。

学习《雷达和蝙蝠》时,学习目标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的范围。在课上让学生提问时,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提问方法会针对全文和部分内容来提问。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教学目标,结合书上的课后练习,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将小组里的问题分为三类: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针对课文写法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量不足,对于写法和生活经验理解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结合我的教学总结,一般把问题如“为什么写?能不能把什么去掉?能不能将某个词语进行替换?……”这一类的称为针对写法的提问。把根据文章中得到的启示,提出的问题需要查阅资料解决的称为联系生活经验的提问。在明确了三种问题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分类。学生们通过讨论将问题进行分类并完成了以下的表格(见表1):

表1 《雷达和蝙蝠》的问题集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学生在讨论的时候热情高涨。但是学生也可能会对问题的归属发生争执,如“什么是超声波?”部分学生认为是针对文章内容提问,因为在文章中对超声波有讲解。而部分学生认为是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才能够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提问,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而到了学习第三篇课文时,对学生的提问的学习目标就更高了。前两篇课文的目标都是让学生学会提问,而第三篇课文则是要学生学会筛选问题。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但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能够让我们深入地去思考。所以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小组间讨论整理问题的要求又发生了变化(见表2)。

表2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问题集

这样的表格可以让学生筛选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对理解文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拓展核心素养

本单元当然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会提问,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借助问题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本单元是运用提问策略来进行阅读理解,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以要学生在读文章时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真实的问题,并再次梳理这些问题,在解决筛选出的问题中理解文章内容。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体现在本单元的自读课文《蝴蝶的家》上,在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组围绕“作者为什么替蝴蝶感到着急”展开。而这个问题正好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小组学习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文章内容。这样也就完成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筛选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时,问:“同学们,祖国的西沙群岛在哪里?”学生回答说:“中国的南海。”然后又问:“为什么说西沙群岛很富饶?请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能在哪里反映出来。”这里教师围绕文章主题,问完一个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再问下一个问题。这种提问方式一环扣一环,符合一般的逻辑思维,并且表达言简意赅,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所问问题的含意,回头再阅读课文就能够对每一个问题做出有效回答。

在语文教学阅读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都要对其进行肯定,因为这是学生思考结果的体现。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学生在学会提问后不是置之不理,后续的阅读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把阅读提问策略用到平时的阅读当中,通过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自主发展。

总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做到生动、易懂,适当提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并让学生学会对课文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总结,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讲解,正确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总之,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对文章进行分析、提问的良好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学会课文
Harry Potter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背课文的小偷
学会分享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Aetion(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