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沉迷下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21-03-03孙明珠许康何存宝

求知导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

孙明珠 许康 何存宝

摘 要: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防沉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促使青少年健康游戏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高中生来说,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处于不健康的游戏状态,防沉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此,文章以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着手点,探究不健康游戏对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否存在影响,并了解防沉迷系统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这一人群的实行情况。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中生;寄宿制学校;防沉迷系统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编号:202006170092)和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K2019A0238)“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引导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1-0017-03

作者简介:孙明珠(2001.1—),女,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在读。

许康(2002.6—),男,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在读。

何存宝(2000.2—),男,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在读。

引 言

从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到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和家长共同制定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再到发布的一系列文件通知,直到现今的防沉迷系统一再升级,国家、社会与大众对青少年健康游戏越来越重视。寄宿制学校采取全封闭式教育管理模式,学校寄宿形式是否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1]。如今,防沉迷系统为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合理玩网络游戏提供了保障,但假期中防沉迷系统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这一人群中的具体实行状况还需要调查和做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了解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假期中防沉迷系统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这一人群中的具体实行状况以及学生对电子竞技游戏的认知,探究不健康游戏对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利用整班抽取,进行团体测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问卷调查。

(二)内容与方法

1.调查表与评分标准

我们采用自编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school Students,MMHI-60)调查假期期间防沉迷系统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这一人群中的具体实行状况与学生对电子竞技游戏的认知状况,以及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MMHI-60由王极盛教授等编制,该量表的60个项目均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好的结构效度,建立了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的常模。该量表共10个分量表,这10个分量表分别是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性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本量表项目采用五级记分,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所得分数越低者越健康。

2.调查方法

王极盛教授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量表的编制以及标准化》中指出,该量表存在年级主效应,因此本研究从1400余名学生中抽取300名学生。我们在阅读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量表MMHI-60,并确定了施测时间与团体施测的方式。在实验前,调查员告知学生问卷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并向学生说明此调查秉持自愿原则,记名的方式为匿名且研究成果仅供研究使用。调查员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问卷。

(三)统计学处理

全部问卷资料经核实后进行统一编码,核查数据无误后,将一般状况调查表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所得的一系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指标进行描述,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印发300份问卷,回收率为99.7%。有效样本为268名,其中男性180人,占67.16%;女性88人,占32.84%。依据MMHI-60的评分标准,总评分≥2则认为心理健康检出异常,共155人检出异常,其中男性104名,女性51名。208人接触过电子竞技游戏,其中53人(男性46名、女性7名)游戏时间属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中指明的不健康游戏时间。不健康游戏发生率19.77%。详见表1。

(二)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与MMHI-60的年级与性别常模对比,整体来说,大部分高中生的精神卫生呈现亚健康状态,有少部分高中生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没有发现有非常严重心理问题的高中生。本研究中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57.83%,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7.77%,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70%,较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0.37%,无重度心理问题。通过独立t检验分析得出,本次研究的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量表结果存在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男生与女生在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感、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因子与总分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抑郁因子上有統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寄宿制学校高中生中不健康游戏者对电子竞技游戏的认知

一般状况调查表中显示,接触过电子竞技游戏的学生有208人,有53人游戏时间属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中指明的不健康游戏时间,其中男性46名,女性7名,不健康游戏发生率为19.77%。在这53名不健康游戏者的认知观念中选取认同人数过半的条目进行呈现,见表2。社交需要与摆脱生活中的孤独,以及放松心情和发泄烦恼是超过90%不健康游戏者玩游戏的原因。同时,超过半数的不健康游戏者对过度沉迷电子竞技游戏影响身体健康以及花费过多时间、精力等弊端是有明确认知的,见表3。

(四)不健康游戏对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将208名接触过电子竞技游戏的高中生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統开发标准》中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为“不健康”游戏时间的标准划分为健康游戏者与不健康游戏者,结果有53名高中生游戏时间属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中指明的不健康游戏时间。对155名健康游戏者与53名不健康游戏者的MMHI-60量表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健康游戏者与不健康游戏者在学习压力感因子(P<0.01)、适应性不良因子(P<0.05)、情绪波动性因子(P<0.05)、心理不平衡性因子(P<0.05)与总分(P<0.05)上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三、讨论

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总体健康状况,从因子得分上看,得分最高的为学习压力因子,与魏婷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在中学时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是大部分高中生的主要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了学生的未来,我们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学生热爱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地给学生施加压力,但要注意,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3]。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合理给高中生减压,让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但是这里所提出的减压,应注重“合理”,不能过多施压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也不可能过度减压影响学生的未来,这是当下与未来都要着重解决的难题。

同时,本次研究中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在抑郁与焦虑方面,女性得分的总体水平高于男性,与常模及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结果类似。儿童期男女生抑郁没有显著差异,但从青春期早期开始,男女生的抑郁水平开始有显著差异,到青春期晚期,女生抑郁水平是男生的两倍[4]。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发育的特殊时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往不顺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情绪和抑郁心理[5]。因此,我们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大心理卫生宣传力度,构建完整的高中生心理问题检测与预防程序,早发现、早干预。

不健康游戏者相较于健康游戏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虽然防沉迷系统一再加强,但是不健康游戏的行为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假期活动期间仍然存在。这表明防沉迷系统的实行有所欠缺。电子竞技游戏虽然有花费过多时间、使人焦虑与影响身体健康等弊端,但也有可取之处。监护人可以通过手机中的“呵护模式”对高中生的游戏时间和状况进行了解,并对不健康的游戏行为进行管制。只有大家共同呵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从多方面入手,才能使防沉迷系统有效实行。

结 语

总之,我们要从减少高中生心理问题入手,在关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身体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游戏平台,使高中生在防沉迷系统协助下,在放松的同时获得一条新的学习途径,快乐成长。

(通讯作者:陈军)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农村留守儿童与寄宿制教育:试析生活经验缺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80-87.

[2]魏婷,潘诚.寄宿制私立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6):59-60.

[3]周林.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状态的调整思路[J].黑龙江科学,2021,12(13):112-113.

[4]俞国良,李天然,王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横断历史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10):113-122.

[5]高利华,王丽茹,阙菡雅.郑州市3所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08):1146-1148,1151.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寄宿制学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