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西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2021-04-12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丝路倡议马来西亚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为目标,还兼顾丝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实现中国与丝路国家的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有三大走向,途径国家多为欠发达国家,其国内经济、社会治理和文化水平均有待提高,但他们的经济结构却与我国存在一定互补性。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调动、工业发展等方面在国际上占有较强优势,而这些丝路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与我国正好形成互补。东盟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1],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而作为东盟十国成员之一的马来西亚,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与节点国家,也是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突出支持者和合作者。中国在马来西亚推行“一带一路”政策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支持,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的推行遭遇到的阻力、机遇与挑战。

1 马来西亚各界对“一带一路”的态度

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马来西亚国内对此作出了较大的反响和回应。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是最早、最积极的响应者,也是最早的获益者,堪称中国的好伙伴和好邻居。虽然马来西亚国内的整体态度上趋向于正面和积极,但是马来西亚各方对于“一带一路”的声音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一些内部的分歧。

政商两界的态度较为主动和积极。在政界,马来西亚国家领袖屡次公开表示对“一带一路”报以支持的态度。前总理纳吉布曾多次表示必须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以此为助力,帮助马来西亚实现自身发展。2017年5月,纳吉布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际,发表了题为《马来西亚为何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文章,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并由衷表明马方在该合作倡议中获得了可观的利益。马来西亚2017~2018年经济报告将“一带一路”倡议列入其中,坚信其将为马来西亚经济带来巨大商机和时代红利。前总理马哈蒂尔也多次表示,继续支持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愿与中国携手谱写“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并热烈欢迎中国企业到马投资,愿聆听中企的需求,使马中两国经济合作实现双赢。

当然政界不乏异议,多是来自反对党的抨击。一方面他们质疑中马合作的基础建设项目存在腐败的因子,执政党或将从中谋利,另一方面他们指责中方投资企业抢占马来西亚市场,也担忧中国或将以“一带一路”为幌子,试图增加本国在丝路沿线的军事力量。

马来西亚商界将“一带一路”视为单纯的经济倡议,认为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马来西亚商业界多次举办“一带一路”研讨会,探讨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逐步扩大自己的参与度等话题。2016年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总商会在万众期待中正式成立,该商会为马来西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进而促进了马来西亚与各丝路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合作。2019年马来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 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2020年上半年,两国双边贸易在疫情下逆势增长,贸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0.7%,达到684亿美元,取得令人惊喜的成绩。

马来西亚媒体中华文媒体对“一带一路”最为关注,如《星洲日报》《南洋商报》等,相对而言,马来媒体对“一带一路”话题的兴趣则没有这么浓厚。而专业媒体人士认为这是马来西亚的发展机遇,也会促进全球经济振兴,“充满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评价”[2]。

总体而言,政商两界对于“一带一路”持积极响应态度,执政党比较肯定“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性,强调其对于马来西亚整体发展的裨益,而反对党则集中于担心执政党与中国关系过于密切;商界则聚焦于“一带一路”的经贸利益,肯定其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市场;在媒体界,华文媒体对“一带一路”大加褒奖,而马来媒体则缺乏兴趣。就总体态势来说,马来西亚各界对于“一带一路”还是呈积极态势。

2 “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的机遇

在“一带一路”影响下,马来西亚作为世贸组织初始成员之一,积极响应国际贸易组织协定的国策,坚定不移地支持招商引资政策,大力推动对外投资和促进自由外贸,通过对外往来确保民众从知识、技术到生活方式各个领域都保持先进,不落后于国际最高水平。同时,马来西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将给马来西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3]因此,马来西亚十分欢迎可以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的项目,希望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进行产业升级、巩固完善基础设施,以此积极回应并且大力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马来西亚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世界的商贸中心。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就包括马来西亚的吉打州,它曾是隋唐僧侣来往天竺与中国的中转站。郑和下西洋时期,马六甲港口多种语言文化相互碰撞,现今的马来语更是吸收融合了梵文、中文、阿拉伯文、英文等多种外文词汇的语言,这就证明了马来西亚自古便是国际商贸往来的枢纽。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心,中马之间的贸易往来已久。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马来西亚国内市场的有限严重制约着贸易改变,大规模吸引外资、发展国际贸易仍然是马来西亚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国策。中马经贸合作自20世纪中叶就逐渐繁盛。1985年11月,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首度率代表团出访中国,之后两国签署了多项贸易、投资和运输的双边协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对华政策经过大幅调整,扫清了双边交流合作道路上的各种绊脚石,为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多领域展开密切合作奠定基础。马哈蒂尔主张更加独立和主动的外交政策,他认为“中国可以帮助马来西亚实现发展目标,中国也是马来西亚未来践行亚洲价值观的重要政治盟友”[4]。

“一带一路”的经贸利益巨大。马来西亚国土面积有限,地缘政治观念相对淡薄,大部分人更倾向于从经济利益层面考虑是否参与“一带一路”。即便是在反对党执政的州,州政府也并未采取抵触中资的做法。马来西亚的国家经济发展规划高度重视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而“一带一路”正聚焦于区域互联互通、经贸发展、基础建设等内容,这与马来西亚政府的发展规划正好契合。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专项基金和亚投行可以为丝路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在高铁、基建等方面的实力也可为丝路国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这些都给予了马来西亚政商界人士以信心,确信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让马来西亚这艘航船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中国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由于马来西亚对中国市场的巨大依赖性,大量的中资投入有助于其国内增加就业机会和引进高新技术。

3 “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的挑战

虽然马来西亚各界整体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的推行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遭遇了一定的阻力和反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经济利益、执政环境和民众恐惧心理。

3.1 经济利益冲突

不可否认,“一带一路”倡议为马来西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红利,但作为共同受益者,中马两国的相对收益仍然有较大差距,由此使得部分马方国民心存不满。对马投资的企业大多规模庞大,有坚实的财力基础,与马来西亚政府的合作也十分密切,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这对当地的中小企业无形中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而在中小企业中,华商的占比不小,同时在马来西亚各族群中,毫无疑问华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交流更多,双边经贸来往更为密切。故而其他族群对于华人或华资企业的不满愈加浓厚,双方的经济利益冲突愈加明显。

3.2 政府换届波动

由于实施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每轮大选决定执政党政府,而与之对应的反对党联盟因其性质自然不会与执政党立场相同,在相关问题上对于执政党的决策有异。前纳吉布政府对“一带一路”表示了积极的支持,而如今的希盟政府的态度则相对没有那么友善,其领导人上任后就立即重新审查了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并中止该项目,称其严重威胁马来西亚安全。

3.3 大国恐惧心理

诚然,中马两国是隔海相望的好邻居,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中马双边贸易往来也助力了马来西亚人民发家致富,获得了切实的利益。然而,作为区域小国,中马之间还横亘着南海争端,马来西亚民众担心在与中方合作获利的同时,是否会因经贸方面对大国的过度依赖性从而受制于人,短暂的经济利益也许会导致长期利益的受损,更甚者国家主权利益受损。这一心理并不是马来西亚独有,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与马来西亚有着相似的处境和担忧,这也使得这些国家既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又心存提防的保护心态。

4 结语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东南亚地区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和“一带一路”涵盖的重要区域之一,而马来西亚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与节点国家,也是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突出支持者和合作者。马来西亚政商两界整体对“一带一路”持支持态度,肯定“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马来西亚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利益,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反对党的质疑以及民众所谓的“大国恐惧心理”使得“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的推行仍然存在一定的阻力。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平衡好各方势力,稳固周边外交关系,坚持睦邻友好政策,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中马合作。

猜你喜欢

丝路倡议马来西亚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有你在可真好呀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丝路谣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