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开发的策略探究

2021-01-28张鑫峰

考试周刊 2021年102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小学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思维开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进行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逐渐获得科学思维,让学生学会对自己接触的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文章从激发学生探索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打造学生创新思维、开拓学生思维视野和培养学生应用思维等方面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思维开发;策略

一、 引言

思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一种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认知过程,也是学生能够更好理解科学、掌握科学学科学习技巧的重要方法,只有具备正确的科学思维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科学的接触才刚刚开始,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开发学生思维的情感层级、认知层级和意志层级,让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能够愿意去探索、愿意去创新,愿意将思维变成一个有逻辑的事物,愿意将思考变成一个兴趣,更愿意将自己对科学的认识运用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二、 从教学内容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与其天天去督促学生学习,不如从中选取学生喜欢的内容,激发出学生对于科学教学的探索欲望。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选取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学习内容。这样教师在教导的时候更加容易,学生学起来也更加感兴趣,同时还能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其次,教师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选取一些具有趣味性,学起来会让学生觉得开心的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最后,教师要选取让学生能够操作,能够参与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逐渐感觉到自己是教学的主角之一,对于科学教学有一种认同感,进而在脑海中产生探索的想法,形成探索思维。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中,教材讲述了植物从发芽、长大、开花和结果等几个小部分内容。教師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首先,从选取植物开始准备。教师要选择一个学生身边常见并且有条件去实验的植物,最好是发芽、开花、结果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以方便学生近距离观察和研究从而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其次,教师要选取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和植物相关的小故事或者小视频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觉得思考科学,去探索科学奥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观察和探索的环节,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每一个植物都会开花结果?这样的植物有哪些?这些植物是通过什么来繁衍的?通过这些疑问让学生愿意去探索,从而形成探索思维。

探索思维,是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形成的思维,通过有趣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想要进一步去学习的欲望和想法。

三、 从课堂教学出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去理解事物,能够帮助学生从复杂的事物中逐渐找到轻重缓急排序规律。逻辑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加入逻辑思维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教学显得脉络清楚,让学生一听就知道是上课的内容,从而对逻辑思维有更加直观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课堂教学而逐渐明白思维逻辑需要通过哪些方面去培养。最后,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教学中,并愿意去学习有逻辑性的思考问题,从而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秘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讲述与声音相关的内容,而是先要向学生介绍整个单元的脉络,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然后再逐一进行讲解。教师在结束单元讲解复习的时候,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逐一将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明白有逻辑的思维对于科学学习有着什么样的帮助,激发出学生愿意形成逻辑思维的兴趣。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抽出5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声音的产生》这一课进行逻辑训练,让学生为这个课整理出有关逻辑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会逻辑性地分析和看待科学。

逻辑思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有逻辑地进行科学学习。教师要通过开展教学和进行逻辑训练,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 从教学方式出发,打造学生创新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在面对科学的时候,能够去思考、去创造,能够用不同于常态的思维去分析和理解事物。教师从教学方式改变出发去打造学生创新思维的时候,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本身要有创新,不能用以前的老办法来对待学生,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地去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新的感觉。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抛弃“一言堂”,要把学生引导进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从而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学生训练和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创新。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一起协助制作教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采用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能够运动的小车,在制作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为什么运动会有快慢之分的问题。怎么能够让小车行驶越来越快,从而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去创新。教师通过设立制作小组,让四个学生各负其责,对小车制作进行研讨,并且让学生拿自己制作出来的小车做实验,通过实验对自己的小车进行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思考,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启发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回家后将物体运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写出一个实践活动总结,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搭建一个平台。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对科学了解的基础上,对科学进行自主思考并拓展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中,形成自主创新的习惯。

五、 从教学方法出发,开拓学生思维视野

思维视野的开拓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不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而是能够从自己生活出发,通过吸取更多社会经验将自己的眼界打开,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选择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吸收科学营养。其次,教师也可以使用读书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去阅读课本和科学书籍,让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的奥妙。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演示法,给学生展示科学的奥妙,让学生知道科学不仅来源于自己目前的生活,更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学中,教师从“力”的介绍着手但是绝对不局限于这一个方面,介绍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通过播放与力学有关的短视频,让学生看到“力”不仅仅是一个书本知识,更是能够运用到各行各业中的实用知识。力学不仅涉及做题,更涉及解释人为什么会在地球上行走,为什么车子能够刹车,以及很多大型器械设计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看到科学的实用价值。教师开展“力”的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知识让学生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让学生能够在科学教学中打开自己的思维眼界,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思维视野,是学生从何种角度、何种方面去看待事物。视野的大小决定了学生看待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增加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看到更多的东西,也要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去看问题,获得思维深度。

六、 从课后练习出发,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

科学思维的开发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获得将科学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和思维。延伸学生应用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将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逐渐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在课后练习中加大科学应用的比例,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被动地学会将科学应用到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应用思维。其次,教师要在课后练习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将科学应用到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主动意识。最后,教师还可以将社会实践加入课后练习中,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科学知识直接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看到科学的实践性。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课后练习设计中,教师将组装齿轮转动装置,研究它的传动特点作为课后练习。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置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根据材料,组装齿轮转动装置,让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动手能力,学会组装比较复杂的装置。其次,利用这一装置,仔细观察齿轮转动的方向和速度。根据这一观察结果形成比较详细的观察日记,然后形成自己对齿轮转动特点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知道科学不仅是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更是能够也必须能够应用到实践中的一个学科,从而养成应用思维。

应用思维,是学生对科学的一种实践和运用,是有意识地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的一种思维,也是科学教学的最重要目的之一。

七、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要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更需要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内容。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自己在教学中逻辑思路鲜明,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跟上教学节奏。教师通过自身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让学生看到创新的魅力,然后将学生引入创新的模式中,与学生一起去创新,讓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创新带来的乐趣,从而打造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在教学中尝试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从受局限的小范围中走出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开拓学生思维视野的目的。教师还要紧紧抓住课后练习这个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应用的机会,让学生看到科学对于实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主动将科学应用于实际,并时刻思考科学创新的问题,从而发挥思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燕云.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思维的训练[J].天津教育,2021(17):108-109.

[2]储文菊.谈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对科学思维的催化作用[J].新智慧,2021(14):91-92.

[3]姚佳.深度学习,构建小学科学思维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21(13):83-84,96.

[4]张芳.从问题思维轨迹中锻炼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三个节点的设计[J].教育观察,2021,10(11):96-98.

[5]李兴荣.开拓小学科学教学,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2019(5):207.

[6]肖玲,黎慧娟,王淑芳.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小学科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6):11-16,57.

作者简介:张鑫峰,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