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2021-04-12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馆用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大数据和数据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精准服务,同时能以其强大的关联、分析、预测功能提供社会个体和群体的画像,预测人、事的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分析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问题,助力陕西经济,提升个人素养,使图书馆成为三秦文化的代言人和三秦大地的会客厅,成为个人的能量源和加速器。

1 目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问题

大数据使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面临巨大的冲击,具体体现在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和获取信息的途径上,同时还体现在信息的数量和非结构性上。就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探讨。

1.1 信息服务对象的流失和变化

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由于图书馆的互动性欠缺、馆员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了较多用户流失[1]。以前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图书馆因其海量的文献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大数据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多样化、便捷化的特点,电子资源平台和微博、微信等社交类软件及社区网站等分流了许多用户,造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对象的流失。同时,由于图书馆信息量庞大,而检索方式的专业性相对较强,用户因对其对检索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导致较难快速、精准获得所需信息。同时,大众需求分为不同的圈层,同一圈层背景下,需求分层也更明显,图书馆精准推送个性化信息成为持久的课题。

1.2 信息服务内容的转变和机遇

图书馆由于采集能力有限、馆员素质的差异、顶层设计不足等原因,致使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丰富度、时效性、信息量等都有所缺陷。当前图书馆依然存在信息传播力度不足、信息反馈交流不足、竞争力不强、影响力建设亟待提升等问题,同时在发挥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和提供文化娱乐方面亦有所欠缺。全媒体、互联网等有助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全面性、精准性和时效性的提升,有助于全程、全域、全员、全效地提供信息服务。全程指突破时空限制,增加时效性;全域指突破地域限制,内容多形态、对象多地域;全员指突破主体限制,馆员和用户交互,他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分享者、使用者;全效指突破职能限制,科技技能、社会交流、多元文化、政务信息等合为一体。

1.3 信息服务技术的提升和泛化

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能够从更广更深的维度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享受信息服务,因而各类各层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就有了现实依据,图书馆经由馆藏之间的互补、馆藏之间的互享等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共享的方式降低图书馆的建设成本。故此大数据时代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就具有更加有利的态势,这不只可以更深一步地提高信息服务意识,同时还为图书馆之间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让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获取信息,还可让用户由信息获取者成为信息生产者。这不只让信息的效度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和维度。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经由传统的文字和图片、声音等文件整合而变为多媒体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彩的信息服务内容。

大数据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实现了基础设施和科技互联,进而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2]。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便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式将馆藏传送给用户。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这促使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也可以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相宜的、恰当的、特有的信息服务。借助于云计算、互联网等各类新兴技术,图书馆将可以更加广泛地开展信息服务。

2 构建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2.1 大数据视域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大数据时代,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要求,不单单局限于单一的信息查询与反馈,而是希望经由图书馆提升自我,实现智慧生活。作为图书馆员,需要通过联系滤析大量数据,发现其隐藏的规律信息,最终形成可满足用户需求的深层次信息类型;同时主动打造个性化数据,定期和分时传送,令用户接收到个性化信息[3]。

2.2 构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2.2.1 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留存度,构建个性化搜索引擎

图书馆根据用户使用图书馆信息服务时的使用痕迹、用户网页的访问频率及停留时间等,为用户信息需求判断提供决策参考,进而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得到具有较高价值的用户信息需求特征。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定性,用户信息行为特征识别的精准度会在一定程度有所降低。

一是图书馆服务用户可使用“无账户登录”,保证与用户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提高用户活跃度、留存率;二是将基本的信息推荐服务长期免费,节约成本,有助于节省开发者推送的成本;三是寻求平稳的推送,通过与各大品牌联合提供推送服务,保证信息推送服务的稳定和安全。

2.2.2 着力加强文献的挖掘整合,定制凸显地域特色的个性化信息

图书馆不仅要致力于馆藏文献的数据挖掘、定制,同时应将视野扩展至全网,突破时空、地域界限。用户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查找和定位信息的效率不高,常常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图书馆的服务效能降低。图书馆不仅需要强化研究用户、分析交互数据的挖掘和利用,结合对用户数据的研究,提高个性化服务的水平。还可通过大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分层分类的个性化用户模型,将用户根据需求分为科研人员、特殊人群和大众用户,还可将用户根据使用频率分为固定用户和流动用户。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对图书馆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研究挖掘。运用关联分析技术,发掘用户所需文献间的关联规则、比例关系,为分类信息的收集、使用,提供研析报告和前期报告,优化信息结构。动态采集、智能预测用户潜在诉求,定制智能图书馆。同时根据用户需求量多的事项增加导引信息或弹窗,帮助用户快速找寻所需信息。

2.2.3 增加各类资源的链接,强化个性化搜索服务

当下的图书馆大多限于单向推送信息,信息类型较为单一。就图书馆来说,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表述和分类评价,构建独特的发现推送机制。这类个性化推荐系统,应当基于用户信息需求,提供相关的、精准的推荐。推荐的结果应会实时计算和运用,同时会对推送结果给出及时的反馈。同时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有效的馆际互借服务和强化信息检索等项技术培训。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诉求是保证所有资源利用者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相应的信息,进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和深化网上推荐等服务方式是重要途径。对于站内搜索,不需限制搜索可使搜索结果更精准,其主要内容可以为站内搜索功能、帖子页推荐、本地及全国甚至全球站点链接、弹窗推荐、refer推荐和首页热词推荐等。

2.2.4 分层分类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图书馆应坚持“四专注”原则。其一专注于地域文化传承,如各地市的经典作品推介,各地市的方言集锦,各地市的美食美景分享等。其二专注于政策事务引导,建立与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政策数据库以及各级各类政府的网站链接。其三专注于基础技能提升,助力弥合数字鸿沟,强化用户的数字基础技能培训,增加一目了然的技能使用文献。其四专注于战略性需求,可集中能力完成智慧社会建设、城市数字化治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

图书馆作为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受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按照“四专注”原则可分层分类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即基础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进阶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和晋级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最终形成信息互通、政务查询、社群交流、智慧生活和技术普及的五位一体服务平台。基础型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单向输出信息,交互性不强,由图书馆挖掘、整合个性化信息,经由线上推送给用户;进阶型个性化服务模式致力于初级的双向互动,由图书馆根据用户需求,挖掘、整合个性化信息,经由线上或线下推送给用户;晋级型个性化信息模式致力于动态、全效的互动方式,使图书馆和用户形成闭环,全程、全域、全效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同时根据用户行为和需求定制新的个性化信息。

目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图书馆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经由图书馆服务平台打造和云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数据资源利用、数据资源再造,构建以弥合数字鸿沟为基点,以助力经济发展、助力大众提升为两翼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馆用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图书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