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市运动休闲城市构建基础与路径

2021-03-14王永张智俊沧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沧州市沧州大运河

王永 张智俊 沧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一、背景

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全民健身已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伴随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要点之一,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运动休闲城市建设成为各级政府今后发展的重点工作。运动休闲城市是人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建设、文化内涵全方位融合,使城市在发展竞争的趋势下,更加符合宜业、宜居、宜游、和谐、人本、生态的需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沧州市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重要城市之一,同时拥有215公里大运河流经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为城市的滋补和发展带来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运动休闲城市构建基础因素的研究,剖析运动休闲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关键因素和实现路径,旨在为沧州市在现代化运动休闲城市建设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构建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

沧州市位于冀中平原的东部,地势较低平,起伏不大,海拔为2-17米,气候呈明显的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空气温度适中,阳光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等特点。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作为南运河中重要部分,北自青县李友屯村,南至吴桥县大兴庄村,该段流经青县、沧县、沧州市区、泊头市、南皮县、东光县和吴桥县,全长215千米,其长度占京杭大运河全部的1/8,而且沧州市是京杭运河所流经的18座城市中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

沧州市作为京杭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结合其地理和气候因素,为沧州市建设发展运动休闲城市提供优越的空间地理环境优势。

(二)社会环境

人口与民族构成。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沧州市常住人口为730.1万人。男性人口占比为51.10%,女性人口占比为48.90%。从年龄结构来看0-14岁人口占比为22.31%,15-59岁人口占比为57.96%,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9.72%。

(注:本图引自红黑人口库www.hongheiku.com)

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沧州市共有41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6万余人,占沧州市总人口数的3.5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人口数量最多,占沧州市少数民族人口近90%,同时沧州市也是全省回族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

从以上人口和民族成分显示,沧州市人口的年龄段结构比率合理,多民族的成分的构成,可以为沧州市全民健身和运动休闲城市发展建设融入更多的民族特色,实现运动休闲城市项目发展的民族特色性。

(三)悠久历史文武资源

沧州的历史文化悠久,从战国时期沧州因临渤海而得名。沧州民风淳朴、勇敢、刚强加上历史条件关系被人民称为“武建泱泱乎有表海熊风”。沧州武术闻名遐迩,素有“武术之乡”之称。据史籍记载,沧州得民间武术,兴于明代,盛于清代,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名扬海内外。1979年后,沧州武术再次振兴。地、市及各县相继建立武术协会,建立、恢复、充实业余体校武术队,一些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编排武术操,民办武术馆、社,如雨后春笋,迅速蓬勃发展。沧州武术门类繁多,除去失传的武术门类外,目前现存武术门类共计50余种,有八极、六合、通臂、劈挂、螳螂、青萍剑、苗刀、燕青、戳脚、太极、八卦等武术门类遍布沧州各地。

除武术之外,吴桥杂技在沧州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民谣有:“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之说。建国后,沧州吴桥杂技蓬勃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杂技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又如沧县舞狮子、黄骅麒麟舞、盐山武术扇等都为沧州民间文武资源的丰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历史文武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丰富沧州居民的业余生活、强健体魄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

(四)国家发展战略大环境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战略总统布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七年来,京津冀“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三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成效日渐显现。

大运河作为一条历史文化长河,有其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为打造享誉中外的大运河文化带,2019 年 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强调要积极推动运河文化同有关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鼓励和支持大运河沿线城市要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各地要积极开展徒步、健走、马拉松、骑行、赛龙舟等赛事品牌,引领新的消费模式,加速休闲体育与文旅产业相融合。

三、实现路径

(一)充分发掘沧州地域体育运动项目资源与运河资源相融合

运动休闲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所举办的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资源,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可以以赛带动城市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升和改进城市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同时也可以带动城市居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改善居民的运动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等。沧州市作为河北省一座重要城市,以“武术之乡”闻名全国,加之京杭大运河的穿过,为沧州市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15千米,占京杭大运河全长的1/8,是所流经的18座城市中最长的。沧州市民俗体育资源非常丰富,有50余种武术门类,沧县舞狮,黄骅麒麟舞等等,这些民俗体育资源的存在必定有他独到优点,同时拥有一定的练习和爱好者,为休闲运动城市的打造添砖加瓦。基于原有的赛事资源和不断完善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工程,并结合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有利于沧州市向运动休闲城市的过渡。

(二)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引领民间组织承办特色休闲运动项目

近年来,沧州市围绕大运河举办了很多运动比赛项目,比如,半程马拉松、大运河城市定向穿越赛、大运河马术公开赛、大运河五人制足球赛等,通过政府部门举办的比赛,带动了全民健身的发展,但在项目的数量、覆盖人群的广度、影响的深度上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部门同广大人民群众多沟通交流,充分挖掘民间资源,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

首先,政府部门应多举办符合广大群众参与的休闲体育项目,以此来带动群众参与到比赛中来,引导广大群众加强体育锻炼。其次,政府部门也要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诉求,举办人民群众期望值高的休闲运动项目,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休闲体育运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中来。同时放权、供场地给各类民间组织,为他们组织特色休闲运动项目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如,根据不同季节情况举办游泳比赛、端午节举办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根据大运河地理特点举办定向越野赛、依运河特点举办运河自行车骑行赛等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休闲体育项目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通过赛事来引导和促进广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中去,提高改善广大群众的健康,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加大城市休闲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运动休闲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完善的休闲体育基础设施将为更有效的开展群体健身提供硬件设施的基础保障。这些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各小区、健身集中点、健身公园、广场等地,这些地方是专门为广大人民群众休闲之余运动健身的专用场所。这些全民健身设施也被称为民生工程,在全国各大城市地区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该项工程,沧州市也不例外。但是从走访调研发现诸多问题和诉求,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公共健身器材的老化和损坏、维护和更换不及时问题,及公共健身器材的提供与健身群众的需求不匹配等诉求,这也是沧州市在运动休闲城市建设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四)充分发挥当地高校资源,尤其是沧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

沧州师范学院作为沧州市唯一一所市属本科院校,为沧州的发展和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高校资源的利用需要政府根据实际需求,并结合高校现实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实施。

目前该校的体育学院拥有三个专业,一是体育教育专业,二是舞蹈表演专业,三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三大专业都与沧州的历史文武资源相匹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体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胜任沧州市各类休闲体育竞赛的执裁工作,或者是承担全民健身的指导任务,同时可以向广大群众示范健身运动的规范动作和讲解运动方面的专业知识;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主要为民族民间舞、体育舞蹈、竞技健美操方向,他们均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可以胜任沧州市地方舞蹈和健身操的交流和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正契合沧州武术之乡的特色,可以与民间武术资源相互借鉴学习,共同促进沧州市武术的发展与传承。

四、结语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需要通过休闲运动的手段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运动休闲城市的建设应运而生。运动休闲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休闲和运动为手段,不断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居民的幸福指数。让城市向更加宜居环境进发,让居民享受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沧州市运动休闲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当地得天独厚的大运河优势,要充分挖掘地方的民俗体育资源优势,完善制度服务,整合各种有利于运动休闲城市发展建设的资源,取长补短,将沧州市建设成一座独具地方特色的运动休闲城市。

猜你喜欢

沧州市沧州大运河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沧州有海
When filming a documentary to check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hich is best: Internet or Print?
“爱档案、提素质、强服务”沧州市二百余名档案人员集中“充电”
用物理知识解释动脉血栓的形成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