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从“云端”走入“心灵”的阶梯
——线上班会课的分析和策略研究

2021-06-29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班会课云端班会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王 芳 王 冀 曹 煜

如今的学校教育活动,将“线下”与“线上”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让主题班会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价值,是非常值得班主任研究和探索的时代性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线上班会之一:“2020 这个秋天中的我们”秋季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一)设计的意图

秋季社会实践总结班会设定在线上进行主要考虑到以下原因。第一,线下班会为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与活动间隔过长,学生热情大幅度下降。第二,本次活动小组的总结计划依托视频、公众号等网络媒体的方式呈现,线上交流有利于展示素材的直观效果。第三,线上教学可能随时启动,为了让学生习惯线下线上顺利转换,应该在平时对线上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适应。

(二)教育目标

1.通过引导小组成员在活动前制订计划、活动中协作完成任务、活动后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计划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

2.通过班会课对活动得失的分享和班主任的引导,树立目标意识、培养坚强品质、提升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3.通过线上班会的组织,提升班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适应性,为特殊时期及时开展班级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三)班会流程

(四)反思

由于前期班主任和班长对每个小组的研究报告和展示内容都进行了梳理汇总,本节线上班会课总体来说比较顺利。每个小组的代表均能够清晰、生动地将研究成果和体会进行分享,学生在班会中积极互动,班会氛围轻松愉快,并达到了预期通过交流总结进行班级建设的目标。活动过程中,两个小组的分享超时、两个小组在演示前出现网络故障,因此班会的时间有所延长。

二、线上班会之二:“声入人心”拉开班歌练习的序幕

(一)设计的意图

合唱节即将到来,如何帮助学生协调好学习与活动之间的时间安排,顺利完成学生班级活动,需要一个轻松又正式的动员。受疫情的影响,学生错过了太多的活动,借此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全情投入活动,将更有助于班级建设。

(二)教育目标

1.通过班会选题,带动学生在生活中欣赏美、体会美、寻找美。2.通过班会策划,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前合理预设、详细规划,进而顺利操作。3.通过班会互动,引导学生表达清晰且守时,做到有效和谐的沟通,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班会流程

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开麦、主持开始热身分享班会前测试设备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二 互动(蒙面唱将、开门大吉)调动大家积极性、参与并享受唱歌带来的快乐三 介绍并欣赏班歌让全班同学了解班歌,知道班歌创作背后的故事四 简单跟唱小组合作,初步尝试“大家共唱一支歌”,感受合作、合唱的魅力

续表

(四)反思

1.积极采用学生建议。负责策划的学生提议用“想唱就唱”的方式引入班会,学生更容易进入情境并融入参与。2.看重班会的过程。线上班会最重要的就是参与度,在线上如果可以同时做一件事,同学“在一起”的感受可能会更强烈。如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等。3.选择和培养好主持人。线上班会的主持人尤为重要,他的情绪调动、语言激励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与的同学。更要随时应对因网速、技术等外界因素给班会进程带来的影响。4.线上班会给了更多人机会。这一层屏幕,给了性格内向的同学一份安全感,让他们放心展示。

三、线上班会课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线上班会的原则

活动设计要尽量让学生合作,寻找每个行为或每个表达背后的积极意图。同时,把控班会的时间,注意连贯性。班会的时间分配一般为:班主任导入(5 分钟):主题构想、营造安全的班级分享互动氛围。独立思考(1~3 分钟):认识问题、做出初步的分析。小组交流(1~3 分钟):充分表达观点、同伴解惑;班级分享(25~30 分钟):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对话。

(二)线上班会的三个阶段

1.班会前——导入,聚焦问题。班主任可以将整体设想及具体要求录制成微课,提前发至班级群中。学生根据教师的班会要求和自己的实际,进行分析,做出初步问题解决的方案,录制课堂分享微视频,回应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

2.班会中——评估,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把班会前录制的微视频发到班级群中或线上班会时间进行现场分享,供全班探讨交流,这就是同伴评价和达成共识的过程。

3.班会后——延展,改进问题;承诺,监督问题。学生可以把自己落实行动的微视频发到班级群中供同学交流学习,也可以是行动一段时间之后的做法、收获、体会的分享。

四、线上班会课的优势和问题

(一)线上班会的实施时间、容量、人员更加灵活

线上班会无论是实施时间还是容量都相对灵活,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利用微信、腾讯会议等普及性软件,随时、随地进行,时间可以从10 分钟到1~2 小时不等,参加的人员也可以是部分学生以及家长等。

(二)线上班会给习惯“潜水”的学生提供了“冒泡”的契机

对于在校园生活中永远“默默无闻”的学生来说,线上的形式给了他们一个可能登上班级舞台的机会。此外一些十分内向的学生,线上班会中不用再因为自己的肢体动作僵硬而感到尴尬,也不用对他人的注视产生羞涩。当他们建立自信之后,就迈出了融入集体的第一步,回到线下改变将会不知不觉地发生。

(三)线上班会便于家长的融入促进家校合作

邀请家长参加线上班会,可以将学校的教育意图详细地传达给家长,可以将学生的成长表现细致地让家长感知到,可以将班主任的教育方法让家长清楚和领会,因此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

(四)线上班会很难达到线下班会的“场域”效应

在校园生活中班会课上总是能够看到、听到学生之间互相争论、互相倾听的过程,其实这是教育真正发生的标志。在线上毕竟所有人面对的都是非生物的电脑,无论里面是不是能够看到、听到,但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真正的“感觉到”,这是人类生物属性所决定的,也是互联网中永远无法带给我们的。因此,尽管线上班会有着一些优势,但仍然无法达到面对面交流时的“场域”效应和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的力量。

(五)线上班会需要班主任更加“包容”和更多的“等待”

对于线上班会时的学生,多数是不愿意打开视频,有些即使在教师的要求下也是拒绝视频的方式。同时,对于班会上的互动,也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理由可能比线下课堂中的拒绝发言更多样。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降低对学生参与度预期,在班会过程中努力营造轻松氛围的同时,多理解多等待,可以分成互动小组,让学生带动学生,慢慢打开网络上学生的保护外壳,包容学生技术上的欠缺和表现上的躲藏。班主任以身作则,首先打开自己一方的视频,慢慢地会发现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打开自己,参与度也会渐渐地提升。

总之,班主任就是要利用班会组织对话过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对自我更深入地探索;通过提问引导生生互助,发挥朋辈教育作用;通过对话、生成,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发展智慧、提升心智。而线上班会的三个阶段,即班会前——导入,聚焦问题;班会中——评估,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班会后——延展,改进问题;承诺,监督问题,这些阶段需要班主任进行尽心设计。学生可以把自己落实行动的微视频发到班级群中供同学交流学习,也可以是行动一段时间之后的做法、收获、体会的分享。

猜你喜欢

班会课云端班会
四海心连·云端汇聚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在云端永生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在云端
《云端三公尺》:下一个天亮,谁在等你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