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噪声污染问题研究

2021-04-12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噪声污染兰州市噪音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0)

1 城市噪声污染概述

1.1 城市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分类

噪音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对人们的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正常生活产生干扰的声音。本文所探讨的噪音,是指一切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可引起人的心理或生理干扰的声音[1]。

噪声污染属于环境污染的一种,城市噪声污染从产生的来源可分为社会生活噪音、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和建筑噪音。社会生活噪音包括营业性场所噪音、公共活动场所噪音、其他常见噪音。其中营业性场所噪音主要包括在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扩声设备产生的噪音和游乐设施产生的噪音;公共活动场所噪音主要是指广播、音响等产生的噪音;其他常见噪音包括装修活动、使用家用电器、生活活动等产生的噪音。交通噪音主要包括机动车辆、火车、地铁、飞机和船舶等产生的噪音。工业噪音是指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音。建筑噪音是指建筑使用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据2019年的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官网显示,城关区、七里河区噪音平均等效声级最高,均为54.9 dB(A);其次是西固区,为51.2 dB(A);安宁区最低,为48.8 dB(A)。而兰州市噪音声源构成比例主要为社会生活42.9%、交通26%、工业2.8%、施工噪音0.5%、其他噪音27.8%,其中噪音源构成以社会生活噪音为主[2]。

1.2 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音最直接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对耳朵的损害,当耳朵长期处于噪声污染环境中,会引起耳鸣、听力下降。噪音不光表现在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更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长时间处于声音嘈杂的环境会导致由神经衰弱引发的头痛、头晕[3]。噪音还可以使人们的心率发生变化,特别是可能引起老年人血压升高。根据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所处环境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的实际发病率就可能增加3%。噪音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极为不利,影响食欲、胃口减退等,而且高强度噪音会使人内分泌失调。噪音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让人出现疲惫感。科学实验证明,噪音影响睡眠的程度大致与声级成正比,影响人失眠情况的噪音可分为持续性噪音和间断性噪音,其中间断性的噪音对人的睡眠质量影响更大。因为突然发出的噪音不但会中断人的睡眠,还会使人多梦和习惯性失眠。噪音对工作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当现场的背景声音超过85 dB时会让人无法专心工作,从而造成工作的低效。噪音对人心理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使人的情绪变化无常,长时间饱受噪音困扰的人会易怒、焦虑,可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此外,生活在高噪音环境中的人患精神病的概率会更高。近年来噪音对胎儿发育及妇女的不良影响已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女性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月经不调,噪音环境中孕妇腹中胎儿畸形率增高,易于流产。医疗卫生工作者对一千多个初生婴幼儿统计分析,在闹市区出生的婴幼儿平均体重都比较轻,同早产儿相比体重没有较大差异。

2 兰州市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2.1 生活噪声污染

社会生活噪音的来源比较广泛,且与人们的生活活动范围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那么噪声污染源的种类也就变多,分为人为和设备噪音,其包含的内容多元化,且污染程度随着人们生活区域的密集程度相应提高。

此外,由于其局部性和不确定性,有时噪声污染的产生是突然性的,且声源活动停止,噪音停止。比如在七里河现场调查时,有的噪声污染控制得很好,并没有显著的噪声污染现象,但同时在兰州市环保局官网上又有很多噪音投诉的案例[4]。而不同的调查时间段其噪音又非常地显著,这使得执法人员取证和市民维权举证都很困难。现场调查采访市民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市民认为污染程度不明显,部分市民又觉得噪声污染程度很大,恰恰反映了其隐蔽性所产生的调查结果具有矛盾性。也就是说,声音传播由于介质不同,对人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人的体质原因对噪音感受程度也不同。所以噪声污染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噪声污染损害后果认定复杂,执法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取证、治理。

2.2 交通噪声污染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兰州市的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市区中一部分地区的道路相对狭窄,使得道路体系在交通高峰期会出现超负荷运行,导致汽车鸣笛等问题愈发严重。例如九州大道较为狭窄,早晚交通高峰期道路拥堵严重,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其次,交通噪声污染具有即时性,不能有效、及时找到噪音源,使得市民在举报时存在证据不充分等问题。实地调查时发现很多市民对交通噪声污染持忍受态度,既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市民幸福感[5]。

2.3 工业噪声污染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但工业发展中决不能忽略其所带来的严重噪声污染问题。首先,对工业噪声污染还没有给于足够的重视,工业噪音对企业职工及周围居民造成不可逆的噪声污染伤害。其次是工业大型机器设备结构复杂,在声源处防控噪音难度系数较大。最后,执法人员和相关部门根据《环境污染噪音防治法》,虽然能监测噪声污染排放标准,却无法保证工业污染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4 建筑噪声污染

兰州市是甘肃省最发达的城市,住宅区、商业区的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但一部分建筑噪音排放量远远超标,甚至在禁止施工的时间段施工。部分建筑工地靠近医院、学校和居民区,给很多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2.5 其他噪声污染

其他噪声污染包括多种。例如,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多家商铺的广告宣传声影响了整条商业街的购物感受;目前兰州市很多餐厅的换气扇都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兰州市正宁路小吃街,居民楼楼下就是餐饮商铺,换气扇安置在居民楼窗台附近,当换气扇工作时,会发出巨大的噪音。据我们调查,大多数其他噪声污染的举报都源于厨卫噪音。同时还有装修噪音,由于部分居民没有按规定时间装修,也会影响到周围邻居的正常生活[6]。

3 针对生活噪音防治措施及建议

通过对兰州市各类噪声污染现状和原因的调研,如何有效治理兰州市噪声污染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几点是针对兰州市噪声污染治理提出的一些建议:

3.1 从体制上严格管控,建立统一管理机制,细化权力和责任

当前兰州市噪声污染管理职能的实施主体是环保、城管、公安等部门。其中环保部门拥有专业检测设备,具备执法能力,但不是城市交通运输噪音和社会生活噪音的执法主体;而城管、公安部门有执法权限,却缺少专业设备和人员,管理效果不够明显,执法权限和执法能力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完善兰州市噪声污染统一监督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协调指挥环保、公安、交通、建筑、工业、工商、文化等主管部门,切实提高整体防治能力,促进兰州市执法部门的执法权限和执法能力相协调。严格把控噪声污染环保审批,依照相关法规和程序,对新建项目工程严格审批,将防治噪声污染设施和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进行,对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防噪音设施不完善的项目工程坚决不予审批,同步进行城市经济建设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7]。

3.2 明确环境噪声污染标准,创新研发噪音检测装置、隔音新技术以及新材料

通过对比其他城市及国外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先进措施,结合兰州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理,改善当前噪音防治工作不到位、技术水平较低、防治方法单一等情况。针对设备噪音可采用减振、隔音措施,一般材料隔声效果可达15~40 dB;针对空气动力性噪音,可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可降低10~25 dB噪音量;针对电磁噪音,尽量远离人群安装设备,一是保障电磁设施的安全,二是利用距离衰减噪音的传播。研发噪音测量装置与噪音检测软件相结合的测量环境中工业、交通及生活噪音水平的系统化设备,结合噪音等级鉴定,为使用者提供监测数据。根据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采集分析数据,针对噪音的种类进行分类,制定有效的等级划分措施。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隔音材料的安装更新,并且推广研发隔音新材料、扩大隔音设备的使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8]。

3.3 对娱乐和商业场所做好合理规划

以兰州市市区的生活噪声污染为研究对象,根据市民投诉情况对噪声污染重点区域进行筛查,找出这些区域形成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及合理规划,为解决兰州市市区噪声污染提供理论基础。严格管理重点区域内的文体活动和室内娱乐活动,对娱乐场所营业时间进行规定,营业期间的噪音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音标准。针对室内装修作业进行严格管理,限制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居民楼内进行产生噪音的装修作业。安装噪音监测装置及时检测噪音。合理建设公路和街道绿化带,增加植被,缓冲噪音传播。

3.4 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加强防治噪声污染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为加强噪音防治可以采取电视、手机、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噪声污染防治。开通微信公众号,制作、拍摄短视频,宣传噪音的危害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提高人们对噪声污染危害的认识。推广手机噪音检测APP,让市民了解噪音危害和噪音相关的知识,主动参与到防治噪声污染的工作中,提高监督力度和噪声污染防治意识,拓宽市民对噪声污染的监督举报渠道。政府部门和人员要强化噪声污染执法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及时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共同营造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防治噪声污染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噪声污染是干扰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和生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兰州市的噪声污染防治中,要加强管理与防治相结合,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环保工作发挥其价值,从而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噪声污染兰州市噪音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噪音,总是有噪音!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无法逃避的噪音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警惕噪声污染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
噪声污染侵权责任中“噪声污染”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