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公路泥石流病害与防治研究

2021-01-21廖学海重庆交通大学陈洪凯重庆交通大学枣庄学院蒋鸿正万州区地灾整治中心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1年6期
关键词:泥石流病害公路

廖学海(重庆交通大学) 陈洪凯(重庆交通大学,枣庄学院) 蒋鸿正(万州区地灾整治中心)

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强、物质容量大、流速快、破坏力强的灾害性地质现象,在我国西藏、新疆、甘肃、四川、重庆、云南等地频频发生,对这些地区的公路交通、房屋建设、矿山设施、水电站造成毁灭性打击,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乡村建设、城镇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及养护中的拦路虎。因而,以公路泥石流病害成因与防治研究破除我国西部公路建设及养护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不仅尤为必要,还迫在眉睫。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2014年5月版)一书,便是陈洪凯、唐红梅等为开创公路泥石流研究新方向与开发防治新技术而四处奔走的、辛勤耕耘的产物,是正面回应公路泥石流灾害成因、预防、治理的专著,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回顾全书,其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立意明确,为整个研究框架奠定了基础

该书的一大特点便是立意明确,开篇便以公路泥石流研究目的与意义——可明确公路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归纳总结公路泥石流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其以流速快、体量大等特点,直接摧毁、淹没车站、铁路、公路,破坏路基、桥涵等基础性设施,继而影响交通的畅行、加大交通压力,还可能颠覆或冲击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甚至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分析整理公路泥石流预防与治理措施,例如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加强泥石流监测预警等——直截了当地回答了作者们为何冒着生命危险、不辞辛苦,深入山岭深谷与工程实地,为何为开创公路泥石流研究新方向与开发防治新技术而四处奔走、辛勤耕耘等系列问题。这既可为整个研究框架构建奠定基础,也可以适应读者的阅读思维、思考习惯展开研究与论述,于无形中增强书本内容的可读性。

二、内容新颖,丰富发展了泥石流学科体系

关于公路泥石流病害防治的研究,作者虽然是按照“公路泥石流病害治理现状→公路泥石流病害构成→公路泥石流病害危害→公路泥石流病害防治”这一传统研究模式、论述方法展开的,但并没有落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齐头并进”的俗套,而是有轻有重地进行研究,详略得当地进行阐述。具体而言,作者在公路泥石流病害治理现状研究与论述层面所费工夫并不多,更多是在公路泥石流病害形成、治理层面“着墨”,即花费大量时间与篇幅,从公路泥石流形成条件、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活动规律、松散物质吸水蠕变及强度非线性衰减、松散物质启动机理、泥石流体概化模型建设、泥石流体两相流模型构建等多个层面与原理入手,研究、阐述了公路泥石流病害形成缘由,从固底技术、糙底技术、护岸结构、导流结构、速流结构、底埋隧道等角度着手,探究、分析了公路泥石流病害治理策略与措施。

三、成果突出,填补国内泥石流病害研究空白

以创新成果弥补国内泥石流病害研究空白,指导国内公路泥石流治理,是该书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该书学术价值与理论价值的体现。聚焦于创新性成果,作者基于公路泥石流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活动规律的系统性研究,将泥石流沟内松散物质分为3个区,即不稳定物源区、较不稳定物源区和稳定物源区,将泥石流沟内松散物质启动机理分为4大类,即沟床拖拽启动型、强度衰减启动型、降雨冲击启动型、冲刷切割启动型,并建立了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的计算方式;作者在研究、总结泥石流对公路防治结构冲击作用、磨蚀作用以及对沟岸冲击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对公路流水槽、公路沟岸的磨蚀力计算式,泥石流两相流在特定环境下或指定条件下的冲击力计算式,得到了泥石流与速流结构的耦合作用方程;作者还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几种较为新颖的防治技术,即流速结构、底埋隧道、固底技术、糙底技术,构建了流速结构、底埋隧道两种防治新技术的设计理念、结构型式、荷载组合计算理论,建立了泥石流抛程计算理论和“拦渣坝+速流结构”的综合治理模式。

总而言之,该书内容新颖,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系统介绍了公路泥石流的现状、理论及其防治措施的设计与施工,形成了公路泥石流新研究领域,堪称当前国内此领域的一本力作。

猜你喜欢

泥石流病害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公路断想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