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血清指标观察

2021-03-19张亦磊刘晓晨郑明华王志杰王朝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肠系膜入路结肠

梁 明,张亦磊,刘晓晨,肖 栋,郑明华,陈 亮,翟 超,韩 拓,王志杰,王朝阳

(三二○一医院肿瘤外科,陕西 汉中 723000)

腹腔镜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LRR)是临床治疗右半结肠癌(RCC)的重要方法[1]。资料显示,LRR治疗RCC尽管可有效切除病灶,减轻肿瘤负担,延长患者生命,但因右半结肠解剖结构复杂,术中常易导致腹膜后结构损伤,引发并发症,加重患者痛苦[2]。资料显示,不同入路LRR治疗RCC可获得不同的外科平面及手术结果,恰当选择手术入路有助于避免术区过度损伤[3]。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将不同入路LRR应用于RCC的临床治疗,以评价其疗效及对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9(S100A9)、人衰老关键蛋白1(FBLN1)、糖类抗原199(CA199)及机体应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RCC患者114例,纳入标准:经术后病理及CT、MRI诊断为RCC者;单一病灶者;手术适应证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病灶已转移者;多发病灶者;既往肠道手术史者;其他治疗史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免疫功能异常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A组行中间入路LRR,先为头高脚低位,五孔法置入导管,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头侧方向推网膜,牵拉小肠、横结肠及回盲部系膜,肠系膜血管完全显露后对右结肠、回结肠及结肠右支血管行结扎操作,清扫淋巴结,离断胃、肝结肠韧带。改为头低脚高位,游离切除右半结肠。吻合器吻合,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B组行尾侧入路LRR,先为头高脚低位,五孔法置入导管,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推开大网膜、小肠,判断回盲部,于小肠系膜根部连接右髂窝位切开小肠系膜,进入Todlt,自尾侧、头侧、大结肠肝曲扩展,标志胰头处,转向内侧对右结肠、回结肠及结肠右支血管行结扎操作,清扫淋巴结。改为头高脚低位,切断肝、胃结肠韧带,结肠肝曲游离。再改为平卧位,切开脐部正中,行肠管游离并拉出,切除右半结肠。吻合器吻合,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S100A9、FBLN1、CA199等肿瘤标志物;术前及术后1 d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应激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A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大于B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肿瘤相关因子比较两组术前血清S100A9、FBLN1、CA19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S100A9、CA199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血清FBLN1水平均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肿瘤相关因子比较

2.3 两组应激因子比较两组术前血清Cor、ALD、ACT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or、ALD、ACTH水平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应激因子比较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χ2=4.185,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RCC治疗临床多选择中间入路LRR及尾侧入路LRR[4]。中间入路LRR通常先结扎病灶根部血管,从内向外进行解剖,Todlt间隙游离,再游离肠管、肠系膜,这样不但能够恰当选择外科平面,避免腹膜后结构损伤,还可彻底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符合无瘤原则[5]。但是,对于血管变异、走形复杂及肠系膜肥厚RCC患者,因术中难以准确判断手术解剖标志,选择手术层面较为困难,术中常易误操作,加重患者损伤[6]。此外,患者肠系膜较薄,术中常易伤及肠系膜及其他组织,甚至导致肠系膜严重破裂[7]。尾侧入路LRR从右侧结肠系膜根部入手,进至右侧Todlt间隙,自尾侧向头侧解剖分离,并完成LRR[8]。因小肠及右半结肠系膜根部均依附于后腹壁,且该部位并无较大血管融合,便于暴露肠系膜血管,可实现全程可视化操作,有效避免不必要创伤,尤其是可避免伤及血管,减少出血量[9]。尾侧入路LRR于右半结肠系膜背侧进行,不但不会伤及右半结肠系膜,而且不会受血管变异、走形复杂及肠系膜肥厚的影响,不但有助于选择手术层面,且不易伤及血管[10]。尾侧入路LRR解剖标志固定,探查后腹膜与右半结肠系膜根部相融合的部位较为容易,不易受中结肠血管及肠系膜血管变异的影响[11]。与中间入路LRR相同,尾侧入路LRR也符合无瘤原则,能够实现病灶彻底切除及淋巴结彻底清扫,达到治疗目的[12]。本研究中,A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大于B组,说明与中间入路LRR相比较,尾侧入路LRR操作更为简便,创伤更小。两组其他围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手术入路可获得较为一致的手术结局。

肿瘤相关因子水平改变是评价肿瘤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13]。S100A9多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可经Wnt/β-catenin信号通道诱导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转移。S100A9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可经Mac-1依赖诱导纤维蛋白原与中性粒细胞间的黏附[14]。资料显示,S100A9高表达于结直肠癌,且其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15]。FBLN1为抑癌基因,可与血管生成素等多种物质相结合干预肿瘤细胞信号正常转导,促进其凋亡。FBLN1能够经多种路径干预生长相关癌基因-α生成,并经抑制其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在抑制其增殖的同时促进其凋亡[16]。CA199为多种恶性肿瘤标志物,通常高表达于消化道肿瘤及胰腺癌[17]。本研究术后,A、B组S100A9、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FBLN1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两组血清S100A9、FBLN1、CA199水平均无差异,说明两种入路均可有效切除病灶,改善肿瘤相关因子水平。

手术可产生强烈的机体应激,影响多种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缓解机体应激有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8]。手术可对HPA轴产生刺激,进而影响肾上腺皮质,促进分泌应激因子[19]。Cor、ALD、ACTH为常见应激因子,其水平过度升高可导致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等系统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引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免疫抑制、血管内皮损伤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本研究术后1 d,A组血清应激因子均高于B组,说明中间入路LRR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对心血管、免疫等系统产生更大的影响,给患者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进一步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发现A组存在更多的血压升高患者,说明机体应激可给心血管系统带来较大的影响。

总之,在RCC治疗过程中,中间入路及尾侧入路LRR均可彻底切除病灶,降低血清S100A9、FBLN1、CA199水平。但尾侧入路LRR具有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机体应激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猜你喜欢

肠系膜入路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5例临床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