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文学在汉水文化之旅中的重要作用探析

2021-01-21康梅兰马学儒江西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1年6期
关键词:汉水语言文学汉江

康梅兰,马学儒(江西工程学院)

人类都具有亲水、逐水的天性,在伴水而居的漫长时光中,水成为文明的象征符号,也是重要的文化意象。故而,很大一部分语言文学诞生于江湖之中、水泽之间,或以水为背景塑造上古不灭的神话(如大禹治水),或以水为媒介抒发别样的情思(如“在水一方”的伊人)。立足中国语言文学视角,当中国人独特的浪漫与汉水相遇,会产生怎样奇妙的旅程、迸发怎样奇妙的灵感?张惠编著的《溯水而上:汉水文化寻访之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给出了答案,该书既是一部采风性质的游记,也是一段汉水文化寻根之旅,书中有诗、歌、画、故事,有日暮晨曦的烟火气,也有驳船渡口边的回忆,作者从多维艺术视角向读者展现了语言文学在汉水文化之旅中的重要作用。

一、泛舟汉江,阐明水文化意象与语言文学的关系

该书以汉江流域为参照、按游记逻辑组织内容,这是传记体文学作品中不多见的创新形式。通过撷取汉江流域上、中、下三段旅程,详细分析各处水文化意象与语言文学的关系,表现出汉水文化之旅的丰富性。其中,上游旅程被称为“梦开始的地方”,该书以水造境、由境动情,尽显对汉江沿岸风物的相思情愫,从汉中往事到宁强记忆、从道茶之风到陕南梯田,这些风物所蕴含的文化意象,宛如格律严整而又古意浓厚的辞赋。中游旅程被称之为“梦前行的地方”,该书以水为媒、追忆往昔,生动地描绘了掩映在翠林从中的诸葛庐、沧浪绿水的襄阳城,这一部分内容所蕴含的文化意象,宛如语言平实而又朴质耐读的散文。下游旅程被称之为“梦苏醒的地方”,该书弃舟登岸、沿水漫步,带领读者走进汉江之滨的角角落落,有“故人一去不复返”的黄鹤楼,有烙满历史印迹的江陵古城墙,荆州老街上演着皮影戏,汉上书院传来幽怨的钟声,繁华与萧条共同编制的文化意象,如同一部厚重的纪实小说。

二、溯水而上,全面解读汉水文化的语言文学特性

该书记录的汉文化寻访之旅为“溯水而上”,即在该书的时空逻辑上,采取的是“下游→中游→上游”的运动路线,这一设计符合“寻根之旅”的内涵。中国语言文学在发展规律上与水文化演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文学越向前发展,所形成的语言类型与文学形式就越多样化,所有时代诞生的语言文学成就、经验均沉积到一处,恰如汉水下游文化意象的厚重性。由此向前追溯,进入语言文学发展的中期阶段,必然会出现若干标志性事件、人物,它们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价值,对于语言创新、文学创作具有重大影响,但自身又存在发展局限,恰如汉水中游文化意象的平实朴质。再向前继续追溯,进入语言文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存在较大的物质局限,人们只能利用瑰丽玄幻的想象,作为语言的底色、文学的方向,如楚辞、诗经、乐府,恰如汉水上游文化意象的格律严整、古意浓厚;同时,书中筛选若干对象重点描写,如作者的出生之地宁强老县城、作者工作过的地方汉中等,这些篇幅中包含了大量汉水地域性文化、民族性文化内容,可以看作是该书语言文学风格的形成原因。

三、图文结合,探究汉水文化的语言文学表现方式

该书在内容表达上亦诗亦画、图文结合。书中绘画作品均出自作者之手,以一名画家的艺术思维去解读诗一样的汉水文化,深入探究汉水文化的语言文学表现方式。其中,该书采取较多的就是“季节隐喻”和“人物比喻”,一方面,利用季节的冷暖温凉特征及特定季节下的产物,表述汉江文化特有的性格,以及汉水沿岸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如下游热闹非凡,是市井文化的重要集中地,赋予语言文学“下里巴人”的表现特征。另一方面,善用人物表征彰显汉水文化具象内容,而中、上游多介绍知名景点,比如矗立在汉江边上的黄鹤楼,无论四季,巍然独立,如同一名翘首以待的美人,又像是不染纤尘的谦谦君子,可谓是经典文化的代表符号,这赋予了语言文学“阳春白雪”的表现特征。整体上,该书基于具象(图画)与抽象(诗文)相结合的途径,阐明汉水文化的语言文学表现方式,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

猜你喜欢

汉水语言文学汉江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渔舟唱晚
汉江春晓
河南省重点学科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
汉江,为你梳妆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浅析英语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Journey to seek the meaning of life
渡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