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2021-06-16宋玉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程出血量阴道

宋玉静

(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河南 南阳473000)

阴道分娩为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更有益于产妇及婴儿的身体健康。由于产妇分娩时受其心理及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产后出血量增加,若产妇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 L,可引起产妇休克、肾脏衰竭,甚至会引起死亡,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1]。因此,为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身体尽快恢复,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52±2.4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61±1.49)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7.59±2.2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62±1.76)周;初产妇17例,经产妇13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足月分娩;②临床资料无缺失;③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④符合阴道分娩指征;⑤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机制异常;②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③合并妇科疾病;④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产妇产后出血量,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分娩前干预。分娩前7 d,护理人员协助产妇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同时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为其讲述分娩知识,告知其分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帮助产妇缓解心理压力。②分娩时干预。对于分娩产程较长的产妇,可使用适量镇痛药,防止产妇因体力透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现象,减少产后出血。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身体状况,检测胎心、子宫收缩、产程变化,及时与产妇进行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对产妇进行分娩指导,防止其出现体力不支情况;第二产程,在无菌情况下观察产妇会阴变化,把握适当的切开时间,确保静脉畅通,为急救输血做好准备;第三产程,胎儿分娩后及时剪断脐带,并向下牵拉脐带,适当压迫子宫,使胎盘有效娩出。③分娩后干预。对于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需及时采取护理措施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分娩后2 h,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急救措施。

1.4 评价指标①产后出血量:应用称重法与容积法测定两组产妇分娩后2 h、24 h出血量。②并发症:比较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失眠、头晕、尿潴留等。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重测效度为0.87)评估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分值为100分,分为三个等级,>80分为非常满意,61~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观察组分娩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s,m L)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s,m L)

?

2.2 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产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是指产妇阴道分娩后因子宫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宫腔内积聚较多的血液,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极易引起血管内凝血、多种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增加预后风险,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4-6]。因此,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临床意义重大。

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但由于产妇各自实际情况的差异,常规护理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而护理干预能够根据产妇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计划性、科学性的干预措施,可以弥补常规护理的单一性,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分娩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表明护理干预在减少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全程护理,及时与产妇进行交流,有效缓解了产妇紧张及焦虑心理。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与产妇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增加了产妇的信任感,使其更积极配合分娩指导,树立分娩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产妇的体力情况,引导产妇进行适当休息,确保分娩过程中保持充足的体力,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分娩的风险,保障产妇及胎儿安全;分娩后2 h,护理人员严密监测产妇身体各项指标及出血量情况,对发生不适症状的产妇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表明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还可显著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与产妇接触更加亲密,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对减少医疗纠纷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量,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产程出血量阴道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分析阴道气囊仿生助产术对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的效果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治阴道霉菌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