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1-06-16张俊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性反应出血量溃疡

张俊伟

(河南省登封市三康医院 消化科,河南 登封452470)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消化道因非静脉曲张性疾病所引发的一种出血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是以往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但对部分患者的止血效果不太理想[1]。近年来,消化内镜逐渐被应用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在消化内镜下对局部血管注射血凝酶、肾上腺素等药物属于一种常规疗法,可有效减少或控制出血,但治疗后患者的再出血率较高[2]。因此,如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有效止血并控制再出血率成为近年来临床探讨的热点。本研究探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8例。研究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7.52±8.25)岁;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28例,溃疡样新生物14例,Mallory-Weiss综合征7例,吻合口出血6例,溃疡烂灶出血3例。参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7.47±8.10)岁;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26例,溃疡样新生物13例,Mallory-Weiss综合征8例,吻合口出血7例,溃疡烂灶出血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踪。

1.2 方法两组患者进行禁食、制酸、胃肠减压、纠正血容量等。参照组给予消化内镜下药物治疗:使用黏膜注射针对出血部位和附近血管残端给予黏膜下多点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每点注射量为2 mL。研究组给予消化内镜下药物联合钛夹止血治疗:在消化内镜下将钛夹推进器置入其中,然后将钛夹对准破溃血管的双侧,收紧再释放从而箍紧出血血管及其附近组织,根据每例患者的血管出血情况使用2~3枚钛夹,用生理盐水冲洗出血部位,最后将钛夹释放,观察是否继续出血,等待5 min确保未出血再将内镜撤出完成治疗;消化内镜下药物治疗方法与参照组一致。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出血情况(总出血量、再出血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反应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应激反应指标[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抗利尿激素(ADH)]。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出血情况 研究组的总出血量、再出血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出血情况比较[±s,n(%)]

表1 两组的出血情况比较[±s,n(%)]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

2.2 炎性反应指标治疗后,两组的IL-6、CRP、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的IL-6、CRP、TNF-α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的炎性反应指标比较(±s)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同期参照组比较,b P>0.05,c P<0.05。

?

2.3 应激反应指标治疗后,两组的GH、Cor、ADH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的GH、Cor、ADH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同期参照组比较,b P>0.05,c P<0.05。

?

3 讨论

消化道溃疡是引发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比超过25%,其次还包括门脉高压、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等。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消化内镜介入治疗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具体是指在消化内镜下对局部直接注射药物止血或以其他方式止血处理。目前,消化内镜介入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涉及局部注射药物、热凝、冷冻及钛夹止血等,其局部注射药物的应用率最高,操作简单,治疗费用较低,但当出血灶被血液严重掩盖时,注射药物无法有效到达病灶部位,从而导致止血不完全,患者再次出血率较高[3]。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止血方法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消化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现已成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是在消化内镜下视创面面积选取合适尺寸的钛夹,将钛夹头部与出血部位相互垂直,对活动出血部位进行夹闭后再于血管双侧分别使用钛夹进行夹闭处理,夹闭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出血部位,并持续观察约5 min以明确是否成功止血。研究[4]表明,在消化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止血的一次成功率超过80%,而二次成功率超过95%,可见在消化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止血的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出血量、再出血率低于参照组,表明消化内镜下药物联合金属钛夹止血可有效降低总出血量与再出血率。究其原因在于:消化内镜下钛夹止血利用钛夹产生的机械力对出血血管及其附近组织进行夹闭,从而有效发挥止血作用。研究[5]表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别是溃疡性出血患者通常伴全身性炎性与应激反应,而持续性炎性反应、应激反应也是导致出血量上升、止血难度增加及止血后再出血的诱因之一。IL-6、CRP、TNF-α属于临床常见的炎性因子。其中IL-6为主要促炎因子,炎症早期阶段明显升高,从而促进CRP、TNF-α等因子的分泌与释放,加重机体炎性反应,其水平与机体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6]。GH、Cor、ADH属于临床常见的应激反应指标,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升高,机体内儿茶酚胺水平也显著升高,造成GH、Cor、ADH等激素的合成增加,其水平与机体应激反应程度呈正相关[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IL-6、CRP、TNF-α、GH、Cor、ADH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提示消化内镜下药物联合钛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下药物联合钛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有效减少出血量,控制再出血,并有助于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与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性反应出血量溃疡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都是“溃疡”惹的祸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