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2021-06-16黄颖初马日新黎观漩曾格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闭式自发性气胸

黄颖初,马日新,黎观漩,曾格林

(江门市人民医院 小儿外科,广东 江门529000)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疾病,肺大泡破裂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且多发于体型较瘦、年轻人群[1]。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开放手术是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多数患者可痊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情况,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持续性漏气,需行外科手术治疗[2-3]。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推广,其在肺大泡治疗中更具有微创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式。研究[4]表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可明显提高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减少漏气的发生。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1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60例)。观察组男55例,女5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6.18±1.09)岁。对照组男46例,女5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6.13±1.1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经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诊;临床伴有不同程度胸闷、胸痛、气促症状;心、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局麻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锁骨中线与第二或第三肋间交点上缘,作一长约0.5~1 cm且与肋骨平行的横切口,用带针胸穿针垂直进针,感落空感后,退针芯同时将导管送入胸腔内,退出针芯后,接上水封瓶。以无菌纱布对引流管固定包扎,引流管连接水封瓶,且其末端置于水封瓶水面下2 cm,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双腔插管全麻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单肺通气,常规消毒、铺巾,取腋中线第7肋间、腋前线第4肋间切开皮下1 cm和2 cm,用套管穿刺针在腋中线第7肋间穿入胸腔,置入胸腔镜,寻找肺大泡或破裂口,明确部位后用卵圆钳提起肺大泡,用自动切割缝合器在肺大泡边缘锲形切除,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嘱麻醉师膨肺,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肺大泡残留后用干纱球面对壁层胸膜进行摩擦,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于胸腔内,关闭切口,麻醉师膨肺,术毕。术后行止血、抗炎治疗。

1.4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5]:显效:X线片显示患者气胸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X线片显示患者气胸明显减少,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③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堵管、漏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临床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的临床指标比较(±s)

?

2.3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5.69%(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常发生于肺大泡破裂且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群,多在安静或剧烈运动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刀割样疼痛,并出现呼吸困难及胸闷等症状[6]。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胸腔闭式引流是较为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可进行有效引流,但研究[7]表明其无法从根本上去除病因,复发率较高。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其导管头部较为柔软,采用一次穿刺即可,且组织相容性较好,局部刺激较少。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较为简单,一次穿刺便可置管,引流管及水封瓶为配套材料,接头不易分开,患者可自由活动,且引流管为一次性材料,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8]。但同时若引流管插入胸腔内较长可能会压迫、刺激胸部重要组织器官,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且美容效果较好,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青睐,已成为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胸膜固定术包括化学法胸膜固定术及胸膜摩擦固定术,其中滑石法与红霉素法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化学法胸膜固定术,但滑石法存在较多不良反应,红霉素法可产生胸痛反应,舒适度较低。因此,胸膜摩擦固定术成为临床常用术式,可有效消灭胸膜腔,避免术后漏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手术视野较好,可有效观察整个胸腔,手术操作方便、彻底,可减少后期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显著,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较少。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后期应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显著,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闭式自发性气胸
更正说明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探讨主动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有效性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常闭式防触电插座的研制
1000MW机组闭式水温度控制优化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