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命在肩,同心共进

2021-02-02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

团结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革民主监督攻坚

带领人民摆脱千百年来的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中央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参与脱贫攻坚这项彪炳史册的宏伟事业。

一、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也不断线

1991年,民革中央将贵州省纳雍县作为定点扶贫联系县,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全党助学兴教,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支柱产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推动纳雍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民革全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帮扶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政策落实,提高帮扶实效,全力助推纳雍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1.强化工作领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纳雍县是民革中央定点扶贫联系县,也是民革全党聚力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2012年以来,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等主要领导同志先后6次率队赴纳雍县开展考察调研,与纳雍县共同研究定点扶贫工作思路和重点,压实双方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的责任。万鄂湘要求,民革全党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着眼长远,提前谋划,适应毕节试验区发展新形势,不断强化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使命担当和行动自觉,开启民革对口帮扶纳雍工作新阶段,助力纳雍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民革组织各方面专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与纳雍县干部群众共商脱贫之策,共谋致富之路,明确发展思路和脱贫举措,帮助完善发展机制,合力推进脱贫攻坚。2012年以来,民革中央先后选派9名优秀干部到纳雍县挂职或担任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协调建设银行珠海市分行高级专员赴纳雍县挂任财政局副局长,协调南京民革党员律师赴贫困村担任驻村法律扶贫副主任。通过发挥挂职干部联系沟通、组织协调作用,把帮扶资源和力量落实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2.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定点扶贫责任。民革中央坚持全党动员,广泛参与,调动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脱贫攻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民革中央于2018年印發《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调动民革全党力量和智慧,全力以赴助推纳雍县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据此制定《部分民革省级组织对口纳雍县贫困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和《民革中央定点扶贫纳雍县结对帮扶工作联席议会制度》,建立并完善了“全党动员,重点结对贫困乡”的帮扶工作新机制,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7个东部地区民革组织和贵州民革对口纳雍县8个贫困乡开展结对帮扶,其他22个省级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纳雍县脱贫攻坚,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对口纳雍县推进产业扶贫。北京等8个省级组织向民革中央签署结对帮扶责任书,落实帮扶责任和明确工作重点。民革中央每年召开结对帮扶工作联席会议,与纳雍县党委和政府共同研究脱贫攻坚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统筹协调帮扶资源、督促推进脱贫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发挥系统资源优势形成帮扶合力,形成了全党一盘棋、上下齐发力的定点帮扶工作新局面。

3.发挥自身优势,夯实发展基础。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民革中央发动党员企业家围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经济等产业扶贫项目开展调研对接,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并出资援建产业基础设施。民革先后引进北京农友商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纳雍县因地制宜发展肉牛、食用菌和小黄姜产业,捐赠设备、培训技术、对接市场,培育高山绿茶和苗族刺绣等产业。民革中央持续开展“我为扶贫下一单”消费帮扶活动,号召民革全党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购买纳雍县等地区特色农产品,帮助当地群众将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民革中央和各地民革组织,联系协调中粮我买网、广东中洲农会网、贵州“享见”、颗颗精选等电商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不断拓展纳雍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力“黔货出山”“纳货出山”。

4.助力公共服务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民革中央积极构建人才培训工作体系,大力支持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帮助乡镇农村教师和医生提升职业荣誉感和专业本领,补足农村地区短板和弱项,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黑龙江、吉林、上海、江苏、河南、湖南、四川等民革组织连续多年组织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和知名医生赴纳雍县开展专题培训和医疗义诊等活动,帮助培养骨干教师和医生,提升当地教育和医疗技术水平。民革中央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农村学校建设,协调联系有关方面向纳雍县捐赠远程教育系统、优质教学资源价值用于帮助偏远地区学校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2017年民革中央协调中山博爱基金会捐资400万元援建昆寨乡民族中学,在大幅提升学校硬件水平的同时,解决了全乡寄宿制学生的住宿困难。民革党员陈伟志创办的上海新世纪教育集团,自2007年起连续15年开展教育扶贫,招录纳雍籍贫困家庭学生赴四川广元外国语学校免费就读高中,累计捐赠助学资金4130万元,帮助纳雍县免费培养了15批605名家庭贫困的高中学生,到今年已毕业12批学生,实现100%考取本科,99%就读重点大学,其中有1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通过教育帮扶,以“一个人的努力求学,改变一家人的命运,转变一寨(村)人的观念”,让贫困地区的人们形成“教育可以脱贫”的认识,从而带动更多贫困家庭学子努力求学,立志成才。

5.创新精神扶贫,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17年,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针对扶贫工作提出“在重视物质脱贫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脱贫问题,关爱支持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的指示精神,民革中央把“精神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新内容,开展了以关爱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中山博爱夏令营”活动。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组织610名留守儿童分批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夏令营活动,为山区留守儿童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帮助他们阳光快乐成长。在中山博爱夏令营的带动下,北京、江苏、浙江等民革组织也纷纷举办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夏令营活动,开展励志教育,塑造健全人格。该项活动累计受益儿童达1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社会影响。民革中央还在纳雍县举办“一书一碟一剧”预防未成年人性侵活动11场,受益学生8170人。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民革中央和各省组织各方面专家和企业家2000余人次赴纳雍县开展帮扶工作,协调帮扶资金16697.06万元,捐赠各类物资8845.43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98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33期,累计培训干部和技术人才12549人次,开展消费扶贫直接购买农特产品327.22万元,帮助销售2071.84万元。

二、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2016年,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中西部省区,开展为期5年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开辟了多党合作服务国家中心工作的新领域。

按照《关于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2016年9月,民革中央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民革党内专家、中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民革中央结合长期参与毕节试验区和黔西南试验区建设、对口帮扶贵州省纳雍县的工作实践,按照“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寓帮扶于监督之中”的工作原则,制定下发了《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方案》《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组组建及监督工作实施意见》、《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针对贵州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8个州市的具体情况,抽调湖北、四川、浙江、江苏、广东、上海、河南等省民革组织的精干力量,形成“领导小组·工作小组·6个调研组·2个联络组”的“1162”工作架构,摸索出了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开展一轮专题调研,形成一份工作报告,进行一次交流反馈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民革中央明确开展日常监督工作的责任主体和信息渠道,依托当地民革组织建立了民革中央常驻贵州“不走的工作队”,全过程参与脱贫攻坚的政策制定、落实、检查。综合运用单独访谈、集体座谈、驻点调研等多种工作形式,形成了运行有效、特色鲜明的民主监督工作模式。

5年来,民革中央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组、联络组共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185次,足迹遍布贵州省8个市(州)的所有贫困县(区),召开各类座谈会220余次,走访农户3000余户,访谈县乡村干部730余人次,考察产业扶贫项目400余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50个,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340余条,向中共中央提交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报告9篇,撰写各类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100余篇。其中,有的调研报告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部分社情民意信息先后被中共中央辦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有力地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此外,民革中央还积极调动优势帮扶资源投向贫困地区,形成了助力脱贫攻坚与民主监督相互促进、相辅而行的工作格局,如与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共同举办“民革企业助力贵州产业招商发展大会”,协调贵州省有关市县参与“全国民族地区发展大会”等重大招商、宣介活动,为贵州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民革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包括民革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倾力帮扶的结果。民革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参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对民革凝聚政治共识、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1.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凝聚政治共识。民革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以人才智力支持为重点,以全党共同参与和示范带动为特点,提高工作本领,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开展教育和医疗扶贫,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干部和人才培训,帮助呼吁国家政策和重大项目支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民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

2.在参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民革在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注重强化工作队伍建设,把力量下沉到基层,务求实效。通过参与扶贫工作,民革自身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基层组织得到发展,干部队伍得到锻炼。民革中央将纳雍县作为机关干部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基地,每年选派干部到纳雍县直接参与纳雍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建设工作。挂职干部在纳雍工作期间,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和落实民革中央在纳雍开展的帮扶工作,同时积极联系社会力量,推进扶贫工作。通过干部挂职锻炼,进一步密切了与纳雍县的联系,拓展了扶贫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民革帮扶项目的落实。挂职干部履职尽责,勤勉务实,深入基层,服务民生,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先后有多名挂职干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各地民革组织响应民革中央号召,组织党员干部参与纳雍县定点扶贫工作。通过参与脱贫攻坚增强了对农村现状的了解和对基层工作的认知,学会了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用农民的方法去谈工作、做项目,在具体工作中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对“三农”和开发扶贫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入和理性的认识,有力促进了民革党员和机关干部的成长。

3.在参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改进工作作风。根据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的要求,民革将加强作风建设与参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切实改进思想作风,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效能与过去相比产生显著变化。民革中央依托贵州民革组织建立民革中央常驻贵州的“工作队”,参与当地脱贫攻坚的政策制定、落实、检查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力戒形式主义,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了解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现状以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存在的问题,听取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各项举措的真实感受和看法,与各级干部进行广泛交流,着重听取来自基层干部的意见和想法,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在实际工作中,非必要的会议次数越来越少,深入基层调研的次数越来越多,深入基层走村入户的频率越来越高,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不断提高。

民革全党为助力纳雍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选择,充分体现了民革报效国家、奉献价值的理想情怀,参政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执笔:牟洪建,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社会处副处长;魏国良,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经济处处长/责编 张 栋)

猜你喜欢

民革民主监督攻坚
美国曾对玻利维亚进行“和平演变”
民革涉农参政议政工作的研究
攻坚脱贫
韩启德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建言
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策略和方法研究
积极主动全力配合政协民主监督
《民革北辰区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