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仲甫《女科百问》治疗月经病特色浅析*

2021-05-19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330004朱海燕翁家俊杨宜花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冷四物汤妇人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330004) 朱海燕 翁家俊 杨宜花

齐仲甫,南宋妇科医家,为宋朝步军司军医官兼太医局教授,专司妇人一科。他研习历代中医妇科著作,结合临床经验,著《女科百问》一书。该书共2卷,设百问,以问为目,以答为论,论后附方,阐述了妇女的生理、病理、经带胎产等方面的内容。《女科百问》语言简练、说理清晰,是一部综合性妇科书籍,比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早十余年,被世人誉为第一部妇产科普及读物[1]。

月经病是妇科中最常见且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医辨治月经病有独特的优势,临床实践也有良好的效果[2]。故笔者通过整理分析《女科百问》中治疗月经病的方药,挖掘其月经病诊治思想,以期指导中医临床。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齐仲甫《女科百问》中有关月经病的方剂32首。

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方剂必须有明确的主治与药物组成;给药途径为内服,剂型不限。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重复方剂计1次;组成中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学》《中药大辞典》中均不收录药物的方剂;单方不予收录;剔除现已不用或极少用的药物的方剂,如“童便”等。(凡符合以上任意一项的方剂均予以排除)

3.数据规范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学》《中药大辞典》规范药物名称。统计数据只计入基本组成所包含的药物,不计入临证加减药物。

4.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方药数据库,对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药物类别等进行分析。

结 果

1.药物功效频次统计

齐仲甫辨治月经病总计32首方、112味药,用药频次为290次。药物按照功效类别归纳为18类。按照各类药物使用频次(某类药物出现的频次总和)和频率(某类药物出现频次占所有药物出现频次总和的百分比)排序,使用频次≥15的药物见表1。

表1 药物功效频次表(频次≥15)

2.用药频次统计

统计112味药中使用频次超过5次的共有12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依次为当归、肉桂、干姜、川芎、甘草、白芍,累计使用频率达28.97%,详见表2。

表2 用药频次表(频次≥5)

3.药性、药味、归经统计

通过对112味中药按药性(总频次为290次)、药味(总频次为503次)、归经(总频次为838次)分类统计,以甘温入肝经为主,详见图1-3。

图1 药味统计

图2 药性归类统计

图3 归经统计

讨 论

1.病因强调风冷,辨证首重气血

《黄帝内经》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盛,阴阳和,则形体适平。气血乃生命之本始,气血同源,一阴一阳,相互维系,气血调和方能使月水、乳汁得以滋养化生。齐仲甫在《女科百问》第六问有言“经候或前或后多寡不定,当和其阴阳,调其气血,以平为福”。气血不和,则致周期前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阴气盛乘阳,胞寒气冷,血不营运;阳气盛乘阴,则血流散溢。或因在外卫气失于濡养,在内营气失于灌溉,致经候欲行,身体疼痛。齐仲甫引《诸病源候论》“血性得温宣流,得寒则涩闭”的观点,认为风冷是主要致病因素,全篇论述“风冷”致病共计20余处。他认为,月水不通是因血气不和,体虚易感外邪,以致风冷客于胞络,风冷之邪损伤卫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搏,血得冷则壅滞不通。因此,齐仲甫用药偏于温热辛散里寒,组方中当归、肉桂、干姜、川芎、莪术、熟地等药物多用。如齐仲甫诊治经行腹痛,认为其是卫气外亏,营血内乏所致,药用茴香、陈皮、青皮、川芎、胡椒、肉桂、白芷、生姜为方,合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大圣散。方中白芷、生姜辛温解表;肉桂、茴香、胡椒温里散寒;大圣散调气和血,散寒暖宫。全方以妇人气血为本,风冷为标,内调营血,外实卫气,祛邪温里,标本兼治。此外,齐仲甫提出月水不通还与醉后入房、血枯血瘕、堕坠惊恐等其他病因有关。

2.肝脾同调,善化用四物汤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则气血化生有源;肝藏有形之血,疏泄无形之气,调畅气机,使血液正常运行。《女科百问》载:“心主行血,脾主裹血,肝主藏血。”妇人以血为本,当血气充盈,则有肾气全盛,冲任通调,血脉渐盈,应时而下。齐仲甫在《女科百问·第三十四问·下利经水反断》中有言:“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肠胃虚弱,不能腐化水谷,则谷气内亏,津液耗减。结合用药功效统计,齐仲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为主。而补虚药之当归、人参等多甘温,归脾胃心肝经,活血化瘀药之川芎、莪术等多主入心肝经,温里药之肉桂、干姜等多辛温,归脾胃肝经,这与齐仲甫用药以入肝经、脾经、心经三经为主的药物归经统计结果亦相一致。

由此可见,齐仲甫治疗月经病强调顾护肝脾,以达脾健运化,肝血充盈,气机调畅,阴阳平和之功。尤善选取四物汤化裁运用,其用方中,有12首方由四物汤加减而成。清代医家柯韵柏有言:“当归甘温和血,川芎辛温活血,芍药酸寒敛血,地黄甘平补血,四物具生长收藏之用,故能使营气安行经隧也。”《黄帝内经》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天地万物顺应四时,而人亦顺应这一自然规律,故当归甘辛温润,如春和暖日之生长荣发之气;川芎辛温行散,如夏日壮盛繁茂之机。又《素问》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白芍酸收寒润,如秋令之气从容平敛;熟地甘温味厚,如冬令之气精闭神藏。是故前人有言“行血用归、芍以行春夏之令,止血用地、芍以行秋冬之令”[3]。自宋代医家多用四物汤治疗妇人诸疾以来,齐仲甫继承这一思想,善化用四物汤辨治月经病。如:阳气胜阴所致的经候或前或后多寡不定,宜四物汤加黄芩、白术组成当归饮,以抑阳助阴,调理经脉;月水时来不快利,宜四物汤加青皮、丹皮、白芷、海桐皮、牡丹皮、五加皮、干姜、姜黄,组成养荣汤,以补血行气,活血通经。齐仲甫在治疗月经病证时重视补血理气、温里散寒、活血通经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思想,为后世认识女子月经不调之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纵观齐仲甫辨治月经病,首重气血。盖因气血源于脏腑,行于经络,是妇人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亦常因经孕产乳失调而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调。气血失调不仅是妇人诸疾之因,亦是之果。故调理气血为治疗妇人诸疾的重要原则之一。若气血调畅,冲任通盛,经孕如常;若气血不调,卫弱营亏,则风冷客络。齐仲甫深明此意,善化用四物汤补血调血。又因气血源于水谷,化生于脏腑,故多调肝脾,促进脾的运化输布、肝的统血藏血功能,兼以补虚温经,活血理气,标本同治。

猜你喜欢

风冷四物汤妇人
基于Fluent的汽车动力电池风冷散热分析
风冷永磁驱动电机冷却设计及仿真分析
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的四物汤重定位及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辨识
冬天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犬人
犬 人
基于FVM的油浸风冷变压器测温研究
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治疗卵巢囊肿56例
芪蓉润肠口服液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