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1-06-16胡彦维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氯喹吡啶甲氨蝶呤

胡彦维

(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5115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1]。该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对称性双手、腕、足等多关节肿胀、疼痛,常伴有晨僵,即在长时间睡眠或休息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不灵便。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4]。目前,RA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吸烟、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临床常使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确诊患者,以达到持续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的目的[5]。为此,本研究分析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明确RA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6],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19)。试验组男7例,女12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3.26±12.50)岁;病程0.8~13年,平均病程(5.13±1.32)年。对照组男8例,女13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2.12±14.23)岁;病程0.9~13年,平均病程(5.18±1.2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口服治疗: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4)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034)10 mg/次,1次/日。试验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口服治疗:甲氨蝶呤片用法同对照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40)0.5 g/次,3次/日,羟氯喹(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3)200 mg/次,2次/日。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及炎性指标改善率>75%;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及炎性指标改善率为30%~75%;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炎性指标改善率<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③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发热、皮疹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炎性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RF、ES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RF、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CRP、RF、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试验组发生胃肠道不适4例,发热1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84%;对照组发生胃肠道不适5例,发热3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6%;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50,P=0.698)。

3 讨论

RA是以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反复发作的滑膜炎会使滑膜增生、向外生长,进而破坏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发病部位多为双手、腕、膝、踝和足关节[7-8]。RA多为慢性发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由于患者炎性指标升高,部分患者可能有数周低热,后逐渐出现典型关节症状[9]。目前,RA尚不能完全根治,但经过早期诊断及早期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病情能得到良好控制。RA的基础用药主要为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等抗风湿药物,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延缓疾病进展及减低风湿活动性,以期达到预防关节进一步损伤和长期残疾的目的[10]。本研究通过对比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三联疗法(试验组)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二联疗法(对照组)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三联疗法疗效优于二联疗法;试验组治疗后的CRP、RF、ES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三联疗法可显著改善RA患者的炎性指标,进而改善炎症;同时,本研究结果亦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三联疗法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关节相关炎性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喹吡啶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喹啉类生物碱在治疗COVID-19中的应用与问题
磷酸氯喹
停药了!特朗普结束服用羟氯喹
70年老药氯喹带来“新希望”
多株吡啶高效降解菌的降解性能与生物膜形成特性的研究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