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1-03-03范虹佑

求知导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摘 要: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教育部门提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思想道德和良好法律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初中阶段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但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将阐述把情感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1-0052-03

作者简介:范虹佑(1981.9—),女,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设立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但在现阶段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足、优秀师资力量有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平衡教学过程中情感与知识的关系。教师利用教学活动融入情感交流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探索欲望。情感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中,教师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授课,以“填鸭”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较为落后,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不佳。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并未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授课。由于初中生思维认知能力较差,而道德与法治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若不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授课,将难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依据课本进行教学,整个教学活动也是围绕课本知识展开的。目前我国教学理念追求多元化教学活动及多渠道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将授课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从表象来看,能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从根本来讲,无法使学生建立相应的思维框架,难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关注的重点,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不符合我国初中教学理念。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

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人生经历。这些学生中,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及社会生活,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很自卑或者意志力不强。倘若教师一味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将会使原本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而原本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加无法投入学习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平台及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拓宽教学渠道,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但由于部分教师并不具备较强的互联网意识及使用互联网的能力,依旧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一现象使学生难以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

(二)缺乏情感教育

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难以在课堂上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在缺乏情感交流的课堂上,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极易产生“虽然教师完成了年度教学任务,但学生并未掌握所学知识”等问题,难以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容易使学生产生认知和行为不符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限,难以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现阶段,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学活动枯燥乏味且缺乏活力。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难以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四)学生缺乏兴趣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对社会现状和现实生活缺乏深刻认识,缺乏法律意识,认为违法犯罪离自身生活较远。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的黄金时期,尤其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的部分观念对初中阶段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学生如果缺乏基本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就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情感教育是区别于传统认识教育的概念。在传统认知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获取知识置于教育目标的重要位置,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情感教育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营造和谐平等且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通过增加师生交流的方式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人类的感情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简单的情感教育即教师设置情感丰富的引导问题,通过课堂提问加强师生交流,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1]。例如,在“珍惜无价的自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自尊的表现是什么?虚荣心的表现是什么?两者之前有什么差别?”。通过回答课堂问题和师生交流,学生可以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并深刻认识到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虚荣心是追求表面荣耀光彩的心理,并不是真正的自尊自爱。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情感交流是增强人类生存体验的重要途径。将情感教育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例如,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各自关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真实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入了解人类之间的情感纽带,从而提高对感情的重视程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道德标准和法律常识都是较为抽象晦涩的基本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深刻记忆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2]。例如,由于学生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全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公交车上,本着尊老爱幼的原则,年富力强的成年人可以将座位让给站立不稳的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即为弱势群体。”由此可见,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某种条件下都可以被称为弱势群体。

将情感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例如,在“遵守社会规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社会规则,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对规则有基本认识,并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意识。

将情感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部提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通过情感教育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通过阶段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刻认识亲情、友情,拥有基本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通过生活化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生活化教學是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并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事例,使学生通过思考实际发生的事例和调动生活经验,有效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这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所学知识的运用方法。

例如,在“生命的思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虽然不能永恒,但生命的意义可以有永恒的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教师还可以通过霍金、张海迪等现实人物生活经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健康的可贵。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生命的意义,并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生命的意义是抽象而深奥的概念,大部分初中生并未对其进行过深入思考。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从而珍视生命、敬畏生命并守护生命。

在“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事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条文和规定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离日常生活并不遥远,并不是只有抢劫、诈骗等恶性行为才属于违法行为,开车过程中接打电话等已经涉嫌违法。初中生说谎并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恶劣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谎是可以纳入征信的违法行为。这些生活化事例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也能让学生通过情感交流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程度。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初中生易受环境影响。因此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以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枯燥的语言缺乏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亲情之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让学生交流讨论亲情的含义和自己感受到的亲情。学生通过情感交流可以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并增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通过播放多种与亲情相关的视频,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欲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愉快教学

愉快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增加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感受快乐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因此,以愉快教育的方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摒弃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播放电影或纪录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论做什么,都应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幸福生活。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爱国教育和事例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国家发展,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四)丰富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开展情感教育。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围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增加情感交流和行为模式的综合评价,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更全面的评价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法律意识强弱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以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为基础进行蕴含丰富情感的具体评价,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规范行为模式,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并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结 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念的黄金时期,道德和法治课堂是主要培养阵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正确认识情感教育的意义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增加情感交流的方式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晓庆.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2]郑宏林.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75-76.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