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的协同模式研究

2021-03-11薛小建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载体协同资源

薛小建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阶段,创新型社会所依赖的是创新的人才和知识,需要政学研产等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而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其创业创新能力将对我国的创新经济具有重要影响。据专门机构的研究表明,以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的方式所达到的倍增效应约为1:6[1]。大学生是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群体,把握住大学生的发展状态,也就把握住了未来。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协同的参与主体

1.政府层面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中具有重要位置,政府资源主要有体现在三个方面:创业财政政策主要是各级政府基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重视而提供的一系列的财政支持;创业融资主要是国内的各大银行都具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的服务,能够缓解资金缺乏的问题;创业服务体系主要是指各地政府都积极地完善当地创业孵化服务,并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合资创建新型创业孵化载体[2]。充分利用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领作用,实现资源效益优化,消除无效资源达到信息、技术、资金、自然、社会等各类资源有机集成,提升行政效能,是政府重要地位的集中体现。政府是占有资源的主体,更是释放资源和引导资源的载体,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关键作用,促进政府职能优化。

2.高校层面

高校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中承担重要的教育影响作用,大学生富有青春活力,具有很强的创造创新能力;大学生充满对新事物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发挥出高校在创新创业中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历届校友及其校友资源的纽带关系,使高校综合资源因素的提升有充分而积极的作用。高校具有很强的高校资源,主要表现在创业教学体系、创业训练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三个方面。其中创业教学体系主要是指高校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了创业教育内容,甚至设置创新创业专项课程;创业训练体系主要是指高校中的创新创业相关比赛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创业孵化体系主要是指众多高校都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积极为在校学生创业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3.企业层面

企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创新创业的能力,无论是传统型企业或新型科技创新类企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必定要不断打破原有模式拓展新型发展模式,因此,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对企业拥有强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企业资源主要包括产学研合作资源和创业实习实践资源两个方面。产学研合作资源主要是指高校为了更好实现学生的发展,积极与校外企业进行人才、科技方面的合作,例如,可以与高校合作建设科技孵化器或是创业园的社会行业或企业。创业实习实践资源顾名思义主要是指校外企业可以给在校学生难得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项目中得到训练[3]。企业的介入,不仅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职业提升环境,同时也为在校教师的提升创造环境。企业以市场化的资源,不断触动在校教师的思维,吸引教师的市场化触角,潜移默化当中,教师会将对应理念传导给学生。技能的改变是一时的,思维的改变将决定学生未来在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格局。

4.社会层面

社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家庭资源、校友资源、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其中家庭资源就是指大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可以为其提供的助力;校友资源就是指大学生所在学校历届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的资源,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行业协会资源主要是可以帮助高校邀请社会各界的创业校友或是企业家来高校进行经验分享,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指各类权益资本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撑[4]。社会氛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发展中至关重要,是对大学生思维体系和进取精神双重提升。任何拥有强大创新创业能力的国家,必然拥有优良的创新社会氛围,让所在其中的大学生从小到大,不断浸润、不断突破、不断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的协同关系

前面对几种资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每个资源主体都可以被当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基础子资源,这些资源之间的协同关系具有多样性,当具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较多时,这些子资源之间的竞争就相对较少,可能相互独立;而当具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较少时,这些子资源之间的竞争就会很激烈,会出现资源覆盖重复的情况,相互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一方被排挤掉。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启发,本文认为两个子资源之间的协同关系一般具有如图1中的几种关系。

图1 子资源系统协同的几种方式

可以从图1看出,各个子资源之间的协同关系基本能够归为五种形态。下面对这五种关系进行简单介绍,其中图(a)所示的是两个子资源覆盖范围完全一样,例如,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都是以SYB 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招收一个学生便可以获取一份财政补贴[5],在服务内容、对象、时段、地点等方面具有高度的重叠性,所以具有激励的竞争性,最终势必某些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垄断地区的单个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图(b)和图(a)类似,只是其中一个子资源具有更多的项目,例如,人社部门除了 SYB项目之外还有创业模拟实训项目[6],但在重叠部分两个子资源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最终会向B资源退出竞争或图(e)的方向发展。图(c)是图(b)的一种优化版本,两个子资源只有一部分是重叠的,各自还有相互独立的资源,因此可以共存,重叠的那部分资源最终还是会有优势方来提供。图(d)所示的是两个子资源相互独立但发展方向呈现出相关性,例如,校外创业园主要吸引已具有市场化管理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而校内的创业孵化器主要是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入驻,这两个子资源相互独立[7],但随时有可能发展为图(c)的形式。图(e)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就是两个子资源完全独立,之间没有任何竞争性,可以实现互补共存。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协同的主导平台

根据前文对各个资源之间协同关系的分析可知,理想状态就是各个子资源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这样才能更好避免相互竞争,减少资源的浪费,构建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互补共存的资源协同关系,为了实现这样的关系就需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协同的主导平台对各个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控和平衡。平台对各个参与主体的制度性集聚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整体协同平台对各相关主体的制度性集聚模式

从图2可以看出,在整个平台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不仅对其他的参与主体具有很好的领导能力还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提高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机构的投资环境[8]。所以,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资源协同体系时需要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借助政府的主导能力来聚集其他的相关主体,形成如图中所示的以政府为主导、代表官方的资源协同主导平台。

四、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协同的载体构建

虽然前文中以政府为主导,代表官方的资源协同主导平台具有很好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但主导平台还需要配备具体的载体,才能使各类发展资源可以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匹配。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匹配不同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和大学生之间的匹配,也能更好地实现子资源之间的相互独立,避免相互竞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创业能力培养发展、专业能力培养发展、机会能力培养发展三个阶段[9]。基于阶段性的匹配不同重点资源的思想构建错位式、层级化的资源载体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错位式、层级化的资源协同载体架构

由图3可以看出,该载体架构一共包括创业教研载体、创新训练载体、模拟实训载体、项目实验载体、企业孵化载体。其中创业教研载体主要是依托高校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可以设置独立的创业教学课程和学分,积极引进校外资源促进校内创业教育和校外创业实践相结合。创新训练载体主要是通过政产学研各界通过资源协同一起建设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训练实践平台,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创业实践工作收集创新意识。模拟实训载体主要是设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专项培训和体验的训练平台,主要提供训练指导、创业过程模拟、创新实验训练等服务,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的经验值。项目实验载体主要是通过创业科研平台、项目评审考核等方式帮助高校中的初创项目能够更好地进行市场化,提高项目的管理运营能力,能够早日实现企业化的发展形态。企业孵化载体主要是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创新科技园等方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低成本的场地、资金等服务。

五、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协同的方式与实现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协同的主导平台和实施载体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资源协同方式主要包括资源互补协同方式、资源累加协同方式、资源针对协同方式、区域统筹协同方式。

1.资源互补协同方式

该方式需要各参与主体明确自身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将提供自身具有优势的资源部分,切勿盲目投放造成资源重叠、协同不合理的情况。同时需要积极弥补自身资源的劣势,积极填补资源投放缺失部分。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势必细化各项分工,在资源的角度,也将逐步细化,互补成为必然。互补协同方式的实现要素主要包括制作社会各界的资源优势和利益诉求清单;制定创业能力发展资源互补协同的顶层设计方案;确立资源互补各方之间的联动机制。明确互补协同方式各要素,以科学方式协同发展,有效提升资源效能。

2.资源累加协同方式

该方式是指在各个参与主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供全面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另外一些参与主体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进行额外的资源重点投放,力求在该类资源方面做出优势,也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不同资源群体的叠加,或相同群体不同角度的资源叠加,可以产生较大的叠加效应。目前开展资源累加协同的要素主要包括制约创业教学与培训资源的立体化累加机制、制约创业竞赛与训练资源的交错式累加机制、制约创业实践与孵化资源的差异化累加机制。

3.资源针对协同方式

该方式主要是运用在一些重点问题上,当某项资源较为有限,就需要妥善地分配投放这些资源,尽量将这些资源运用得有价值有效果。各类人群对于资源针对协同方式的需求不尽相同,但在大学生群体重更具共性,例如,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往往资金和经验是最为缺乏的方面,所以,参与资源主体在统筹协调时要积极针对这些问题重点应对[10]。针对缺乏的部分,在资源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优先介入,弥补不足。资源针对协同方式的实现要素应包括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体系;构建实战化、个性化的咨询指导体系。

4.区域统筹协同方式

考虑到各地区大学和当地政府部门的资源协同最为密切,而且国家的创新创业支持资金等资源也是分发到各地级市政府进行统筹调度的,所以,可以以地级市为范围界限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资源进行统筹协同。地区资源的导入本身就是提高本地区大学生的留存率,进而提升区域创新创业人才积累,达到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目的。区域统筹协同方式的实现要素主要包括资源协同主导机构的区域化、设置资源投放的规范与进程。

猜你喜欢

载体协同资源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