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1-06-16孙江森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重建术关节镜股骨

孙江森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广东 惠州516000)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动力稳定构造,具体是由前内侧束、后外侧束所组成。ACL这一构造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膝关节稳定性,维持下肢正常行走[1]。ACL解剖结构复杂,日常中极易受到外力冲击致ACL撕裂发生,破坏血管,引发韧带坏死、断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于A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典型优势是操作简便、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研究[3]表明,ACL重建术的手术时机若选择不当,会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ACL损伤患者。纳入标准:①经MRI检查确诊,并通过关节镜检查证实[4];②膝关节单侧损伤且未完全断裂,具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指征;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②合并同侧长骨损伤;③临床资料不完整或患有精神病。根据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3周,32例)与对照组(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3周,28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5.1±1.3)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5例,运动伤12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9±1.2)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3例,运动伤1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ACL重建术治疗,操作方法如下:以罗哌卡因行腰麻,腰麻成功后以常规关节镜入路方式探查损伤实际情况,判断ACL损伤位置及程度,充分清除韧带残端、粘连滑膜组织,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可实施半月板缝合成形术,伴有软骨损伤者可实施软骨固定术,完全保留ACL残端。选择胫骨结节内偏内1 cm位置作长约3 cm的切口,剥离半腱股薄肌腱,用可吸收缝线对肌腱两侧>3 cm的部位进行缝合,在完全修整后作备用。对髁间、股骨外侧髁内壁、过顶部进行清理及修整,股骨ACL可在胫骨导向器辅助下置于前内侧入路位置,使股骨髁间窝与外侧后壁充分暴露,同时对髁间窝进行彻底清创,定位解剖结构进行ACL的有效复位与固定,在此基础上用空心钻自胫骨、股骨止点部位钻进骨道,测量骨道长度。使用吸引器与刨刀清除骨道残渣,使用导针将移植韧带经由胫骨骨道拉入至股骨骨道、关节腔内,股骨端用带袢钢板作有效的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与纽扣钢板固定。顺利固定后,辅助患者活动膝关节,主要是屈曲活动30次,关节镜下观察股骨髁间窝与移植韧带间无撞击提示膝关节稳定,之后缝合切口。术后借助弹力绷带包扎患肢,维持患肢伸直;术后1周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具体包括主动屈膝训练、踝泵训练,保持关节屈曲度在30°左右;术后2周拄拐做康复训练,逐渐增加关节屈曲度;术后8周可负重行走及使用双拐;术后3个月去除拐杖做半蹲、慢跑训练,逐渐增加训练量,但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依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1.3 观察指标①术后持续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主要是借助量角器测量伸膝、屈曲受限角度,在同一时段多次测量并取均值;膝关节功能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IKDC评分包括症状、体育运动、功能3个部分,总分100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包括跛行、支撑、交锁等8个项目,总分100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②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染、膝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注:与该组术前比较,*P<0.05。

?

2.2 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ACL损伤属于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多是因运动及交通事故所致,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5]。针对A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首选术式,具有操作精细、创伤小等优势,容易被医师及患者所接受,手术效果也较为满意。研究[6]表明,ACL损伤患者因膝关节稳定性下降,不同手术时机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所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不同手术时机行ACL重建术可影响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但早期行ACL重建术能尽早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延缓膝关节继续损伤,且损伤后尽早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能修复损伤软骨,尽量恢复软骨完整性,保证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7]。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能有效减少ACL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研究[8]表明,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膝关节不稳定性加剧,发生半月板损伤、粘连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在ACL损伤早期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ACL损伤患者在损伤后3周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重建术关节镜股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气囊止血带在幼儿上肢矫形手术中的规范化使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保留外耳道后壁上鼓室软骨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