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二轮复习的策略

2021-03-16李瑞红

考试与招生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考点试题

>>>李瑞红

二轮复习阶段是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二轮复习的效率?现结合高三学习的实际情况,整理出如下策略。

一、纵横交错,整合知识体系

一轮复习多采用“专题—主题”式体例,往往忽视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不利于构建完整的历史结构,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知识点混淆、思路狭窄等问题。二轮复习应重视通史体系下的知识整合,分阶段整合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中国古代史可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将历史分期能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历史发展的线索,对历史事件进行时空定位。另外,把相关考点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整合在相应的时段,有助于把握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

在按照通史顺序整合史实的同时,还应关注各时期的阶段特征(2020 年全国I 卷第42题的考查方向)。各个发展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知识体系的“纬线”。阶段特征揭示了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起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的作用。如,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思想上,佛教、道教与儒学并行、交融;少数民族内迁促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交融。掌握各阶段的特征,可以纲举目张,宏观把握历史史实。

二、删繁就简,把握核心考点

受题量的限制,高考试题覆盖的知识点是有限的,因此,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基础和主干知识中。在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中,围绕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优势与作用(国家力量)、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内涵、洋务运动、维新派的思想与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工业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极格局、欧洲一体化、第三世界的兴起、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影响(唯物史观)等考点、学科素养多次命题。因此,二轮复习应结合课标要求、高考命题规律及时政热点,避繁就简,在知识量上做减法,对重要概念、重大史实等核心考点在宽度、深度、高度、维度上做加法。

以核心考点“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优势”为例,二轮复习中需深入理解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概念,体悟我国古代多元一体的国家政治格局。我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的治理表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我国古代史中曾数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最终都会走向统一。二是“要在中央”,在郡县体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是2000 多年封建国家最基本的治理制度体系。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三是因俗而治。在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下,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状况灵活制定政策,适度保持地方的自治、分治。在古代历史中,中央集权保障了国家力量,具有诸多积极影响:(1)局势稳定:中央集权的建立,使得政令从上而下统一有效,能够使经济在统一的政策下稳定地发展,使人们生活安定,社会稳定,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2)经济交流: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促进了物品的流通,加快经济的发展。(3)互相学习:中央集权的建立使得人员、思想文化得到广泛交流,能够互相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4)规模生产:中央集权的建立,在行政上使得国家更加紧密,这样就能够集中国家的物力、财力、人力进行大规模建设和大规模生产,共同抵御各种灾害。掌握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核心知识对于解题大有裨益。

三、强化训练,提升思维水平

高考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以重大史实为依托,注重全方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习题训练是二轮复习的实用之策和必由之路。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的探究、练习中逐渐形成的。二轮复习的试题质量直接关乎复习效率,一道优质的历史试题,出题人需要做大量的史学阅读和整合工作,并将学术成果与中学教学实际相联系。做优质试题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可以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二轮阶段可重做高考题。在现今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需关注新课改地区的高考动向,适当加强对组合式选择题、否定式选择题、最佳选项选择题和主观开放型试题的训练,以提升新题型的解题能力和探究、建模能力。除数量有限的高考题外,各地优质的模拟题也可选用。二轮复习的试题选择切不可盲目求原创,而应以试题自身质量为首要评判标准。

在二轮复习中,还应注意不要盲目追求训练的数量而忽视对试题的深入研究,不能只简单地归纳试题形式、设问类型而忽视对解题逻辑思维的探究。我们应以试题情境为载体,深入思考,不断提升个人历史思维的宽度、深度和准确性、严谨性。以2020 年全国文综卷I第41 题第(2)问为例:

材料二 1993 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 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 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某两名考生对此问题的解答为:

由图片可知考生答题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路混乱、思维狭窄的错误倾向。解题时,需对试题情境进行时空定位,本题时间为1993—2004 年,与此无关的知识点不应选用。二、需将设问各要素细化并拆分至最小化。中国、德国各具备怎样的条件?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基于双方怎样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在充分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合理发散,调用相关联知识解题。三、解题时切忌不顾材料内容,不深入思考,机械照搬解题模板。解题模板对拓展答案要点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材料的分析、围绕材料进行前后延伸并合理推理才是第一位的。

总之,二轮复习应构建知识网络,同时精准掌握核心考点,加强对训练的把控与思考,力求做到缺漏知识完整化、散乱知识条理化、重点知识精细化、解题反思常态化、解题视角多样化。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考点试题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