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不难教 游戏出高效

2021-03-03王艳艳

求知导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游戏教学法因为其灵活可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对游戏教学法的意义及游戏的设计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课堂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模式;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1-0073-03

作者简介:王艳艳(1991.1—),女,山東省日照市东港区第三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学阶段,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学习难度非常高的学科,常常出现畏难心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应用游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课堂游戏结合起来,赋予传统课堂生动的元素,解放学生的天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

一、游戏教学法的实施意义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年纪,心智不够成熟,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跟数学严谨认真的学科属性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应用游戏教学法增强课堂趣味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二)提升表达能力

游戏化教学是游戏和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在课堂活动中融入游戏,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游戏活动能够促进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这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顺应时代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第一,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游戏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游戏教学使课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能够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因此,游戏化教学方式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中游戏的设计方式

在小学阶段,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游戏教学法从最开始的一种简单的教学手段,发展成现在的一种体系严密、完整高效的教学模式,这充分体现了游戏教学的意义,也表明了教育改革新的方向。但是游戏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教师要认真分析并找到提升游戏教学效率的途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中游戏的设计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设计

在小学阶段,学生想象力丰富并且思维比较跳跃,对社会环境中的很多事物缺乏了解。因此,在进行游戏设计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地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和思想特征的游戏类型[1]。在游戏环节,教师也要融合数学知识,采用合理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教师只有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设计游戏,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二)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计

在进行游戏设计时,教师要严格围绕数学教学内容的特征,对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按照课本内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游戏设计。与此同时,教师要将游戏与知识点相结合,分层次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根据学生生活环境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生活化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够获得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技能。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数学思维、严密精确的判断方式也能够给学生处理问题提供帮助。所以,教师要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借助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游戏设计。因而,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不仅要考虑学生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使游戏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导入的游戏化

课前导入是新课实施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学习需求,还要及时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出现情绪不高、状态不佳的情况,教师就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形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进行课前导入。首先,教师要以课堂的教学目标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符合本课时知识特点及学生需求的游戏类型,从而有效地完成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极高的兴趣,以此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发现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不够。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组织学生展开对城市地图的描述,将空间的位置以平面的形式展示出来,组织一场“你的位置我来说”的游戏。本游戏需要学生两两搭档,一位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某一个位置,然后另一位学生说出该位置周围的三个建筑物,并且要求学生描述建筑物和该位置之间存在的位置和方向关系。通过该游戏,笔者既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对城市地图有了一定的认识。此外,笔者还组织了“辩声说位置”的游戏。笔者让一位学生蒙上眼睛,让其他学生站在其附近发出声音,蒙眼的学生要通过自己听到的声音来判断其他学生所在的位置。在游戏结束后,笔者鼓励学生用更加专业的语言来描述位置,从而引导学生一起探索与游戏相关的数学知识。

以上两个游戏结合了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同时,笔者借助一些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位置与方向”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既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获得了相关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课堂实施的游戏化

新知识的教学环节是课程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性地进行单方面的传递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并借助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另外,教师要严格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德树人的教学方针,在应用游戏的过程中,及时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地发挥游戏教学法的优势。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圆柱体和圆锥体有更加形象的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手工”的游戏。首先,为了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形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播放圆柱和圆锥的制作原理,组织学生准备材料并制作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对该立体图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生完成各自的作品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计算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通过手工制作,学生明白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所以在计算时,经过数学思维的演变,能够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针对圆锥体,教师则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对三维立体知识进行思考,掌握相关的几何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立体图形,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手工制作,搭建立体模型,从而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游戏教学法的优势。

(三)课堂延伸的游戏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练习和延伸,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但是在多数的课堂延伸环节,教师习惯性地带领学生做题,力求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但是这会使学生练习很多重复的题目,导致学生产生疲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课堂延伸环节,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也可以借助一些著名的数学典故,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含义,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快速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同样可以组织学生“玩”游戏,最大化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相关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百分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组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游戏。首先,教师将百分数的含义告诉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寻找百分数的应用场景,并且分析该场景下百分数的优势。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小组分别展示各自的成果,并给予客观评价。在这样的课堂延伸环节中,教师摒弃了传统的题海战术,而是将题目中所包含的问题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解题擂台赛”的游戏。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百分数题目,然后设计一系列擂台规则,并设计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工厂生产的废品率、家庭支出的分配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随后,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走上擂台,抢答问题。谁最先解答出正确的答案,就可以继续进行擂台赛。最后守擂台次数最多的学生获胜。在这样的游戏环节中,教师营造了一种具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潜力,让课堂效率获得显著提升。

(四)课堂评价的游戏化

课堂评价也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教师习惯将评价和作业、考试归纳到一起,以学生的作业水平或者考试水平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日常的进步,形成了“轻过程,重结果”的错误教学理念。教师应重视课堂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连贯思维,以此更加积极地进入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及时地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解决问题,从而巩固自身基础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完“圆”的相关知识后,在评价环节,为了检测学生对该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组织了“谁是填空小能手”的课堂游戏。首先,笔者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每一个知识点旁边,都设立一些填空题,如涉及圆的基本性质、圆的表面积计算方式、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知识的题目。然后,笔者组织学生抢答,抢答成功的学生可以上台填写导图中的空白部分。最后,笔者针对学生填写的内容进行评价。在游戏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贴纸、带有鼓励语言的书签等,以给予学生正面鼓励。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亲手绘制思维导图,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正面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

(五)課外实践的游戏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对课堂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课外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线下小调查”的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将学生分组,给每组学生都分配一个线下调查的主题任务,如“调查公园内在某一时段的男女数量”“调查某一超市内人员的年龄情况”等。在学生进行调查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实践步骤的规划。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丰富的游戏类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游戏化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晓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界,2020(50):31-32.

[2]赵丽丽.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36):73-74.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