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容积粘度吞咽测试辅助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1-06-16彭莹莹甘文杰冯利勉巢珊珊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吸入性预见性障碍

彭莹莹,甘文杰,冯利勉,巢珊珊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510900)

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好发于老年人群。研究[1]表明,脑卒中后37.0%~78.0%的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在摄取食物时发生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2]。为了减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利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让患者吞咽水、黏稠糖浆等食物,评估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及时给予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及必要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VVST辅助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10例。纳入标准:①经CT检查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卒中;②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能积极配合研究;③能正常沟通,认知正常,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①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肉萎缩等非脑卒中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②入组前给予影响吞咽功能的肌松剂、镇静剂等药物;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足、血液类疾病、免疫类疾病、肿瘤类疾病及精神障碍。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3.9±2.8)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3.4±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饮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功能训炼联合VVST辅助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吞咽功能训练。训练初期,让患者食用易吞咽的流食,待其进食能力提高后再食用普通食物;指导患者进行舌头前伸、舌头后缩、舌头卷动、牙齿清洁等舌头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让舌头向各方向运动,增强舌头肌肉能力;指导患者咽下训练和发音训练,让患者双手压在平板上发出高音量的声音,促进患者声带随意闭合。②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评估患者24 h内的吞咽功能,筛选出吞咽困难者进行VVST。③VVST。给予患者液体-水、糖浆粘合度、布丁状稠度等指标测试,包括安全性受损和有效性指标测定,患者出现疼痛、费力、喉咙刺激性疼痛为阳性,VVST阳性预示存在误吸风险。④预见性护理。饮食指导:患者进食时将床头抬高30°~40°,避免食物反流,以软食为主,小口进食,若出现呛咳立即停止进食,快速协助患者咳出呛咳食物;间接训练法:指导患者面对镜子进行口唇紧闭训练,无法口唇紧闭的患者口含系有线绳的纽扣,由指导老师牵拉线绳,同时患者紧闭口唇进行对抗,张口困难患者予以轻柔按摩或冷刺激促进咬肌放松;直接训练法:指导患者头颈部旋转,让食物往健侧移动,有利于气道关闭,指导患者将食物咀嚼后颈部向前屈伸进行低头吞咽,指导患者将食物咀嚼后立即将头部后仰吞咽。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吞咽功能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进行评估,总分0~4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差[3];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表》进行评价,总分25~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护理前,两组的SS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4]。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吞咽障碍会对患者进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等,增加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5]。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用口呼吸,气道和咽腔同时处于开放状态,食物和水可能进入气道,引起误吸,因此如何避免脑卒中患者进食时发生误吸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脑卒中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通过改善呼吸功能来协调呼吸和吞咽关系,可避免误吸发生。吞咽功能训练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常用的方法,包括进食训练,口腔、面部、颈部肌肉训练,声门上吞咽训练及闭锁声门训练,目的是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系统功能,但单纯采取吞咽功能训练盲目性强,而VVST可有效预测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并对患者进食是否存在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进行针对性评估,通过VVST筛选出具有潜在误吸风险的患者,提前给予有效吞咽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吞咽功能训练联合VVST辅助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降低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吞咽功能训练联合VVST辅助预见性护理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提高其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吸入性预见性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