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言故事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微

2021-01-22曹春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鹿角寓言自然段

曹春娟

寓言,如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星星,似辽阔海洋上的一点白帆,看上去是那么简短,却因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而被广泛流传。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内容浅显,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寓意深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以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逻辑思维尚不完善,他们虽然乐读、乐学,但是只靠个人的阅读去感悟故事揭示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寓言故事类的课文,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落实语文要素。

一、创设情境,烘托教学氛围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在富有情趣的场景中带着感兴趣的眼光去探索故事内容。

《鹿角与鹿腿》以童话的形式来叙述故事,文中刻画的鹿的性格特征非常鲜明。这个故事流传比较广泛,网络上很容易找到以此寓言故事制作成的视频。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出示一个动画片段: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参天的大树,碧绿的草地,还有许多正住自由玩耍的小动物,随着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一头漂亮的小鹿从森林里走出来,蹦蹦跳跳地跑到池塘边,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欢喜地欣赏着自己美丽的鹿角。此时,教师突然把画面定格,让学生说说观看这段视频以后的感受:“你喜欢小鹿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继续播放画面:小鹿对着倒影轻轻地摇着头,用遗憾的语气说:“唉,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从狮口逃出。”画面再次定格,这时学生都不由得产生了疑问:“这么漂亮的鹿角怎么会差点让小鹿丢掉性命呢?”“四条细长的腿又是怎么保护了小鹿呢?”“这到底是怎么同事?”在学生迫切想要寻找故事答案的眼光中,教师出示过渡语“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这样通过播放动画视频轻轻松松地营造了一个故事情境。在学生充满期待的心理中适时引出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索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讲言表达能力。

二、根据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所了解,对学习寓言有较浓的兴趣,知道寓言都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巧妙地告诉人们一个个大道理。这些故事的情节也都非常生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各个环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根据故事中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清楚故事情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鹿角与鹿腿》一文以鹿的心情的变化为线索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初读课文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带着“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的问题来自学课文,周画出表现鹿前后态度变化的词句,体会鹿的心情变化的过程。如第2自然段可以抓住“咦,这是我吗?”一句中的语气词和问号来体会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倒影时内心的惊讶与怀疑第3自然段可以抓住语气词“啊”、两个感叹号、两个“多么”来体会鹿发现自己的美丽后内心的自我满足和陶醉。第4自然段可以抓住描写鹿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比如“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体会鹿在此时此刻对自己的四条腿非常不满的情绪。第7自然段可以抓住描写鹿动作、语言的词句,比如“他叹了气”“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体会鹿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产生的后悔之情以及明智的幡然醒悟。为了梳理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带着感情去读,在朗读中体会出鹿内心的变化,然后在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是什么。梳理清楚故事的情节以后,学生就很容易用几句话通顺地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内容,练习复述故事

寓言故事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角色感,丰富的语言塑造出了许多鲜明的形象,而复述故事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大概意思以后用自己的講言把故事内容表述出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征,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练习第2题出示了六个词,要求学生结合这些词语练习讲故事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按照鹿遇险前、遇险、脱险的顺序厘清故事的发展顺序,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鹿前后心情的变化,弄清楚鹿狮口逃生的前后经过,列出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态度的两组关键词。课文第2-4自然段抓住“美丽”与“难看”、“欣赏”与“抱怨”等词语进行对比,感受到鹿起初欣赏自己的角,对自己的腿不太满意;第5-7自然段抓住美丽的鹿角让他“差点儿送命”和难看的鹿腿却让他“狮口逃生”进行对比,体会鹿对待角和腿的态度上的转变,简要说说鹿狮口逃生的经过。第二步,让学生再次借助关键词,较为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并试着用上课文中的语言,如“匀称”“精美别致”“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撒开长腿就跑”等关键词把故事讲生动。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中的故事,不是要求学生只字不差地背诵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对故事的理解把课文中的句子适当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并加上动作、表情,边演边说。复述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意思,因此练习复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倾听,作出评价,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再让小组推选优秀的同学上台展示,集体点评,评价的角度主要从是否能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两方面进行。

四、抓住反转,领悟故事寓意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故事的最大特色就是通常借助故事情节的矛盾处或反转处来揭示寓意理解故事的寓意是寓言教学的灵魂。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故事中的转折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细细品析,在关键之处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寓意。

《鹿角与鹿腿》的前5个自然段都是讲鹿对自己拥有美丽的鹿角感到自豪以及拥有丑陋的鹿腿感到遗憾,但在课文的第6、第7自然段情况就出现了反转,当鹿遭遇狮子的追赶时,美丽的鹿角害得他差点儿丧命,而难看的鹿腿帮助他狮口逃生。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把鹿原来的看法和故事结局之间形成的反差梳理出来,组织学生讨论:“鹿角和鹿腿哪一个重要?”鼓励学生通过激烈的辩论理解背后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这个看法是学生在课文出现反转以后得出的,看似没问题,实则有些偏颇。换一个角度来看,美丽的鹿角也是很有用处的。一是鹿角的美丽令人赏心悦目,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二是遇到危险时,鹿角可以用来抵御敌人;一是鹿角具有药用价值,所以不能因为某一个缺点而影响了对鹿角的整体评价。很多学生还会认为: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自各的长处。这个观点比较客观,是统观整篇课文以后得出的结论。为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鹿角和鹿腿一样,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如太阳和风,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又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不能简单地评判谁好谁不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轻易否定了它的长处。

寓言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虽然讲言浅显,但是刻画的形象生动而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寓言故事的教学,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寓言故事,探究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来鼓励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去发现寓言故事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鹿角寓言自然段
酷虫学校·鹿角虫同学的对手(第二章)
时装寓言
哪里来的鹿角
秋天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美丽的秋天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Friends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