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着老付来“拆书”

2021-01-22蒋信云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头发妹妹题目

蒋信云

付雪莲,人称老付,2018年阅读改变中国推广人,她撰写的《她是老付,会“拆书”的老付》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老付是谁?什么是“拆书”?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读完了这篇文章。

老付拿《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来进行“拆书”,当笔者看完她“拆书、”的例子,明白里这里的“拆书”就是进行文本细读,从题目到字、句子、段落甚至一个标点都去揣摩和体会。当笔者阅读完全文似醍醐灌顶,原来文本细读可以这么做,笔者欲一试。

笔者尝试拆的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文章的题目让笔者产生联想:可能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人公是小马,或者是一篇记叙文,讲人与马之间的事情。当读完全文发现这个题目算是出人意料的,并不是笔者产生的这两种联想,那么这匹马到底出色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文章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一家四口关系和睦,妈妈和爸爸各自牵着一个孩子,也看出了爸爸妈妈是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到底爱护到什么样的程度呢?继续往下看。

“我们沿着小河走。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郝笑了。”这两句话主要是写景,写了河水和河岸两处的景色。在教学时,笔者会引导学生通过做“泛”和“拂”这两个动作来理解春风的温柔,不过写景大多是贴着人来写的,因此这样的画面惹得俩弦子笑了,孩子为什么而笑呢?大概是看到爸爸妈妈被春风“调戏”了头发,妈妈的头发可能遮住了眼睛,可能涮进了嘴里,爸爸的头发可能像小草一样抖动了”身子”等,觉得颇为有趣可笑。当然这笑中还带着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舒适之感,还带着一家人春游的放松之感。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这句话让笔者看到了孩子可爱的心声,此时此刻的孩子应该是迫切想要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吧,不然怎么会把田野比作绿毯,这不就是想要舒舒服服地躺上去吗?

“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这句话意味着故事将要出现转折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孩子回家路上觉得疲惫做了铺垫。

出去郊游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去的时候都劲头十足,满心欢喜,但是同家的路上不仅心理上不情愿,连身体上的抗议也能感受得一清二楚,这种体会在不懂掩饰内心情绪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妹妹央求妈妈抱她,还好妈妈并不是一个不考虑自己身体和情绪的妈妈,妈妈同样表达了自己的疲惫,拒绝了妹妹的央求,由此看出妈妈不溺爱孩子,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耐力。

此时的妹妹把希望寄托于更强壮一些的爸爸身上,可是爸爸默不作声,肯定是在环顾四周想办法吧。他看着春天发芽的柳枝,可能是想起自己小时候骑竹马的游戏,灵机一动,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根柳枝就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同家吧”。这句话的背后让笔者看到了一个童心未泯、懂得智慧教育、理解孩子的爸爸。妹妹就这样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这匹“出色的马”上,忘却了疲惫,劲头十足蹦蹦跳跳地到家了。

回头看,这匹马到底出色在哪?

这匹马出色在它能给妹妹增加能量,自己开心地蹦同家

这匹马出色在让原本疲惫的爸爸、妈妈和我因妹妹的欢愉而欢愉。

这匹马出色在让文中的“我”有了写作和记录的素材,将温馨的画面通过文字定格了下來。

这匹马还出色在让读者明白如何在自己疲惫的情况下转移注意力,发现生活的小情趣……

笔者看来,这匹马不仅出色,而且魔力无穷。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责任编辑

张艳

猜你喜欢

头发妹妹题目
我的妹妹不爱我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染头发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谢谢你
头发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