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实效性研究

2021-05-31王瑜洁董荣月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王瑜洁 董荣月

【摘要】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及学习途径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需求,而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各课程教学中并渗透思政教育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课程思政主要依托课程教材深入挖掘德育教育元素。本文以高校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根据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现状,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融合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融合途径

【作者简介】王瑜洁(1970.0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董荣月(1965.0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英美语言文学。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教学始终坚持思政工作的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环节,实现全面育人……让各课程与思政共同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中肩负着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思维重任,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将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协同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政治素养,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研究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途径对于教育教学现实意义重大。

一、“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性

1. 课程思政教学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需要。由于“三全育人”思想理念很早提出,但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可实施的平台及机制,因而并没有将其落到实处。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开展思政教育,构建能够融合思政教育各类课程一体化的体系,使得不同的学科课程教学都能融合思政教育,促使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全新理念及模式。课程思政是高校开展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将育人责任落到实处,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如此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深入发展。

2. 课程思政教学是教育教学的要求。高等教育学校的德育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塑造人格,学会承担责任、感恩他人、宽容、诚实守信等,帮助其丰富情感,坚定意志,促使青年学生形成“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融合课程知识和价值,其目标要求高校开展思政理论课必须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尤其是公共课程、选修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真正发挥出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完善思政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1.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入能力。由于语言教学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在文化输入中也需要文化输出,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忽视这一重要问题,使得教学过程出现文化单向交流。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和中国文化相关的翻译题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系统全面学习较为缺乏。同时,在课程期中测试及期末课程考试中设计的试题中,关于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设置题型比例较低,不利于大学英语课程发挥出课程思政教育的功能。

2.重视四六级过关率。(大学英語教学,四六级是每一位学生都需要达到的考级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忽视思政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则很难培养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着重于如何让班级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拿到相关的证书,而大力培养学生的听、读、说、译、写等方面的英语综合能力,讲解英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东西方差异性的文化及价值观缺乏深入地讲解,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有所缺乏,缺乏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学习动机趋向功利性。大部分学习英语主要动力是通过四六级开始及将来获得理想工作。在新时代文化及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语言教学需要体现人文性,因而在英语教学及学习中,要对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加以引导,增强政治、文化、制度及道路及理论自信,让学生养成文化的敏感意识,关注世界与家国的思想意识及政治动态。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可行性途径

1.教学前做好线上准备工作。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在大学英语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领导者,英语课堂作为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设计和付出。教学前,教师不仅要把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的课件上传到教学及学习平台上,还要熟悉掌握单元教学的主题及内容,明确该单元的思政教育主题及目标,明确之后,可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发展等,在网络上搜集教学的资料结合教材深入挖掘单元教学主题的思政元素、素材或案例。如,在“大学进阶英语视听说教程”教材及单元“Friendship”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该主题进行理解及掌握,找到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明确单元思政教育目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以及我国的文化观,通过各大网站、平台及文献等渠道,对思政教育主题涉及的内容进行搜集,视频或能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材料。接下来,教师将搜集到的资料分类归纳,应用在课程教学中,这时候需要合理安排所搜集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将能进行思政教育的材料进行整合处理。而对于新单元导入的材料设计成讨论题上传到学习软件,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能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观看及思考,教师在线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也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及思政教育的内容简单设置成几个问题,可到线下课堂教学中根据问题进行有效的提问;课堂中的听力练习,教师也可根据内容进行整理,线下课堂教学中结合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开展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课后巩固练习,教师将制作及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习题上传到学习软件中,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可直接在平台上完成,教师需要加强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进行监督。除了课外习题作业外,教师需要设计和本单元主题融合思政教育相关的测试习题,为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课后实效性评估提供参考。

2.课堂教学中及线下的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使得传统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的主导,而是引导开展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拿出花名册点名,而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在学习软件上发布签到,让学生通过应用的移动设备在学习软件上签到,这样能够很好地节约时间。同时,课前师生做好了准备工作,教师不再只注重语法、课文及知识点的讲解,在课上可以将学习的资料上传到学习软件上,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部分这部分知识内容且进行线上检验。教师在课上需要对学生在软件上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将本单元主题融合的思政元素进行拓展,有目的地讲解教育,内化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如,教师在课前将一些视频传到学习软件上,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在线交流、发表个人观点,线下课堂教学可让一些有想法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学生也可以通过搜集中国古今名人的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可让其他同学提问,学生或教师点评,让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保持热情,激励学生主动分享,通过一些古代友情故事,学生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故事有了新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传递正能量,从而激发出民族自豪感,增强“四个自信”;而根据一些关于“什么是友谊”的国外演讲,教师可结合内容加以提问,将学生情感引导到“友善”方面,拓展内容,使得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无形中提升学生文化输出及交际的能力,从中渗透思政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而通过举出一些关于无产阶级友谊的案例,让学生对友谊观有深刻的了解,以此认识到友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交友选择良善进而立德修身;同时,可以选择电影中的例子对西方友情观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学生正面性的思想引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及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用正确理性思想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价值,进而加深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识,使得文化自信得到增强,肯定认同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及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无形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增强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目标。

3.课堂教学后加强线上巩固。在混合式教学下,思政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融合,使得讲解英语知识与引导价值观形成有机统一。但结束课堂教学后,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国家的最新政治动态,通过“中国日报”“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融合。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前在教材中深入挖掘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中的“友善”,设计相关的翻译题或判断题上传到学习软件上,学生可用少量的时间即可完成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无形中思想就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也可以结合单元教学的主题及内容,在学习软件上设置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在软件上自由交流。教师可在软件上查阅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而了解学生对于该单元知识及内容的掌握程度。混合式教学下,教师可以不用对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学习软件可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自动生成数据,进而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同时,对于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及掌握的知识,教师可在学习软件上与学生交流辅导,学生在软件上可对教师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可及时进行答疑解惑,这样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及地域的影响。进而能让学生对掌握的英语知识及内容起到巩固作用,在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结语

综上,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混合,高校需要重视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教师需要思考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融合点,正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教学的理念及方式加以改变,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知识传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融入思政元素直至课程结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实效性,并最终实现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融合,达到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勇,尧丽云.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5):107-109,112.

[2]杨图雅.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析[J].人文之友,2020(18):206.

[3]胡璐.“線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建设路径探析[J].魅力中国,2020(21):216-217.

[4]张玉青,屈宇清.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海外英语(下),2020(1):174-175.

[5]蒋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6):121-124.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