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1-03-03李乃英

求知导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翻转课堂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从整体上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教师不仅要在课前预习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要在课堂上就核心知识点做分析解读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1-0064-03

作者简介:李乃英(1982.5—),女,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中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在针对初中历史课程组织教学与创建翻转课堂时,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依托。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创设上,教师可以进行优化与创新,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分析讨论活动,让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良好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提示,消除学生存在的理解认知障碍,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更加充分[1]。这些都是教师构建高质量的翻转课堂需要把握的基本教学要点,能使初中历史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特点

在初中历史课堂创建翻转课堂时,教师首先需要仔细分析教材内容的特点,从整体上梳理知识要点的结构和脉络,然后明确教学重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教学设计。想要让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教师就要做好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时要充分把握教学侧重点。同时,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合理预设,对学生可能存在理解认知障碍的地方进行更细致、深入的教学设计。这样才会让翻转课堂的推进效果更为理想,学生也可以更迅速地掌握知识,并且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与启示。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事先梳理整节课的知识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历史知识的主干线索,利用网络收集历史素材,并将其整合成教学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计出的教学问题要具有层次性,还要具有很强的驱动性。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结合“内战爆发”这节课的内容设计翻转课堂时,教师可以梳理这节课整体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历史思维,让学生弄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对知识有更充分的理解。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教师在组织与创建翻转课堂时会有不一样的教学侧重点,采用的教学引导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教学准备,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梳理整体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够构建良好的课程教学开端,让教学的整体设计更加规范、合理,使翻转课堂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内容

翻转课堂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会在课前完成自主预习任务,会以教师提供的短视频为依托,从整体上熟悉教材知識,形成初步的学习印象。为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在视频的制作上更为用心,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完成对教材内容的细致分析和研读后,教师可以建立基本的教学思路,然后在网络上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和资源,尤其是可以合理利用一些图片和视频素材,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制作的短视频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浏览完短视频后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视频中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以问题为参照进一步回顾视频要点,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便可以加入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介绍,并且可以给学生呈现当时的历史图片,让学生看到当时的场景,了解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在学生观看完视频片段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教学主题提出思考问题,并让学生结合视频片段和教材来分析、总结问题,以达成翻转课堂的教学训练目标。

教师制作短视频,不仅能够为翻转课堂的开展奠定基础,还可以随之引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能够基于问题对新课内容展开自主学习、探究,打造良好的教学开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后续的提问进行更好的思考、探究,教师前期制作的短视频一定要科学合理,并做到重点突出,将核心知识充分涵盖其中。比如,在教授“秦统一中国”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微视频素材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了解秦王扫六合的情况,也会对教材中的核心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在学生看完视频片段后,教师随之提出思考问题:你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秦国为什么能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学生在观看了前面的视频内容后,不仅可以直观地对秦始皇这个人物建立初步的认知,还能够了解秦统一中国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再让学生细读教材内容,综合参考视频中提供的信息,对问题做清晰、完整的总结。整个学习过程在推进上十分顺畅。由于视频素材就学习要点做了直观呈现,加上在自读教材时效率很高,学生能够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锻炼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在完成翻转课堂的视频制作后,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做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仔细观看视频内容,并且在整体上浏览教材内容,形成初步的学习印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和对教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翻转课堂的综合教学实效[2]。为了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并提升预习的综合成效,教师可以在视频制作上多花精力。一方面,视频内容要更加开放多元,要融入各种学习素材和资料,让学生有更高的观看兴趣,同时,能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取向,设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或者结合视频内容提出具体的思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更好开展。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预习实效,为翻转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

比如,在教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制作短视频时要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的主题。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观看视频,分析解读教材内容。这会让学生预习的方向更加明确,也会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整体学习认知,锻炼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收获。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为重要。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前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没有仔细观看短视频内容,在课堂上将很难参与到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中。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保障学生课前预习的整体实效,在视频内容的制作上多下功夫,让学生观看的积极性更高,并且充分发挥短视频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够让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实效,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分析解读奠定基础。

四、营造开放化的课堂讨论环境

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后,学生会基本熟悉学习内容,也会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建立对新课的整体学习印象。在课堂上,教师不用再就理论知识做非常细致的分析解读,可以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讨论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和教学主题紧密相关,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问题提出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开放化的讨论空间,营造良好的整体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和见解。这不仅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还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样的训练过程也会让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就具体讨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进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完成了相应的课前预习工作后,学生对辛亥革命是否是十分成功的革命存在很大的争议。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尤其要鼓励学生表达各种不同的见解,让学生能够提出各自的观点,并且阐明理由。部分学生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帝制,但是,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它是失败的,因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果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教师则可以组织大家进行有效的交互讨论。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给课堂增添了更多趣味性与活力,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析。不仅如此,学生也会在讨论的基础上就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强化自身分析探究能力。这才是学生学科能力的体现,也是翻转课堂应达到的训练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空间,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基本熟悉了教材内容后很可能对有些知识点存在疑惑,并产生一些相应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整体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更快吸收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原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课程的综合训练目标才能有效达成,学生也会在课堂上有更加丰富的学习收获。

五、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极为重要。这要求学生就很多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理解、认知。教师在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时,同样要关注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多样化激发,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探究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任务后,结合教学主题创设一些开放化的讨论问题。为了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师可以在问题设置上适当提升难度,以达到更好的思维训练效果。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够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细致的研读,学生也会尝试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来分析问题,对具体问题的解读也会更加充分,理论知识的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综合实施效果。

比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完成了课前预习任务后,教师可以给大家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为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究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一组分析红军的内部形势,另一组分析红军的外部环境。分组讨论的方式可以使大家对红军长征的背景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经过这样的思考和总结后,学生认识到了长征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不仅可以很好地解答上面的疑问,还能够牢固掌握相应的知識原理。这才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综合实施效果。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性与开放性思维,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既要充分讲解教材内的知识点,也应鼓励学生在课下做更多有效的延伸学习,广泛阅览各种历史资料,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探究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进行“辛亥革命”的教学时,教师在基于翻转课堂完成教材知识的教学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探索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针对辛亥革命对后期革命的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等内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查阅相关文献,观看微课视频,回顾课堂上学到的历史背景知识,然后自主收集、整理、归纳资料,并形成最后的学习报告。要想对这个问题做相对深入的探析,学生需要在充分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在课下广泛查阅历史背景资料。同时,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好的论证能力。这样的课后延伸学习问题,很好地拓展了课内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这个主题的认知,并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结 语

翻转课堂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环节后,能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增强学习体验,对知识的吸收掌握也会更加充分,这才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霞.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7(16):63.

[2]徐卉美.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局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121-12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翻转课堂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