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

2021-04-11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监事监事会独立性

刘 慧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改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因此,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监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但是,已有研究往往集中于董事会以及管理层[2],对监事会的治理作用关注则相对较少且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部分学者认为监事会存在“监事不监”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监事会独立性的缺失。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分权制衡,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开始被更加关注并得到完善和强化。目前,具有经济独立性的监事(未在企业领取薪酬的监事)普遍存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此类监事与企业内部管理层涉及较少的经济利益关联,且经济独立性这一特征能够显著提高监事会治理效率[3],而良好的内部监督质量往往可以促使企业形成更加优质的盈余质量[4]。因此,可以合理预期,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在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鲜有文献研究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现实情境下,各企业面临的治理环境存在差异,其监事会治理水平也不尽相同,故企业产权性质往往会对公司治理效率、企业绩效[5]产生较大影响。在国有企业中,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监理会主席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监事会成员中指定,这导致国有企业中的监事会成员受到经济等方面的约束[6],从而影响其经济独立性。此外,当监事会主席发生变更时,不仅影响监事会的独立性,而且会导致其监督工作无法正常展开,从而削弱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推测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以及监事会主席发生变更的情况下,监事会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2011—2018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分析企业产权性质和监事会主席变更对其的可能影响。与以往研究相比较,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已有研究更加关注董事会与高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而对监事会的关注则相对不足。本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以监事会为出发点,考察其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丰富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2)考察企业产权性质和监事会主席变更在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作用过程中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理解和认识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1 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文献综述

在对监事会相关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已有文献大多是对监事会经济后果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未发挥有效作用,进而导致出现“监事不监”的现象[7]。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院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8]构建了监事会治理指数,发现监事会治理水平对公司治理绩效并无显著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监事会能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有效监督作用[9]。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10-11]的研究认为监事会治理水平能够稳定提升,并且监事会治理指数对企业业绩起显著作用。周泽将等[3]研究发现监事会经济独立性能够促进其治理功能发挥,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和程度,并且有助于缓解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显著抑制代理成本[12],从而提高公司市场价值。

具体到本研究的主题,与其密切相关的是监事会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张逸杰等[13]指出监事会规模越大,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力度就越强,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冉光圭等[14]以监事会成员的教育背景为出发点,研究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最后得出监事会能够在财务监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结论。王兵等[15]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兼任监事会成员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上述抑制作用在股权制衡度高以及非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中更明显。

通过分析上述文献可知,监事会作为重要的内部监督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可或缺。然而,已有文献仅从监事会规模、监事能力以及会议次数等方面进行考察,本研究从监事会角度出发,探究其经济独立性在企业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以丰富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1.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2.1 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

作为监事会的重要特征,提高监事会的经济独立性不仅能够增强其独立性,还能够提高监事会的影响力,从而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监督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监事会经济独立性有利于降低企业内由于权力关系的存在而对于监事会作用发挥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具备经济独立性的员工监事其职位及薪酬通常由经理人决定,故其在监督过程中,会首先考虑自己员工的身份,而后考虑自己是全体员工的代表,当经理人的决策对其个人或整体员工有利时,则会倾向于选择不监督,从而导致监事会的监督失效。而当监事具备经济独立性时,其监督工作则会较少受到内部权力关系的干扰,因此有助于改善监事会的监督效率和质量。第二,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可减少监事与管理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联,能够更多地从维护股东利益角度出发,从而有效防止董事会以及其他管理者获取私利的目的,进而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第三,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可以平衡企业内不同利益者之间的权益,促使监事会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能够对管理层形成较大的威慑效应,有助于减少企业内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和程度[3],从而更好地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1:

H1:限定其他条件,监事会经济独立性能够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1.2.2 情境因素的异质性分析

(1)企业产权性质

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的监事会治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15]。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通常能够设立较为规范的监事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强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2:

H2:限定其他条件,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更加明显。

(2)监事会主席变更

企业中的高管变更通常会导致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16]。变更当年,公司业绩责任的归属不明晰,事先知道自己将要离职的高管,为了树立更好的形象以及在其他公司谋取更高职位,在离任前会通过盈余管理等方式调高利润,从而提高公司业绩,同样,后任高管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17]。监事会主席作为公司治理中重要的内部监督者之一,当其发生变更时,对整个监事会的独立性及其工作的正常运行必然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新上任的监事会主席由于对工作环境的不熟悉,短时间内难以开展有效的监督工作,从而削弱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3:

H3:限定其他条件,当监事会主席发生变更时,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会减弱。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与选取

选择中国资本市场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并参照研究惯例,按以下顺序对样本进行筛选和剔除:(1)金融保险行业观测值;(2)数据缺失的观测值,最终剩余20 143个观测值。为了减轻极端值可能对回归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进行winsorize缩尾处理。其中,企业产权性质数据以及公司交易状态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本研究使用的主要统计分析软件是Excel和Stata15.1。

2.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参考Cohen等[18]的研究设计,本研究构建模型(1)来检验研究假设1。

DA=β0+β1SUP+β2FIRST+β3DUAL+β4LOGJS+β5SUPAVSA+β6ST+

β7SIZE+β8LEV+β9ROA+β10LOSS+INDUS+YEAR+ε

(1)

模型中各研究变量的详细定义如下:

(1) 被解释变量

DA为盈余质量,参考Dechow等[19]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分行业、分年度地修正Jones模型加以估计。具体的估计过程如下:分行业、分年度地对模型(2)进行回归,并将模型(2)的回归系数代入模型(3)得到非操控性总应计利润(NDTAC),然后利用模型(4)计算可操控性总应计利润(DTAC)。

TAi,t/Ai,t-1=α1×1/Ai,t-1+α2×△REVi,t/Ai,t-1+α3×PPEi,t/Ai,t-1+ɛi,t

(2)

NDTACi,t=α1×1/Ai,t-1+α2×[△REVi,t-△RECi,t]/Ai,t-1+α3×PPEi,t/Ai,t-1

(3)

DTACi,t=TAi,t/Ai,t-1-NDTACi,t

(4)

式中,下标i表示公司,下标t表示年度(下文i,t的含义与此处相同);TAt为公司i第t年的营业利润减去第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i,t-1为公司i第t年的期初总资产,ΔREVi,t为公司i第t年的营业收入增量,ΔRECi,t为公司i第t年的应收账款增量,PPEi,t为公司i第t年的固定资产总额,NDTACi,t为公司i第t年非操控性总应计利润,DTACi,t为公司i第t年可操控性总应计利润。用DTAC作为衡量企业盈余管理质量的指标,记为DA。

(2) 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SUP为监事会经济独立性的情况,本研究参考文献[13],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式来度量:监事会经济独立性比值(SUP_R),即公司中未在本公司领取薪酬的监事人数与公司中监事总人数之比;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哑变量(SUP_D),若公司中有监事未在本公司领取薪酬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监事会成员未在本公司领取薪酬人数(SUP_N)。以上3种度量方式互相补充,以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3)控制变量

现将模型(1)中的控制变量列示如下:股权集中度FIRST(等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与总股数之比)、两职合一DUAL(若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监事会规模LOGJS(等于监事会成员人数的自然对数)、监事平均薪酬SUPAVSA(监事薪酬总额与监事总人数之比)、交易状态ST(若企业交易正常则为0,其余为1)、企业规模SIZE(等于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财务杠杆LEV(等于年末总负债与年末总资产之比)、资产收益率ROA(等于净利润与年末总资产之比)、是否亏损LOSS(若净利润为负数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行业虚拟变量INDUS参照[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2012),共涉及18个行业,因此设置17个行业虚拟变量],年度虚拟变量YEAR(共涉及8个研究年份,因此设置7个年度虚拟变量)。

为了检验研究假设2,本研究引入SUP与STATE(企业产权性质)的交互项SUP×STATE,并构建模型(5):

DA=β0+β1SUP+α1SUP×STATE+α2STATE+β2FIRST+β3DUAL+β4LOGJS+β5SUPAVSA+

β6ST+β7SIZE+β8LEV+β9ROA+β10LOSS+INDUS+YEAR+ε

(5)

依照理论,可以预期交互项SUP×STATE系数显著为正。企业产权性质STATE采用虚拟变量加以衡量,若最终控制人性质为国有属性则取值为1,否则,则为0。

为了检验研究假设3,本研究引入SUP与SKBG(监事会主席变更)的交互项SUP×SKBG,并构建模型(6):

DA=β0+β1SUP+α1SUP×SKBG+α2SKBG+β2FIRST+β3DUAL+β4LOGJS+β5SUPAVSA+

β6ST+β7SIZE+β8LEV+β9ROA+β10LOSS+INDUS+YEAR+ε

(6)

依照理论,可以预期交互项SUP×SKBG系数显著为正。监事会主席变更SKBG采用虚拟变量加以衡量,若其发生变更则取值为1,否则,则为0。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D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346 5、-0.309 9,表明不同企业之间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存在较大波动。衡量监事会经济独立性的3个变量SUP_R、SUP_D和SUP_N均值分别为0.268 3、0.550 7和1.073 0,说明在研究区间内,平均每家公司中未在本公司内领取薪酬的监事占监事总人数的比例约为26.83%,拥有未在本公司领取薪酬监事的上市公司约有55.07%,平均每家公司都能拥有未在本公司领取薪酬的监事,说明样本公司的监事会经济独立现象较为普遍。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续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2 实证检验结果

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列(1)~(3)中SUP_R、SUP_D、SUP_N与DA均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具有监事会经济独立性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低,且未领取薪酬的监事人数越多、比例越高,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上述结果表明,监事会经济独立性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假设1得到验证。提高监事会的经济独立性有利于提高监事会的治理效率,有利于平衡企业内不同利益者的权益,防止董事会以及其他管理者牟取私利,更好行使其监督功能。

表2 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续表2 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控制变量方面,FIRST、LOGJS、SUPAVSA、LOSS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监事会规模越大、监事平均薪酬越高、企业发生亏损均能抑制企业盈余管理。DUAL、SIZE、ROA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两职合一、企业规模越大以及高资产收益率会促进企业盈余管理。

企业产权性质对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盈余管理的影响见表3。其中,3个交互项SUP_R×STATE、SUP_D×STATE、SUP_N×STATE系数均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以上结果表明,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部分非国有企业中更强,研究假设2得以支持。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为部分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及其工作效率,从而在监督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削弱了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表3 企业产权性质对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盈余管理的影响

监事会主席变更对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见表4。其中,3个交互项SUP_R×SKBG、SUP_D×SKBG、SUP_N×SKBG系数分别在5%、10%、5%水平上显著为正。以上结果表明,监事会主席发生变更削弱了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支持了研究假设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为,监事会主席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内部监督者之一,对于提高公司治理绩效起重要作用,若其发生变更,一定程度上削弱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表4 监事会主席变更对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3.3 稳健性检验

3.3.1 控制内生性问题

(1)工具变量法

为了缓解由于遗漏变量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选择工具变量法加以应对。参考周泽将等[3]的工具变量选择,其中,SUP_R选择的工具变量为TONGH_R(等于除本公司外同年度同行业其他公司未在其公司内领取薪酬监事比例的均值),SUP_D选择的工具变量为TONGH_D(等于除本公司外同年度同行业其他公司是否聘任未在其公司内领取薪酬监事的均值),SUP_N选择的工具变量为TONGH_N(等于除本公司外同年度同行业其他公司是否聘任未在其公司内领取薪酬监事人数的均值)。2SLS回归结果显示研究结论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2)增加控制变量

为了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回归结果的变量干扰,本研究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了董事会中未在本公司领取薪酬董事的比例DIR(等于未在本公司领取薪酬的董事与董事会总人数之比)、监事会持股比例SUPCR(等于监事会总持股比例),是否聘请“四大”BIG4(若聘请“四大”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跟踪分析师人数ATTEND(等于跟踪分析师数量的自然对数),回归结果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3.3.2 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参考何瑛等[20],本研究选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来缓解模型选择偏差问题。SUP_D为被解释变量,将对SUP_D有影响的控制变量作为匹配变量率[具体见模型(7))],使用Logit回归,倾向分值选取最近邻方法,并在2组之间进行1∶1有放回匹配,倾向得分匹配之后共得到15 348个样本。

SUP_D=β0++β1FIRST+β2DUAL+β3LOGJS+β4SUPAVSA+β5ST+β6SIZE+β7LEV+

β8ROA+β9LOSS+INDUS+YEAR+ε

(7)

模型(7)中变量定义同上文,使用匹配后样本重复表2、表3和表4的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作为监事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监事会经济独立性的提高对于增强其监督效应具有重要影响,进而起到抑制管理层不合规行为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资本市场2011—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首先,监事会经济独立性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经过工具变量法、PSM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其次,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最后,监事会主席的变更显著削弱了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以上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如何影响企业盈余管理,丰富了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

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如下:(1)关注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显著抑制作用。对于政府而言,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监事会监督体系,尤其要注意完善监事会经济独立性的相关规定,如参考董事会相关制度规定监事会中需要有一定比例的独立监事,尽可能为监事会监督工作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进而减少盈余管理等行为出现的概率。(2)关注不同性质的企业在监事会经济独立性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阻碍作用。更加注重提升监事会的独立性,减少监事会在履职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清楚划分各部门、各层级的权责,设立更为规范的监事会制度,从而提高监事会治理效率。(3)重视监事会主席变更在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作用中的不利影响。企业内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尤其是在监事会主席或其他董事以及高管发生变更时,要加强对可能产生严重经济后果的行为的管理。此外,外部监督机构也应重视对此类企业的评估,以更好维护广大股东利益。

猜你喜欢

监事监事会独立性
独立性检验高考热点例析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论我国上市公司建立独立监事制度之必要性
学会监事会召开2018年度监事会会议
论我国上市公司建立独立监事制度之必要性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独立性与责任
改革监事会工作体制 提高国企监督有效性
《公司法》修改中的监事会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