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识形近字故事来助力

2021-01-22邢丽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鱼钩识字汉字

邢丽华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不强等原因,他们在辨识结构相近的字时有一定的困难,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机械地识记,学生就会经常出现识记不牢、容易混淆等现象,影响了识字学习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辨识形近字的过程中巧妙地引入故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辨一辨、认一认、记一记、写一写,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挺高学生辨识形近字的能力。

一、听故事,激发学生辨识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接触汉字,对形近字的细微差别不能清楚地加以区分,导致读错音、写错字等现象时自发生。如果一味地让学生通过反复认读和抄写来识记形近字,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故事因为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们都喜欢听,所以把所学的形近字巧妙地“嵌”入故事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工”“土”都只含有横、竖、横一个笔画,外形“长”得非常相似,有的学生在单独学习其中某一个生字的时候,记得还比较清楚,但是学多了汉字以后,就出现混淆的状况了,有时把“工”读成“上”,有时把“上”写成“工”。于是,我把这两个形近字编成故事《“工”字宝宝奇遇记》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故事中牢牢辨清“工”和“上”的字形。春天到了,“工”字宝宝到公园去游玩,走着走着,听到树上传来一阵婉转的鸟鸣声,它探出头,仲长了脖子想要看看是谁在唱歌,一只黄鹂在枝头跟它打招呼:“‘土’字宝宝,你好呀!”“工”字宝宝连忙摇摇头说:“你认错啦,我是‘工’,不是‘上’。”黄鹂笑着说:“你把头伸得邡么长,不就是‘上’字宝宝吗?”“工”字宝宝一听,明白了是怎么同事,赶紧把头缩了回去。后来,为了不被别人认错,“工”字宝宝就一直规规矩矩地把头放在原位。

故事的作用是神奇的,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都能准确地将这两个形近字区分清楚了。由此可见,简短而又生动的故事的介入既激发了学生辨识汉字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汉字的特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演故事,提高学生辨识效率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传说仓颉是汉字的创造者,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给出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学生难以区分形近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了解造字法,给低年级学生讲解造字法,可能会让学生感到高深难懂,但是把造字法融入故事中,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如学生经常会混淆“乌”和“鸟”,为了帮助他们区分这两个字,我用多媒体演绎了一个故事。先是出示了“‘鸟”的古字,然后把字的颜色淡化,再分别深化“鸟”字的头、尾、足、羽毛等部分,让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述清楚地观察到“鸟”字的结构特征,再闪烁鸟的眼睛,提醒学生这一点代表的是眼睛,在书写时不能少。接下来把整个“鸟”字涂黑,旁白:“我是一只小乌鸦,全身的羽毛都是黑乎乎的。”此时师提问:“同学们能看见乌鸦的眼睛吗?”大家都摇摇头说:“乌鸦全身都是黑的,看不出它的眼睛在哪儿。”多媒体上,在乌鸦旁边出示“乌”字,教师总结说:“所以‘乌’这个字的中间就没有电。‘乌’与‘鸟’的不同之处,就在那看似非常普通的一点。”妙趣横生的故事顿时让学生觉得汉字的神奇,他们带着惊讶与欣喜的心情领悟了这两个字的含义,轻轻松松地记住了这两个字。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经常会采用添一笔、减一笔或换一换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辨认形近字,这种识字方式没有特色,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程度就不理想。而利用故事助力学生辨识形近字,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编故事,提升学生辨识能力

故事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学生喜欢听,也喜欢讲,如果我们在教学生辨识形近字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把所学到的形近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就能提升学生辨识形近字的技能。

如在区分“己”“已”“巳”这三个字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找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位学生说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它们仨兄弟主要是嘴巴张开得程度不一样,大哥‘己’的嘴巴全都张开了,二哥‘已’的嘴巴张开一半,小弟‘巳’的嘴巴抿得紧紧的。”接着我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编创一个关于三兄弟的故事。有个小组是这样编的:“汉字王国里有一组三胞胎兄弟,大哥的名字是‘己’,二哥的名字是‘已’,小弟的名字是‘巳’。他们不愧是孪生兄弟,走到大街上,人人都说他们长得太像了。但是他们的性格爱好却截然不同。大哥喜欢唱歌,总是大清早就起来,把嘴张得大大得去练嗓。二哥是个乐天派,整天咧着嘴笑个不停。而小弟呢,天生文静,抿着嘴巴喜欢看书。他们的妈妈就根据三兄弟中间的不同特征培养,后来张大嘴的‘己’成了歌唱家,半开着嘴的‘已’成了喜剧演员,抿着嘴的‘巳’成了一位作家。”虽然故事编得不长,但是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把一个字的特征都非常形象地编入了故事中,其他学生一听,也都牢牢地记住了这三个字,有的學生甚至还能绘声绘色地复述这个故事。

根据形近字的特征编排简单的故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生字,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两得。需要提醒学生的是,利用形近字编故事,一定要选择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题材,不能天马行空杜撰不健康的内容。

四、写故事,巩固学生辨识技能

有些形近字“长”得特别像,学生在辨识的时候非常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让学生把容易认错的形近字巧妙地编进故事后,再把故事内容写下来,利用脑、眼、口、手合一的方法巩同学生辨识形近字的技能。

例如“钩”与“钓”,这两个字只相差一个“二”的笔画,学生在辨认和书写的时候经常会出错。我就出示一幅画有鱼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鱼钩的形状,还拿出实物鱼钩给学生看,请学生摸一摸鱼钩,知道鱼钩是用尖尖的铁丝弯成的,猜测出“钩”字是“钅”字旁,及时在图片上出示“钩”字来验证学生的猜想,并让学生把生字和图片进行比较,找出“钩”字住构造时与实物的相似之处,用红色笔凸显出“ㄥ”这一部件。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鱼钩可以做什么呢?”当学生说出“钓鱼”一词后,我用动画演示钓鱼的过程:鱼钩穿上鱼饵沉入水中成为一个小点儿,鱼儿慢慢游过来,张开嘴巴一口吞下鱼饵,把鱼肚皮透明化,让学生看到鱼饵的所在位置,再提起鱼钩,小鱼就被钓上来了。在动画的最后出示“钓”字,用红色笔凸显出“、”这一笔画。提示学生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是一个“点”。这时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动画内容,写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学生就很容易地写出一大段话:“晕期天,小明拿着鱼竿去小河边钓鱼,他把鱼饵穿上鱼钩以后放进水里,不一会儿就钓到了一条鱼。”大部分学生都能一气呵成,把故事写下来,部分学生在写到“钩”与“钓”的时候,可能会犹豫一下,但是稍加辨别体会,就能准确地写出这两个字。

同样,教学生辨认“渴”与“喝”、“泡”与“抱”、“晴”与“睛”等形近字的时候,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把形近字编人一个故事中并写下来,在书写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形近字的印象。虽然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还不够丰富,写故事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要用拼音代替,但是通过写故事的形式,可以非常有效地巩同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技能。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辨识形近字是识字教学的一大难点,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影响水平的提高。利用故事来助力学生辨识形近字,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点,在故事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牢同地掌握了许多汉字,为以后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东洲小学)

责任编辑

张艳

猜你喜欢

鱼钩识字汉字
云朵被风筝钓走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云朵被风筝钓走
云朵被风筝钓走
特制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