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五种意识,赢取高分作文

2021-03-16>>>尹

考试与招生 2021年2期
关键词:鲍叔事例论点

>>>尹 杰

高三学子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作文成绩呢?笔者认为,不必拿出大量时间做专项写作训练,只需在每一次写作时强化五种意识,力求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五项内容,锁定高分不成问题。

一、强化审题意识,关注命题人的思考方向

写作不是自言自语,要明确试题背后命题人想让你写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写,要从整体上去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情感倾向与价值取向。比如2020 年全国卷I“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个作文试题,表面看来是让你写对哪一个人物感触最深,但实质却是透过这个作文让我们融通古今,让当代青年拥有古人的那种胸襟与气度、胸怀与气魄,如果只言古不言今,或者只为写古而写古,那就背离或偏离了命题人的初衷。高分作文《知人谓俊赏,谦退甘让贤》,可谓深得命题人心意,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优秀片段。

一句劝谏,解人才之缧绁,以俊赏眼光奠定百年基业;一身谦退,让高位于贤者,以气度修养成就春秋华章。兼知人之明,谓之俊赏;怀谦退之德,谓之贤明。一身海纳君子气,一双明达识珠目,鲍叔当之无愧。

对朋友才学的由衷赞叹,对千年基业的目光打量,鲍叔贵在知人。各为其主的结果不是反目成仇,而是两皆欢喜。鲍叔对管仲的了解,对国家的考虑,使那句谏言成为后世知人之明的佳话。无论古章中欧阳修“吾当退让此人”的慧眼识才,还是今篇中老舍提掖后进汪曾祺时的青眼有加,都映出当年鲍叔知人荐管仲的溢彩流光,都是明达眼光的映射辐合。

甘居其下的襟怀若谷,不趋高禄的淡然如水,鲍叔贵在谦退。没有因举荐得人而自诩有功,没有因友人上位而愤抑不平,鲍叔守淡泊甘让贤,只愿做那绿叶心甘情愿地陪衬渲染,迎接一个盛世的到来。君子气度于无声处肆意铺陈,也在汗青册页上留下意味深长的一笔。

掩卷深思, 历史与现实语境的因循, 鉴于鲍叔之往事,有资于今日之治道。现代社会仍需鲍叔熠熠闪光的君子品格。在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我们需要甘做绿叶、甘当人梯的奉献者,亦需要慧眼识人、深谋远虑的指路人。

幸而,时代的围场中,从不乏这样大眼光、大胸怀、大担当、大作为的贤者,为现代化征程添砖加瓦,添注加解。在学术界,有甘当人梯毫无保留传后学的航天科研团队,老教授甘当烛火照亮年轻人才的漫漫前路;在演艺界,有愿当绿叶的幕后工作人员,他们不为人所知晓,但功成必然有他们的无悔托举。社会各界“鲍叔们”的一颗赤子之心,一腔火热情怀,终画出大美人间。

这篇文章出彩的地方很多,比如语言的整散结合、结构的总分有序,但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见识和格局,他的站位很高,深得命题人青睐,高三学子不可不深入借鉴。

二、强化文体意识,关注情境化的写作要求

从2016 年至今,任务驱动型作文一直都是命题人的最爱之一。任务指令有直接的,有含蓄的,花样百出,但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文体要求,准确地说是实用类文体要求,书信体、演讲稿、观后感、发言稿、主持词、辩论稿、倡议书等等,都可能是考查的内容。很多同学只是关注了实用类文体的格式,确实,格式很重要,格式不对是硬伤,但除了格式,各种文体在写作时还有各自的特殊性,不能格式上是书信体,内容却还是议论文,这种穿靴戴帽式的写法,应该尽量规避。面对文体要求,写作时不妨跟自己来个“文体三问”:这种文体有什么格式的要求?这种文体在写作上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写好这种文体有哪些“绝招”?

以倡议书为例,写好倡议书文体的作文,至少要做到两点。第一,文章格式要规范,结构完整。写给谁,倡议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倡议什么内容,倡议发出者的身份,都要有明确的表述。第二,文章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有的倡议书要以“倡议背景、原因”为重点,有的要以“倡议内容和要求”为重点,行文时还要做到条理分明,眉目清晰。

比如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向本市市民写一份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学生作文】

绿色生活 以召阳春——“践行绿色生活”倡议书

杨运佳

尊敬的本市市民:

《林泉高致》中有言:“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是在自然破坏严重、生态日益崩溃的现在,似乎“山水可行”“山水可居”已遥遥无期。人们在破碎的环境中贪婪地索取自己的生活。因此,我特别在此倡议,绿色生活,以召阳春,点亮绿色生活之梦,塑造青山绿水美好家园。

第一,减少索取,节约资源。孟子曾言:“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无论是苏余年坚持拍摄的《流浪的口袋》,抑或是当今推行的垃圾分类,都道出了减少破坏与节约资源的真谛。当你捡起路边的一片垃圾,你就护卫了翠绿草坪;当你节约用电,你就点亮了环保世界;当你进行一次垃圾分类,你就找到了绿色生活的打开方式。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取有所不取,故得大道极高明。减少索取,节约资源,是对生态的让步,也是君子的取舍,更是对美好家园的担当。

第二,绿色出行,净化大气。从柴静的《穹顶之下》到“APEC 蓝”的出现,反映了当今治理大气污染已成燃眉之急,但从汽车限行、关闭废弃工厂,到签署《巴黎气候协定》,我们则看到了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和毅力。绿色出行,不仅是对生命健康的追求,更是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追求。安步当车、购置新能源汽车、骑行共享单车,诚应是我们新的生活选择。由是我们才能迎来蓝天白云,看清远方世界,才能感受到“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上冰,獭祭河,鸿雁来”的美好生活。

第三,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行动。发现环保问题你可以拨打热线,可以主动制止污染行为,可以找寻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总之,为环境行动,为家园行动,为自己行动。《寂静的春天》中说:“我们从自然中获得力量,支撑我们一生。”我们也要用这种质性、自然的力量去行动,不尚空谈,走上绿色生活的康庄大道,找到美丽美好的大同社会。

冯骥才说:“人类应该被安放在适宜尺度中,并以自然为背景,这就是为什么在传统山水画中人物总是很渺小的原因。”各位市民,也许我们不能像哈佛学生那样“垃圾造城”,不能像焦裕禄那样“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但我们若能共同行动,绿色生活,绿色出行,节约资源,就能增辉日月,补益山河,就能“他日移居山溪里,以景为我召阳春”!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响应号召,不负万水千山。

河北中学生

2020 年10 月18 日

这篇文章完美地回答了“文体三问”:第一,格式规范;第二,重点突出,因为原因和目的人人皆知,所以略写,怎样去做、发出具体倡议等内容重点详写且很有层次;第三,特色鲜明,文化味十足,大量的引言信手拈来,有文化底蕴且不给人以堆砌之感。

三、强化结构意识,关注阅卷者的逻辑认同

按理说,写作本应是独抒性灵,文无定法,但读者只有阅卷老师的特殊性,又要求我们遵循阅卷者的逻辑认同与感情期待,写出“规矩又不寻常”的作文。从阅卷者的角度而言,大多都青睐有分论点或者叫筋骨句的作文,而所谓的分论点、筋骨句又不能太多,所以,笔者在此推荐一种写作结构—“2+X”写作模式。“2”就是要求写作要有两个分论点或筋骨句,不能多也不能少,两个分论点或筋骨句要字数相近、句式相似、内容相别、情感相关,要紧紧扣住材料主旨进行设置,绝不能偏离材料内涵。“X”一般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如果文章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的话,那么X 属于主体部分分论点一、分论点二之后的第三部分。X 的内容是对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二的总结、拓展与升华,是文章思想的制高点,也是与现实、自身联系的“自留地”,通常在开头可采用“掩卷沉思”“揆诸当下”“概而言之”“反观诸己”等词语切入。高分作文《知人谓俊赏,谦退甘让贤》,就是一篇典型的“2+X”结构模式。文章先总后分,提出“对朋友才学的由衷赞叹,对千年基业的目光打量,鲍叔贵在知人”“甘居其下的襟怀若谷,不趋高禄的淡然如水,鲍叔贵在谦退”两个分论点,并进行了论证,然后以“掩卷深思”“幸而”写出了“X”部分,联系当下,思想升华。两个分论点,要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整齐划一;“X”部分,则强调联系现实与自我,拓展升华,灵动自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强化素材意识,关注出彩点的精心营造

结构是骨架,素材是血肉。没有素材或缺乏素材的文章,给人以空洞、浮华的感觉,素材多的文章给人以论据充分、事例丰赡、内容充实甚至富有底蕴、文采斐然的感觉。总之,一篇文章绝不能少了素材,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通常以九个素材为宜。素材包括引言素材和事例素材。事例素材又包括人物素材、事件素材和意象素材。人物素材、事件素材大家通常比较熟悉,意象素材指的是诸如长城、圆明园、雄鹰、胡杨、康河以及梅、兰、竹、菊、荷等自身具有特殊含义的物象,这些素材如果用得恰当,往往会产生神来之笔。一般而言,在审清材料、明确任务、确定立意之后,先不着急动笔,而是联想一下与主题、话题、材料相关的一些名言和事例,尽量想得多一些,然后进行“排兵布阵”,哪个名言用在开头,哪个名言用在结尾,哪几个事例用在分论点一里,哪几个事例用在分论点二里,哪几个事例用在“X”部分。例子多就集中写,对于同向的就三个一组采用某种句式排比来写,对于正反异向的就两个一组采用某种句式对比来写,例子少而不常见的则可写得稍微详细一些。真正写作时无论是名言还是事例,都要注意与主题、话题、材料进行对接和关联分析,没有对接分析的事例不叫论据,叫堆砌。通过对接分析,可以把角度选得更精准一些,即便看起来关联不是特别密切的素材也可以变得更准确、更典型、更贴切。无数的事例证明,名言、事例用得多、用得巧,本身就是文章的出彩点、增分点,高三学子务必高度重视。

五、强化书面意识,关注高颜值的隔屏对话

阅卷老师网上阅卷,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如果看到一些“钢丝球体”“虫爬爬体”难免会情绪烦躁,所以要尽量把卷面规范一些、工整一些,力求让人“赏心悦目”,至少也要“平心静气”。

1.字体大小合适

字体的大小要相同,不能忽大忽小,不能东倒西歪;不能把字写得像蚂蚁一样小,也不能把字写得偏大,甚至出格子。

2.笔色浓淡相宜

有些学生在写字时,虽使用的是标准的签字笔,但因用力不够,写出来的字颜色很浅,呈灰色,此颜色再经电脑扫描会变得更浅,影响阅卷效果,所以写字时力度要稍大一些,字色要稍深一些。

3.标点使用规范

熟悉各种标点的用法,注意标点的位置,比如不在一行之首出现句号、逗号、问号、顿号、分号,可以将这些标点放在上一行的末尾;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不要简化成占一格,也不能断开,等等。不能随意加标点,也不能不加标点,比如一逗到底。

4.尽量不要修改

卷面尽量少出现修改,如果非改不可,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究修改的位置。修改时画的线条能直勿斜,能少勿多,切忌横竖交叉呈蛛网状,更忌随意涂画,甚至涂成黑疙瘩。

5.篇幅长短合理

作文评分标准规定,少于800 字的每少50 字扣2 分。并且,从实际情况看,不足800字的文章很难突破45 分。如果超过1000 字,又会给人以拖沓之感,所以整篇文章以800 字再多写4 行为宜。

6.掌握行款格式

一篇900 字左右的文章,分8 到11 段为宜。段落宜紧凑自然,长短搭配合理,有机结合,不可过长或过短。分段结尾处应处于本行的中间位置,以便让分段的标志更明显、合理。

猜你喜欢

鲍叔事例论点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例”后有“析”方可取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