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2021-03-11苏冬凉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美模态诗歌

苏冬凉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统一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简称“双一流”)。“双一流”政策的出台,推进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促进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双一流’建设将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整个国家发展的‘先发’和‘前驱’作用,进一步彰显人才和智力的双支撑作用。”[1]“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具有较强国际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生,从而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作为培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一流”背景下,构建多模态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高校英美文学课在短课时内尽可能地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目的,是高校英美文学课改革的出路所在。

高校英美文学课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把第二课堂变为主要课堂,通过文字、图像、颜色、音乐、视频等多模态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先充分准备和预习,教师在课上也可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沟通和讲解,并建立多元评价系统。多模态理论与翻转课堂的诸多特点相契合,多模态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的手段,促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而翻转课堂是多模态教学的重要载体,为多模态教学模式提供了时间保证,促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实现。两种教学模式相辅相成,两者的结合必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高校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理论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始于2007年。2011年,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由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提出(见图1),并得到广泛的接受。翻转课堂主要是把知识学习环节前置,使第二课堂成为知识学习和消化的主课堂。“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直接教学,而将课堂时间战略性地用于集体或个性化活动。”[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成了指导者和组织者。“翻转课堂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将课堂注意力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和学习上。”[3]作为近年来教育界新兴的教育理念,翻转课堂给高校课时少内容多的英美文学课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图1 Talbert 的翻转课堂模式[4]

二、多模态教学理论

韩礼德认为,“除了语言,人们还有许多表达意义的方法,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5]。多模态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将文字、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融入到教学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促使其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外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多模态性的交际过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口语为语言模态,伴随着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言模态一般占据支配地位,为主模态,但是语言模态存在不足,例如,语言具有瞬间即时性,无法长期保留,先天的抽象性使其无法提供具体、形象的信息描述。因此,其他模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6]

在高校英美文学课中充分运用多模态教学,将文字模态、图像模态、音频模态、视频模态等运用于教学中,可以赋予文学作品以生命,提高英美文学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可以利用改编电影进行多模态教学,改编电影中的视频、图像、声音、语言等符号资源可以帮助再现文学作品的意义,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得到提高。“改编往往推动文学的演进,极大地影响了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相互的渗透。”[7]

三、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课结合翻转课堂和多模态教学的具体步骤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首先,在课前,教师可通过多模态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课上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感知和初步内化,具体的多模态模式可以是与主题相关的音频、视频、PPT、图像、文字等。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可让学生记录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并通过QQ或微信或网络平台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接着,教师可在课上对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利用多模态模式组织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和交流,也可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模仿秀、分角色扮演等;课后在翻转课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可在课后布置相关多模态的相关作业,如制作视频、声音模仿秀、角色扮演、文字等,并上传到QQ、微信或网络平台,教师可进行评价,学生间也可进行互动和交流。

1.高校英美文学课诗歌教学实例

英美文学课的多模态教学可以具体分为诗歌多模态教学、小说片段多模态教学及戏剧片段多模态教学。英美文学课上的诗歌多模态和翻转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建立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微信或QQ教学平台,由教师把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文字和音频和视频等上传到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听相关诗歌不同版本的朗诵、改编歌曲或视频,并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朗诵或歌曲进行比较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诗歌进行音频模仿或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象创作与诗歌相关的PPT,并上传到平台;课中,教师可以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对学生的诗歌朗诵和创作的PPT进行点评和评分;课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内容和点评进行复习总结。

诗歌是文学形式中最抽象的,通过在课前让学生听诗歌的朗读及观看根据诗歌编辑的PPT或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抽象的诗歌形象化,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比如,在鉴赏美国作家爱伦·坡诗歌《乌鸦》时,教师可以课前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听《乌鸦》的朗读,并且观看含有《乌鸦》意象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恐怖气氛。《乌鸦》的朗读音频以一种阴沉恐怖的背景音乐和乌鸦的尖叫声贯穿整首诗歌的始末,朗读中的[ɔ:r]音,给人以死亡的悲切、恐怖和阴森之感,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爱伦·坡诗歌的艺术特点。在鉴赏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诗歌《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观看根据诗歌意象改编的PPT,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中的“cloud”“daffodils”“lake” “trees”“bay”和“stars”等意象,让学生感受诗歌水仙花之美。在鉴赏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时,可让学生课前在教学平台欣赏根据诗歌改编的歌曲,充分感受诗歌之美和玫瑰之美,比如,由美国著名歌手Eva Cassidy演唱的《一朵红红的玫瑰》或爱尔兰乐队Celtic Thunder成员Paul Byrom演唱的《一朵红红的玫瑰》视频。也可在课前或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模仿秀,并上传到教学平台,由教师进行成绩评定。诗歌朗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思,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听并在课后进行模仿,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2.高校英美文学课小说片段教学实例

英美文学课上的小说片段多模态和翻转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课前建立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或微信、QQ教学平台,由教师把与小说片段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上传到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先观看与小说片段相关的PPT和视频,并让学生根据小说片段的视频进行对话模仿并上传到平台;课中再由教师对对话模仿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课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内容和点评进行复习总结。

以英国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为例,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观看1996年以小说改编的由美国影星Ted Danson主演的电影《格列佛游记》,通过影像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格列佛在小人国之大、在大人国之小,以及在雅虎国中雅虎人的粗俗和马作主人的讽刺场面。同时通过文字和PPT形式,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先预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主导教学的全过程。”[8]除了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人国中小的例子以及在大人国中大的例子等基本问题,还可提出延伸的问题如下:(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英雄吗?(2)如何结合其他小说中的巨人对小说中的巨人国进行分析?(3)如何从解构主义角度比较《格列佛游记》和姜文2010年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4)如何从讽刺角度比较《格列佛游记》和乔治·奥威尔的《1984》?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内容进行消化和思考,并在相应的教学平台进行留言和回答。在课上,教师则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如学生对“英雄”的概念比较不清楚,教师可通过列举其他作品中的英雄来阐述“英雄”的概念,如希腊英雄奥迪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为帮希腊赢得战争的胜利,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希腊英雄。格列佛之所以不是英雄在于他的冒险不是主动参与,而且缺乏目的性。课后可让学生对课前给的问题,以及课上教师的解答进行消化,并进一步升华和总结,并在教学平台上写下相应的总结内容。

3.高校英美文学课戏剧片段教学实例

英美文学课的戏剧片段多模态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与诗歌教学和小说片段教学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戏剧片段教学可在课前时间让学生根据戏剧内容进行分角色扮演,并在课前上传角色扮演视频。教师可根据学生角色扮演视频在课中挑选角色扮演比较优秀的同学上台表演,并在课中对戏剧的内容及角色扮演情况进行点评,并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和总结。“与话语分析关系最紧密的是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也开始用于话语交际。”[9]戏剧片段模仿除了利用多模态中的听觉模式和视觉模式,还可充分利用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模式,促使学生最大化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比如,在鉴赏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观看根据戏剧改编的电影,同时让学生几个一组对其中比较经典的故事情节进行模仿。比如,戏剧Act III Scene I哈姆雷特的有关“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或最后一幕Act V Scene II哈姆雷特死前完成复仇的戏剧片段。《哈姆雷特》是获得电影改编最多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版本的《哈姆雷特》电影进行对比,如1948年由劳伦斯·奥利弗、简·西蒙斯等人主演的版本、1996年由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版本等,让学生进行对比评论,并上传到答疑互动上,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惑在课上进行评价和解读,课后可以让学生就《哈姆雷特》改编电影问题写相关的论文上交。教师也可提前制作相关的PPT,在PPT中加入相关的文字介绍、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及丹麦哈姆雷特城堡的真实图片和真人模仿,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前放到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先学习和消化。

四、结语

多模态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侧重学生平时表现的情况,从而在成绩评定上,也应当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应相应提高,由此促发学生平时参与的积极性。多模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分离的两个过程,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过程。总之,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迎合了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契机,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生,也是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英美模态诗歌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诗歌不除外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英美文学在英语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究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诗歌岛·八面来风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